王朋成等
摘 要:該文主要介紹了瓜類蔬菜應用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的效果,提出了“雙斷根貼接法”的關鍵技術要點。
關鍵詞:瓜類蔬菜;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53-02
西瓜、甜瓜、黃瓜和西葫蘆等瓜類蔬菜連續重茬種植,青枯、枯萎和線蟲等土傳性病害發生嚴重,往往造成死苗、減產甚至絕產;而采用嫁接換根種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葫蘆、南瓜、瓠子等是瓜類蔬菜嫁接育苗的主要砧木,其中葫蘆和瓠子的抗逆性要弱于南瓜。隨著嫁接栽培的不斷重茬,以葫蘆和瓠子為砧木的嫁接苗的抗逆性也逐漸降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苗、死秧現象,因此,生產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南瓜作為嫁接砧木。為了提高南瓜砧木的嫁接苗質量和嫁接成活率,筆者經多年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探索總結了快速、節本生產嫁接苗的“雙斷根貼接”嫁接法。
1 “雙斷根貼接法”技術應用效果
2011年和2012年在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種苗生產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嫁接試驗和生產對比試驗,2013年在宿州、合肥等育苗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規模生產嫁接苗,2014年在全省部分大型育苗基地進行推廣應用。技術應用效果如下:
1.1 顯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 2011年生產0.4萬株,“雙斷根貼接法”成活率達到98.9%,較“頂斜插”和“頂直插”分別提高6.3%和5.5%,一次性壯苗率達到97.1%,分別提高13.3%和10.2%;2012年規模生產10萬株,成活率和一次性壯苗率分別達到97.1%、96.4%,分別較頂斜插提高3.9%和13.8%(表1)。
2 “雙斷根貼接法”關鍵技術要點
2.1 砧木種子選擇 砧木種子選擇具有根系創傷后再生根能力強,并與所嫁接接穗親和、共生性均較強的南瓜品種。
2.2 砧木接穗育苗
2.2.1 播期 小粒種子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5~7d,大粒種子接穗與砧木同期播種,無籽西瓜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7~10d;根據瓜菜生產定植日期來確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時間,一般冬春季節栽培提前35~40d、夏秋季節栽培提前25~30d進行嫁接育苗。
2.2.2 播種 采用穴盤或育苗畦育苗,催芽或干種直播。育苗密度:接穗種子1 500~2 000粒/m2、砧木種子
1 000~1 200粒/m2。
2.2.3 砧木、接穗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為25~32℃,夜間溫度為16~18℃,基質濕度控制在80%~90%。種子出土后,白天溫度為20~30℃,夜間溫度14~16℃,室內相對濕度60%~70%,基質濕度以子葉不萎蔫為標準。
2.3 嫁接
2.3.1 嫁接適齡期苗子形態 接穗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1.5mm以上、株高3~5cm;砧木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3.0mm以上、株高7~9cm。
2.3.2 削砧木 用刀片先在砧木2片子葉下方6~7cm處切除砧木根部,然后從砧木一片子葉基部向另一片子葉基部下方斜切,切除另一片子葉和真葉及生長點,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
2.3.3 削接穗 將接穗從苗盤中拔出,用刀片在接穗2片子葉下方0.5~1.0cm處向下斜切、切除接穗根部,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斜面方向與2片子葉貼合時的平面方向一致。
2.3.4 嫁接組合 將接穗斜面與砧木斜面對齊、貼合,然后用平口、輕質、防滑嫁接夾固定,接穗子葉與砧木子葉兩平面方向一致。
2.3.5 嫁接組合體扦插 將嫁接后的組合體垂直扦插于穴盤基質中,組合體按行扦插、兩縱行組合體之間接穗或砧木子葉相對,砧木扦插深度為2~3cm。
2.4 嫁接苗管理
2.4.1 濕度 嫁接苗扦插后,穴盤上覆蓋地膜或扣塑料小拱棚保濕,嫁接后1~5d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5d后于早晨和傍晚逐漸揭蓋地膜或農膜,進行通風、降濕,直至嫁接苗不萎蔫,去掉地膜或拱棚膜。
2.4.2 溫度 嫁接后1~5d,保持基質溫度20~25℃,氣溫20~27℃;嫁接后6~10d,保持基質溫度18~20℃,氣溫18~30℃;嫁接11d以后,保持白天氣溫20~28℃、夜間氣溫15~18℃。
2.4.3 光照 嫁接后地膜或小拱棚上蓋遮陽網,嫁接后1~5d,晴天全日遮光;5d以后,可逐漸減少遮陰時間,適當增加光照,嫁接苗不萎蔫后,不再遮陰。
2.4.4 肥水管理 嫁接苗成活后,視天氣狀況和苗情開始噴肥水,肥料可選用磷酸二氫鉀、速溶復合肥等,濃度為0.1%~0.2%。
2.4.5 煉苗 定植前3~5d開始降低溫度、減少水分、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以培育適齡壯苗,定植前噴1遍殺蟲劑,并及時去掉砧木上的側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該文主要介紹了瓜類蔬菜應用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的效果,提出了“雙斷根貼接法”的關鍵技術要點。
關鍵詞:瓜類蔬菜;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53-02
西瓜、甜瓜、黃瓜和西葫蘆等瓜類蔬菜連續重茬種植,青枯、枯萎和線蟲等土傳性病害發生嚴重,往往造成死苗、減產甚至絕產;而采用嫁接換根種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葫蘆、南瓜、瓠子等是瓜類蔬菜嫁接育苗的主要砧木,其中葫蘆和瓠子的抗逆性要弱于南瓜。隨著嫁接栽培的不斷重茬,以葫蘆和瓠子為砧木的嫁接苗的抗逆性也逐漸降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苗、死秧現象,因此,生產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南瓜作為嫁接砧木。為了提高南瓜砧木的嫁接苗質量和嫁接成活率,筆者經多年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探索總結了快速、節本生產嫁接苗的“雙斷根貼接”嫁接法。
1 “雙斷根貼接法”技術應用效果
2011年和2012年在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種苗生產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嫁接試驗和生產對比試驗,2013年在宿州、合肥等育苗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規模生產嫁接苗,2014年在全省部分大型育苗基地進行推廣應用。技術應用效果如下:
1.1 顯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 2011年生產0.4萬株,“雙斷根貼接法”成活率達到98.9%,較“頂斜插”和“頂直插”分別提高6.3%和5.5%,一次性壯苗率達到97.1%,分別提高13.3%和10.2%;2012年規模生產10萬株,成活率和一次性壯苗率分別達到97.1%、96.4%,分別較頂斜插提高3.9%和13.8%(表1)。
2 “雙斷根貼接法”關鍵技術要點
2.1 砧木種子選擇 砧木種子選擇具有根系創傷后再生根能力強,并與所嫁接接穗親和、共生性均較強的南瓜品種。
2.2 砧木接穗育苗
2.2.1 播期 小粒種子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5~7d,大粒種子接穗與砧木同期播種,無籽西瓜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7~10d;根據瓜菜生產定植日期來確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時間,一般冬春季節栽培提前35~40d、夏秋季節栽培提前25~30d進行嫁接育苗。
2.2.2 播種 采用穴盤或育苗畦育苗,催芽或干種直播。育苗密度:接穗種子1 500~2 000粒/m2、砧木種子
1 000~1 200粒/m2。
2.2.3 砧木、接穗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為25~32℃,夜間溫度為16~18℃,基質濕度控制在80%~90%。種子出土后,白天溫度為20~30℃,夜間溫度14~16℃,室內相對濕度60%~70%,基質濕度以子葉不萎蔫為標準。
2.3 嫁接
2.3.1 嫁接適齡期苗子形態 接穗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1.5mm以上、株高3~5cm;砧木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3.0mm以上、株高7~9cm。
2.3.2 削砧木 用刀片先在砧木2片子葉下方6~7cm處切除砧木根部,然后從砧木一片子葉基部向另一片子葉基部下方斜切,切除另一片子葉和真葉及生長點,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
2.3.3 削接穗 將接穗從苗盤中拔出,用刀片在接穗2片子葉下方0.5~1.0cm處向下斜切、切除接穗根部,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斜面方向與2片子葉貼合時的平面方向一致。
2.3.4 嫁接組合 將接穗斜面與砧木斜面對齊、貼合,然后用平口、輕質、防滑嫁接夾固定,接穗子葉與砧木子葉兩平面方向一致。
2.3.5 嫁接組合體扦插 將嫁接后的組合體垂直扦插于穴盤基質中,組合體按行扦插、兩縱行組合體之間接穗或砧木子葉相對,砧木扦插深度為2~3cm。
2.4 嫁接苗管理
2.4.1 濕度 嫁接苗扦插后,穴盤上覆蓋地膜或扣塑料小拱棚保濕,嫁接后1~5d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5d后于早晨和傍晚逐漸揭蓋地膜或農膜,進行通風、降濕,直至嫁接苗不萎蔫,去掉地膜或拱棚膜。
2.4.2 溫度 嫁接后1~5d,保持基質溫度20~25℃,氣溫20~27℃;嫁接后6~10d,保持基質溫度18~20℃,氣溫18~30℃;嫁接11d以后,保持白天氣溫20~28℃、夜間氣溫15~18℃。
2.4.3 光照 嫁接后地膜或小拱棚上蓋遮陽網,嫁接后1~5d,晴天全日遮光;5d以后,可逐漸減少遮陰時間,適當增加光照,嫁接苗不萎蔫后,不再遮陰。
2.4.4 肥水管理 嫁接苗成活后,視天氣狀況和苗情開始噴肥水,肥料可選用磷酸二氫鉀、速溶復合肥等,濃度為0.1%~0.2%。
2.4.5 煉苗 定植前3~5d開始降低溫度、減少水分、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以培育適齡壯苗,定植前噴1遍殺蟲劑,并及時去掉砧木上的側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該文主要介紹了瓜類蔬菜應用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的效果,提出了“雙斷根貼接法”的關鍵技術要點。
關鍵詞:瓜類蔬菜;南瓜;砧木;雙斷根貼接法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53-02
西瓜、甜瓜、黃瓜和西葫蘆等瓜類蔬菜連續重茬種植,青枯、枯萎和線蟲等土傳性病害發生嚴重,往往造成死苗、減產甚至絕產;而采用嫁接換根種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葫蘆、南瓜、瓠子等是瓜類蔬菜嫁接育苗的主要砧木,其中葫蘆和瓠子的抗逆性要弱于南瓜。隨著嫁接栽培的不斷重茬,以葫蘆和瓠子為砧木的嫁接苗的抗逆性也逐漸降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苗、死秧現象,因此,生產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南瓜作為嫁接砧木。為了提高南瓜砧木的嫁接苗質量和嫁接成活率,筆者經多年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探索總結了快速、節本生產嫁接苗的“雙斷根貼接”嫁接法。
1 “雙斷根貼接法”技術應用效果
2011年和2012年在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種苗生產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嫁接試驗和生產對比試驗,2013年在宿州、合肥等育苗基地進行“雙斷根貼接法”規模生產嫁接苗,2014年在全省部分大型育苗基地進行推廣應用。技術應用效果如下:
1.1 顯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 2011年生產0.4萬株,“雙斷根貼接法”成活率達到98.9%,較“頂斜插”和“頂直插”分別提高6.3%和5.5%,一次性壯苗率達到97.1%,分別提高13.3%和10.2%;2012年規模生產10萬株,成活率和一次性壯苗率分別達到97.1%、96.4%,分別較頂斜插提高3.9%和13.8%(表1)。
2 “雙斷根貼接法”關鍵技術要點
2.1 砧木種子選擇 砧木種子選擇具有根系創傷后再生根能力強,并與所嫁接接穗親和、共生性均較強的南瓜品種。
2.2 砧木接穗育苗
2.2.1 播期 小粒種子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5~7d,大粒種子接穗與砧木同期播種,無籽西瓜接穗較砧木提前播種7~10d;根據瓜菜生產定植日期來確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時間,一般冬春季節栽培提前35~40d、夏秋季節栽培提前25~30d進行嫁接育苗。
2.2.2 播種 采用穴盤或育苗畦育苗,催芽或干種直播。育苗密度:接穗種子1 500~2 000粒/m2、砧木種子
1 000~1 200粒/m2。
2.2.3 砧木、接穗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為25~32℃,夜間溫度為16~18℃,基質濕度控制在80%~90%。種子出土后,白天溫度為20~30℃,夜間溫度14~16℃,室內相對濕度60%~70%,基質濕度以子葉不萎蔫為標準。
2.3 嫁接
2.3.1 嫁接適齡期苗子形態 接穗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1.5mm以上、株高3~5cm;砧木2片子葉展平至第一片真葉展開,莖綠色至深綠色、莖粗3.0mm以上、株高7~9cm。
2.3.2 削砧木 用刀片先在砧木2片子葉下方6~7cm處切除砧木根部,然后從砧木一片子葉基部向另一片子葉基部下方斜切,切除另一片子葉和真葉及生長點,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
2.3.3 削接穗 將接穗從苗盤中拔出,用刀片在接穗2片子葉下方0.5~1.0cm處向下斜切、切除接穗根部,斜面與胚軸角度30~45°,斜切面長0.4~0.5cm,斜面方向與2片子葉貼合時的平面方向一致。
2.3.4 嫁接組合 將接穗斜面與砧木斜面對齊、貼合,然后用平口、輕質、防滑嫁接夾固定,接穗子葉與砧木子葉兩平面方向一致。
2.3.5 嫁接組合體扦插 將嫁接后的組合體垂直扦插于穴盤基質中,組合體按行扦插、兩縱行組合體之間接穗或砧木子葉相對,砧木扦插深度為2~3cm。
2.4 嫁接苗管理
2.4.1 濕度 嫁接苗扦插后,穴盤上覆蓋地膜或扣塑料小拱棚保濕,嫁接后1~5d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5d后于早晨和傍晚逐漸揭蓋地膜或農膜,進行通風、降濕,直至嫁接苗不萎蔫,去掉地膜或拱棚膜。
2.4.2 溫度 嫁接后1~5d,保持基質溫度20~25℃,氣溫20~27℃;嫁接后6~10d,保持基質溫度18~20℃,氣溫18~30℃;嫁接11d以后,保持白天氣溫20~28℃、夜間氣溫15~18℃。
2.4.3 光照 嫁接后地膜或小拱棚上蓋遮陽網,嫁接后1~5d,晴天全日遮光;5d以后,可逐漸減少遮陰時間,適當增加光照,嫁接苗不萎蔫后,不再遮陰。
2.4.4 肥水管理 嫁接苗成活后,視天氣狀況和苗情開始噴肥水,肥料可選用磷酸二氫鉀、速溶復合肥等,濃度為0.1%~0.2%。
2.4.5 煉苗 定植前3~5d開始降低溫度、減少水分、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以培育適齡壯苗,定植前噴1遍殺蟲劑,并及時去掉砧木上的側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