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茂等
摘 要:近年來尤溪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給僅存的闊葉樹資源和山區比較脆弱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該文對尤溪食用菌林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對食用菌林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現階段突出的菌林矛盾提出了培育規模經營企業、調整食用菌栽培品種結構、營造食用菌專用林、開發野生珍稀食用菌等一些綜合措施。
關鍵詞:食用菌;原料供應;對策
中圖分類號 S6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56-02
尤溪縣地處福建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山地比重大,山區自然資源特別是闊葉樹資源十分豐富。同時這里的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因人口的增長,人為活動頻繁以及山區開發不當,使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災害時有發生。由于受當地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制約,其經濟狀況與沿海地區相比差距大,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改善生態環境,加速經濟發展,做好山區開發與環境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尤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它列入農業特色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項目來抓,積極引導農民“抱團”經營,食用菌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1 尤溪食用菌林發展現狀
1.1 食用菌林培育的自然條件優良 植被區劃上屬中國東部濕潤森林區,常年溫暖的照葉林地帶,南嶺東部山地常綠櫧類照葉林區閩中東戴云山、鷲峰山脈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年平均降雨1 600~1 800mm,年平均氣溫18.9℃,全年無霜期312d以上。原生植被是以殼斗科為主體的常綠闊葉林頂極群落。天然闊葉林不僅發揮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大氣、改善環境、保護物種、恢復地力等生態、社會效益,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1.2 闊葉樹面積略有增長、蓄積量增長較快 現階段食用菌木材原料基本上是用闊葉樹生產的木材。尤溪縣森林資源檔案數據統計資料表明,全縣現有闊葉林面積4.66萬hm2、蓄積量578.65萬m3,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3.70萬hm2、蓄積量469.98萬m3,商品林面積0.97萬hm2、蓄積量108.67萬m3;闊葉林中人工起源的面積0.26萬hm2、蓄積量24.99萬m3,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0.08萬hm2、蓄積量7.13萬m3,商品林面積0.18萬hm2、蓄積量17.86萬m3。全縣闊葉樹面積、蓄積量比2004年分別增長11.2%、53.1%,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增長0%、蓄積量增長39.3%,商品林面積增長94.0%、蓄積量增長63.7%。
1.3 食用菌木材原料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縣有食用菌企業10家,專業合作社12家,參與農戶2 500多戶,種植食用菌1.6億袋,鮮品產量10.14萬t,產值6.37億元。香菇、木耳、銀耳等木腐菌仍占主導,而尤溪縣近年來闊葉樹包括枝椏材等年生產量僅4萬多m3,因而相當部分需從外地調進木材原料。
2 食用菌林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食用菌木材原料利用效率低 尤溪目前存在食用菌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種千家萬戶“小而散”的經營模式,造成先進技術推廣難到位,栽培設施難改進,先進栽培模式難推進,食用菌木材原料利用效率低。
2.2 食用菌原料林培育乏力 目前,食用菌生產單位基本上沒有營造食用菌專用林,食用菌栽培所需木材原料大多來自一般林木采伐區闊葉樹的枝椏材、廢材等。林菌分離使菇農、林農利益得不到有機結合,利益受損時將對他們的種菇、造林、護林積極性造成影響,因而,食用菌專用林發展緩慢。
2.3 食用菌栽培品種中木腐菌比例大 近年來,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涌現,但由于財政扶持力度小,缺乏試驗示范、推廣資金,對新品種、新技術培訓推廣不夠,食用菌品種結構調整乏力,木腐菌比例居高不下,木材消耗材量大。
2.4 代用料推廣力度小 尤溪縣林業用地面積27.99萬hm2,油茶林面積1.07萬hm2,杉木、松木林萬16.07hm2、蓄積量1 575萬m3,有豐富的油茶殼、松杉木屑資源,由于代用料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不夠,很多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2.5 闊葉林采伐量減少 尤溪縣食用菌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食用菌產業得到迅猛發展,隨著以木材為原料的食用菌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森林資源尤其是闊葉林資源遭受過度消耗。2003年,為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造林綠化推進森林福建建設的通知》,提出了禁止天然闊葉林采伐和天然針葉林的皆伐,由此闊葉林采伐總量急劇下降,菌林矛盾更加凸出。
3 解決林菌矛盾的途徑
3.1 培育規模經營企業,推動食用菌生產集約化 著力引導食用菌生產從分散經營的傳統格局向集約化規模生產方向發展。積極鼓勵食用菌生產經營企業、合作組織建設規模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大力推廣集約化規模生產模式;政府要加大對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提高食用菌原料的利用效率。同時要以企業為載體,積極開展食用菌原料循環利用、食用菌替代原料和草腐菌品種的研發工作,以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
3.2 調整食用菌栽培品種結構,減少對林木資源的依賴 尤溪縣農作物秸稈、谷殼、蘆葦、竹枝椏、牛畜糞肥資源豐富,加上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發展草腐型食用菌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調整木腐菌與草腐菌的比例,限制那些耗材量大、效益一般的菌類的生產,鼓勵利用稻草、秸稈、竹粉等農作物下腳料生產國際市場需求量大的食用菌,以減少林木資源的依賴。同時做好代用料栽培香菇、秀珍菇、平菇、繡球菌等技術推廣,加大試驗示范力度,為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原材料資源。
3.3 營造食用菌專用林,提高木材原料的供應能力 林業部門要積極配合食用菌生產單位對食用菌專用林營造進行統一規劃,在保護利用好現有林木資源的同時,加快營造食用菌專用林。選擇栽培食用菌產量、質量均佳,速生豐產,萌芽再生力強,含氮量高的適生樹種,如殼斗科的閩粵栲、米櫧、錐栗,金縷梅科的楓香、細柄阿丁楓,大戟科的油桐、泡桐、山烏桕等。通過集約經營、徑級擇伐、采伐更新,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擴大專用林面積。
3.4 開發野生珍稀食用菌,拓展食用菌發展空間 尤溪縣林地面積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中有大量分散生長的紅菇等野生菌類,每年都有大量農民從事野生菌類采收,而且價格不菲,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因此,在適度發展袋料菇的同時,積極開發野生珍稀菌類,滿足市場多種需求。要進一步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維護菌根共生的生態環境;加強野生菌的人工繁殖工作,增加野生菌生產面積和產量;要改造共生樹種林區的生態,采取補種、間伐、追肥等措施,促使林木生長,將野生菌資源保護和開發納入科學有序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