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蓮
摘 要:通過實施青菜“3414”肥料效應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主推蔬菜品種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結果表明:(1)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2)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3)試驗區域磷肥未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校正;(4)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關鍵詞:青菜;肥料效應;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67-02
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又名小白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葉用蔬菜,原產我國,在蔬菜市場供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分布最廣、栽培面積最大、最為大眾化的蔬菜之一[1-2]。通過對蔬菜主產區青菜實施“3414”氮磷鉀肥效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青菜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青菜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為蔬菜作物高產、優質、經濟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青菜品種為“蘇州青”,供試肥料均為單質肥料:尿素(N46%)、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50%)。供試土壤為潮鹽土,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14.9g/kg,堿解氮74.6mg/kg,速效磷17.6mg/kg,速效鉀148mg/kg,pH7.15。
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采用“3414”實施方案,共設1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0m2(10m×6m),各處理的肥料純養分用量見表1。小區間用套溝間隔,四周設保護行,小區面積0.2hm2。尿素基、追肥比例為1∶1,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使用。
3 結論與討論
氮、磷、鉀是蔬菜生長發育中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其施用量直接關系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3]。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這與孫旭霞等[4]研究生菜的結論一致,與周兆德等[5]研究大白菜的結論有所區別。所有處理中,以N1P2K2產量最高,這可能與當地農民習慣施氮水平較高有關,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磷肥試驗中,青菜產量均比對照低,可能與選址或者土壤背景值偏高有關。王永和等[6]的研究,響水縣全面推廣施用磷肥,農民形成了施用磷肥的習慣,幾十年來平均每667m2每季施用P2O53~6kg,施入土壤中的磷不像氮那樣易流失而被土壤固定,經過多年的積累,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試驗區域磷肥未能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要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矯正。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這與楊大強等[7]的研究一致;許前欣等[8]研究結果表明,在氮、磷施用量相同的基礎上,增施硫酸鉀或氯化鉀,蔬菜一般能增產10%~20%。因此,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參考文獻
[1]呂錫山.不同品種小白菜的生物學性狀和品質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2]郭鑫.青菜動態氣調保鮮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
[3]楊小鋒,別之龍.氮磷鉀施用量對水培生菜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8,2:265-269.
[4]孫旭霞,薛玉花,伍曉華.氮肥水平對生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研究[J].北方園藝,2009,8:100.
[5]周兆德,李天貴,黃啟為.氮肥不同施用量對大白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2:124-128.
[6]陳愛晶,徐漢億.江蘇省鹽城市耕地肥力變化趨勢[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1):395-397,406.
[7]楊大強,張朝陽,張忠新,等.磷鉀單因子肥效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0:86-87.
[8]許前欣,趙振達,李秀文,等.鉀肥對蔬菜產量品質效應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9,2:23-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過實施青菜“3414”肥料效應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主推蔬菜品種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結果表明:(1)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2)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3)試驗區域磷肥未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校正;(4)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關鍵詞:青菜;肥料效應;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67-02
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又名小白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葉用蔬菜,原產我國,在蔬菜市場供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分布最廣、栽培面積最大、最為大眾化的蔬菜之一[1-2]。通過對蔬菜主產區青菜實施“3414”氮磷鉀肥效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青菜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青菜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為蔬菜作物高產、優質、經濟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青菜品種為“蘇州青”,供試肥料均為單質肥料:尿素(N46%)、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50%)。供試土壤為潮鹽土,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14.9g/kg,堿解氮74.6mg/kg,速效磷17.6mg/kg,速效鉀148mg/kg,pH7.15。
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采用“3414”實施方案,共設1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0m2(10m×6m),各處理的肥料純養分用量見表1。小區間用套溝間隔,四周設保護行,小區面積0.2hm2。尿素基、追肥比例為1∶1,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使用。
3 結論與討論
氮、磷、鉀是蔬菜生長發育中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其施用量直接關系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3]。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這與孫旭霞等[4]研究生菜的結論一致,與周兆德等[5]研究大白菜的結論有所區別。所有處理中,以N1P2K2產量最高,這可能與當地農民習慣施氮水平較高有關,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磷肥試驗中,青菜產量均比對照低,可能與選址或者土壤背景值偏高有關。王永和等[6]的研究,響水縣全面推廣施用磷肥,農民形成了施用磷肥的習慣,幾十年來平均每667m2每季施用P2O53~6kg,施入土壤中的磷不像氮那樣易流失而被土壤固定,經過多年的積累,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試驗區域磷肥未能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要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矯正。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這與楊大強等[7]的研究一致;許前欣等[8]研究結果表明,在氮、磷施用量相同的基礎上,增施硫酸鉀或氯化鉀,蔬菜一般能增產10%~20%。因此,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參考文獻
[1]呂錫山.不同品種小白菜的生物學性狀和品質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2]郭鑫.青菜動態氣調保鮮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
[3]楊小鋒,別之龍.氮磷鉀施用量對水培生菜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8,2:265-269.
[4]孫旭霞,薛玉花,伍曉華.氮肥水平對生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研究[J].北方園藝,2009,8:100.
[5]周兆德,李天貴,黃啟為.氮肥不同施用量對大白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2:124-128.
[6]陳愛晶,徐漢億.江蘇省鹽城市耕地肥力變化趨勢[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1):395-397,406.
[7]楊大強,張朝陽,張忠新,等.磷鉀單因子肥效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0:86-87.
[8]許前欣,趙振達,李秀文,等.鉀肥對蔬菜產量品質效應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9,2:23-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過實施青菜“3414”肥料效應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主推蔬菜品種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結果表明:(1)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2)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3)試驗區域磷肥未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校正;(4)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關鍵詞:青菜;肥料效應;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67-02
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又名小白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葉用蔬菜,原產我國,在蔬菜市場供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分布最廣、栽培面積最大、最為大眾化的蔬菜之一[1-2]。通過對蔬菜主產區青菜實施“3414”氮磷鉀肥效試驗,確定項目區代表性土壤類型青菜最佳的氮、磷、鉀施用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青菜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為蔬菜作物高產、優質、經濟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青菜品種為“蘇州青”,供試肥料均為單質肥料:尿素(N46%)、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50%)。供試土壤為潮鹽土,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14.9g/kg,堿解氮74.6mg/kg,速效磷17.6mg/kg,速效鉀148mg/kg,pH7.15。
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采用“3414”實施方案,共設1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0m2(10m×6m),各處理的肥料純養分用量見表1。小區間用套溝間隔,四周設保護行,小區面積0.2hm2。尿素基、追肥比例為1∶1,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使用。
3 結論與討論
氮、磷、鉀是蔬菜生長發育中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其施用量直接關系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3]。氮肥試驗中,青菜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這與孫旭霞等[4]研究生菜的結論一致,與周兆德等[5]研究大白菜的結論有所區別。所有處理中,以N1P2K2產量最高,這可能與當地農民習慣施氮水平較高有關,試驗區域施用氮肥的臨界值為0.89kg/667m2。磷肥試驗中,青菜產量均比對照低,可能與選址或者土壤背景值偏高有關。王永和等[6]的研究,響水縣全面推廣施用磷肥,農民形成了施用磷肥的習慣,幾十年來平均每667m2每季施用P2O53~6kg,施入土壤中的磷不像氮那樣易流失而被土壤固定,經過多年的積累,土壤有效磷含量較高。試驗區域磷肥未能建立合理的回歸方程,需要在以后的試驗中重新矯正。鉀肥試驗中,施用鉀肥對青菜產量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域施用鉀肥的臨界值為1.50kg/667m2,這與楊大強等[7]的研究一致;許前欣等[8]研究結果表明,在氮、磷施用量相同的基礎上,增施硫酸鉀或氯化鉀,蔬菜一般能增產10%~20%。因此,項目區青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為:調節氮肥的施用量,減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參考文獻
[1]呂錫山.不同品種小白菜的生物學性狀和品質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2]郭鑫.青菜動態氣調保鮮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
[3]楊小鋒,別之龍.氮磷鉀施用量對水培生菜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8,2:265-269.
[4]孫旭霞,薛玉花,伍曉華.氮肥水平對生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研究[J].北方園藝,2009,8:100.
[5]周兆德,李天貴,黃啟為.氮肥不同施用量對大白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2:124-128.
[6]陳愛晶,徐漢億.江蘇省鹽城市耕地肥力變化趨勢[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1):395-397,406.
[7]楊大強,張朝陽,張忠新,等.磷鉀單因子肥效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0:86-87.
[8]許前欣,趙振達,李秀文,等.鉀肥對蔬菜產量品質效應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9,2:23-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