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內蒙古財經大學 商務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當前,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物流運作模式主要包括:(1)自建物流。跨國公司建立覆蓋東道國的物流網絡,雖然短期投入巨大,但從長遠來看,擁有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不僅可以帶來可靠的銷售網絡,促進企業的經營績效,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和風險。(2)成立物流合資企業為其提供物流服務。出于減小風險以及對物流進行較好的協調和控制,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往往與同行其他企業或優秀的物流服務商成立物流合資企業為其提供物流服務。(3)實施物流外包。通常而言,絕大多數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擁有較少的自有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這些遠遠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的物流服務需求,其物流業務絕大部分依賴于外包。
通常而言,企業實施物流外包最主要的動機包括減少物流成本和改善物流服務水平。但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實施物流外包的動機除上述兩方面之外,還要注重以下三方面:(1)提升核心能力。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實施物流外包,節省出資源用于發展和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2)促進在東道國的產品銷售。借助于物流服務商的物流網絡,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可以提高其產品銷售額,擴大其產品的市場份額。(3)支持在東道國的生產運營。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有效改善供應物流的效率,可以為企業在生產效率上帶來持續的改善。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外包的物流業務主要包括運輸、倉儲、市內配送、采購、包裝加工、條碼采集、原料質檢、代結貸款、代為報關通關、貨運代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系統設計等活動。并呈現如下特點:(1)外包出去的業務以傳統物流業務為主。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外包出去的業務主要是傳統物流業務,外包頻次較高的是倉儲、運輸和配送。(2)外包出去的業務中核心、增值物流業務較少。整體供應鏈和物流系統設計、物流信息管理、包裝加工和條碼采集等核心、增值物流業務外包較少,可能原因之一是這些核心、增值業務涉及跨國公司核心技術等商業機密,害怕通過外包把這些機密泄露出去,另一原因可能是雖不涉及跨國公司商業機密,并準備外包這些物流業務,但在東道國很難找到較好地提供上述增值服務的物流企業。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使用的物流服務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母國原有物流服務商。跨國公司在東道國使用的物流服務商基本上是跨國公司在母國的原有物流服務商,追隨跨國公司來到東道國[1]。(2)提供全球物流服務的物流服務商。跨國制造型企業需要跨國服務、關系和技術,只有規模較大的物流服務商可以提供。(3)東道國物流企業。東道國物流企業也會被跨國公司所選用,主要提供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地域范圍內的物流服務。與跨國物流企業相比,東道國物流企業通常具有低成本及網絡布局優勢。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對物流服務商的管理方式包括:(1)跨國公司在東道國使用的物流服務商基本上是外資物流企業和國內物流企業混用。在物流服務商數量上,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出于風險考慮通常不會只選擇一個物流服務商,使用的物流服務商的數量一般在2~5個,以通過競爭調動各物流服務商的積極性。(2)跨國公司在東道國選擇物流服務商最主要的途徑是公開招標。通常而言,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物流部門通過招標形式自主選擇物流服務商,不需要公司總部來確定。(3)跨國公司在東道國與物流服務商合作時間較長,形成長期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出于物流服務的穩定性,跨國公司注重與物流服務商的合作,通常不會頻繁更換物流服務商。而且雙方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促使跨國公司不僅向物流服務商擴大其物流外包范圍,而且還把其推薦給其他潛在客戶。同樣,物流服務商也愿意承擔市場風險自建物流網絡以滿足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擴大市場份額的需求。并且,在跨國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時,物流服務商愿意配合跨國公司共同解決問題,并在物流服務價格上自愿調低,減輕跨國公司負擔以共度難關。(4)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對其物流服務商的評估也非常重視。跨國公司密切關注各個物流服務商的運作情況,會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抽檢,并根據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對其進行績效評估。
通常而言,東道國物流外包對跨國公司的影響包括:(1)降低物流成本。在東道國實施物流外包對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外包服務商憑借其物流專長和規模經濟等優勢,通過提高各環節能力的利用率,實現費用節省,可以有效地降低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物流成本。(2)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在東道國實施物流外包對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另一影響就是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服務商的介入,跨國公司的物流系統的可靠性、響應性、高效性等得到體現,物流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客戶服務水平,促進了跨國公司客戶的滿意度。(3)提高生產率。物流外包使得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供產銷可以更有效的銜接,促進了生產的連續性和靈活性,有助于提高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生產率。(4)提高市場份額。物流服務提供商可以為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更快地將其產品推向東道國市場,而且可以借助自己及其合作伙伴的物流網絡擴大其產品的銷售區域,增加銷售額,擴大其在東道國的市場份額。
(1)我國“走出去”的跨國公司應該在東道國優先選擇物流外包。柴國君,李丹(2014)[2]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實力的增強,“走出去”的國內企業越來越多。不過,我國這些企業大都遵循“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熱衷于自建物流,物流外包意識淡薄,較少實施物流外包。鑒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物流策略以物流外包為主,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國“走出去”的企業也應該強化物流外包意識,積極實施物流外包。
(2)我國“走出去”的跨國公司在東道國要合理選用物流服務商。出于諸多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所用物流服務商的經驗,我國企業在東道國優先選用原有物流服務商,最好是我國物流企業,讓其在企業進入東道國之前,構建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物流網絡。此外,也要適量選擇某些東道國本土物流服務商,以更好地充分利用這些物流服務商的本土化知識和物流網絡。
(3)我國“走出去”的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應與物流服務商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在國內,我國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之間的關系多為短期合作,并不斷考慮選擇新的物流服務商,真正的伙伴關系尚未形成。但對于我國“走出去”的跨國公司而言,在東道國一定要轉變上述觀念,不要頻繁更換物流服務商,與物流服務商簽訂較長周期的合同,定期進行績效評估,加強雙向溝通,增強彼此信任和依賴,創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期良好合作伙伴關系。
(4)我國物流企業應增強內功,構建國際物流網絡,為我國“走出去”企業提供物流保障。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期望我國物流企業追隨其至東道國。王雪瑞(2013)[3]提出我國物流企業服務質量、服務范圍、技術水平等相對落后,更多地專注于國內業務,“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構建國際網絡剛剛起步,所以很難追隨我國跨國企業至東道國。因此,我國物流企業應提升自身素質,掌握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通過與東道國物流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或并購等方式,擴大在東道國的物流網絡,為我國“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有效的物流保障。
[1] Mitra S,Bagchi P K.Key success factors,performance metrics,and globalization issues in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3PL)industry:a survey of North American service providers[J].Supply Chain Forum,2008,9(1):42-56.
[2] 柴國君,李丹.內蒙古陸路口岸物流集聚區發展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4(2):77-80.
[3] 王雪瑞.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成長與發展現狀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3(5):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