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亞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1)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型的專業,對學校以及教師都有較高的要求。物流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要求該類人員既要有一定層次的理論知識儲備,又必須要有很精練的實操能力,而這些能力應該在校學習階段就要基本具備了。尤其是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目標是實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近幾年來,伴隨著學生規模的發展,社會對高職生的要求由數量轉向質量,學生就業時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很強的專業技能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因此為了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學校在課程體系設置、硬件設施建設、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等都必須與之適應。
我國引入物流概念的時間還不長,物流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高校設置物流專業的時間較短,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問題。目前,學校、教師、政府以及物流企業都在努力的發現并解決問題,使物流專業更加完善和成熟,只有這樣,才能使物流專業的教學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提升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完善社會流通體制,保障社會再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許多學校并沒有對物流專業的研究方向做進一步的細分,只是統稱物流專業,學生只是泛泛的學習,沒有自己的專業特長,而在就業時這個矛盾就會顯現出來,許多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會把崗位設置的特別細致,需要的是專業技術人員,而我們的學生卻不精通于某一方面,因此會出現頂著物流專業的名義,卻找不到合適的物流崗位的尷尬境況。
目前我國的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主要涉及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兩方面,多為基礎課加專業課的模式,而且基礎課涉及的面較窄,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時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不夠用,專業課很難學好,影響教學效果。
物流管理人才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能,我國的物流教育現在比較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而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顯得較為薄弱。未來物流人才必須要突出綜合素質,具體體現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物流專業教師除了要有很高的物流學術素養,還應該具有比較深厚的實踐背景或者從事物流企業工作的經歷。也就是說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除了擁有比較深厚的物流理論功底外,還需要有相當的物流管理經驗。只有這樣,專業教師才可以熟練地應用自身的知識和管理經驗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個性化的教育和引導。而目前大量的專業教師都是從其他相近專業轉入的,缺乏物流專業的實際教學經驗,如此一來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建物流實驗室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物流設施設備的認識,掌握操作技能,整合各環節的操作,熟悉系統的運行流程。實驗室建設中存在脫離實際情況追求大而全和高度自動化現象,忽視了實驗實訓設備對整個專業學生同時展開實驗的可行性,使物流實驗室建成后,成了演示設備,學生無法介入,失去了實驗的意義。
實驗室內的實驗活動對鞏固理論知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遠遠不夠。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讓學生能有機會親身實踐,有自己真正的崗位角色。但目前多數學校只是讓學生去企業進行簡單的參觀實習,走馬觀花的看一番,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效果。
目前,物流業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支柱產業群,它涉及到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設備制造、物流設施建設、物流管理等多個產業。學??梢越Y合本地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瞄準市場需求培養學生,使學生適應本地區物流產業實際需要,這樣既增加了就業的成功率,又提升了人才的質量。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整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安排上,各學校不僅要突出特色,還要加強基礎課程的配置,必須在“寬口徑、厚基礎”上下功夫,使學生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這些課程應涵蓋物流信息、物流系統與物流功能等方面,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另外,學校在設置課程時還要有所偏重,要選擇物流行業當中的合適的方向進行培養,比如倉儲、運輸,或者更為精確的方向。
就物流專業來說,教師的理論知識是必須要具備的,但實踐教學經驗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見習和工作實踐,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聘請物流行業的技術與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形成“雙師”型師資隊伍。
實驗室建設總的要求應該是貼近現實,實戰性要強。物流實驗室的建設目的是搭建實訓平臺,配合理論教育讓學生在校內進行實踐活動。物流實驗室的建設應該來源于實踐,更多地反應物流的實際作業流程,通過學生的操作,學生在印證理論的同時,增強動手能力。
通過建立校企新型合作關系,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為加強校企合作,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職業技術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實現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筆者所在學院已與遠成集團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遠成集團在學院建立遠成物流人才培養基地,使學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又邁出了新的一步,真正實現了校企共贏、互惠互利。物流專業的學生在校園內即可完成部分實踐任務,并且每學期都有深入遠成集團各處分公司學習、實踐的機會,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不再茫然,真正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對物流專業更感興趣了,對未來信心滿滿。
考核方式應注重平時,注重實操能力,即筆試和技能測試相結合,改掉以往的只看期末考試成績的方法,這種方式本身很容易讓學生降低對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應該將教學過程和實踐環節的訓練與國家職業證書制度相結合,鼓勵學生考取物流行業相關職業證書。
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能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學校實現了開門辦學,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和學科前沿,教育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企業培養一批熱愛企業的精英隊伍,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學生能有效提升其綜合素質,培育團隊精神,增強競爭力,拓寬了發展空間。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模式探索應用型專業辦學出路問題,能為高等教育院校應用型專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經驗。筆者所在學院與武漢某公司合作,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學習方向為物流專業郵輪乘務。這種做法很受各方的歡迎,學校辦學模式有了新突破,有效利用了外部資源,而且可以用按訂單生產來形容;學生可以不用再為畢業季的奔波而苦惱,而且能保證使自己在校所學的知識全部能為工作所用,有利于未來工作的順利展開。
未來中國物流產業將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并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與特征。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物流產業規模將繼續快速擴張;與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相適應,物流產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隨著物流市場的不斷擴大,物流產業內的分工將越來越細;物流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將日趨規范,市場秩序與環境條件也將進一步優化。各級政府陸續出臺的相關配套政策,為我國物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屆時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數量將會越來越多,當然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此,對高職院校來講是機遇與挑戰共存,各高職院校應盡早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社會輸送大量優秀的物流技術人才。
[1] 向海峽.倉儲物流員[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2] 王海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7(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