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沛佑,殷世鋼,楊軍武
(1.青島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研究發展中心,山東 青島 266071;2.青島市商務局,山東 青島 266071)
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必將加速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要求提供安全、快速和可靠的城市物流服務,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現代城市配送物流體系,以滿足對運輸速度、質量、服務品質的新要求,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大幅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方面對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和精細化服務要求更高,迫切呼喚構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務體系。加快實施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是擴大內需、滿足多樣化消費的需要,同時還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需要。城市共同配送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合理調節與平衡,提高消費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商品質量;有利于提高配貨裝載率,降低流通成本,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通過建設城市共同配送體系整合“最后一公里”,積極推廣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進模式,提高集約化程度和物流設備利用率,提升城市物流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減少物流環節,防止亂收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為城市經濟發展和便民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201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0.2萬億元,約為GDP的18%,比世界平均值高6.5個百分點,高于美國、日本和德國9.5個百分點。我國物流成本偏高,固然有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原因,但也有稅費、路橋費、罰款等制度性成本過高,以及物流資源分散、信息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在開展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過程中,也遇到較多的問題。
一是部分城市重視程度不夠,總體規劃不足。城市共同配送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行業、多領域、多環節,投入大,公益性強,需要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并與相關規劃搞好對接。由于國家對城市配送體系建設的宏觀指導意見剛剛出臺,各個地市城市配送體系建設實踐缺乏總體規劃和統一協調,目前在地方呈現“一哄而上”、“表象繁榮”的局面,許多城市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作為“政府工程”、“行業品牌”紛紛上馬。有些已經先行一步的城市,未有對城市配送體系建設進行縝密、科學的論證,便不斷進行行政干預,雖然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這種不講科學、沒有標準、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短期行為將會給城市配送體系建設埋下極大的隱患。
二是各地物流工作的牽頭管理部門不一,涉及部門較多,存在多頭管理現象,通行難、停靠難、裝卸難、亂收費、亂罰款問題突出,協調難度比較大。政府職能轉變滯后。需要大力提升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和力度,政府在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中的職能主要在于制定規則,規范監管,根據城市配送資源的發展情況,政府應積極推進城市配送基礎設施、公共配送信息平臺、配送運力資源規劃及相關政策的完善,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的干預具體業務,甚至出現了政府壟斷的現象。這種現象必將使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畸形化發展,使得城市配送物流體系的性質和發展方向與市場經濟的規律相背離。
三是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影響了信息匹配、配送速度和車輛滿載率,“信息孤島”、車輛空返、編碼不統一等問題還比較嚴重。城市配送的區域性特征特別關注信息來源,而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基于安全和部門利益等方面的考慮,對自己所擁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壟斷式保護,使得信息資源無法共享,而城市配送體系中信息體系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誠信和法律體系建設缺失,配送各環節的監管和責任界定難,城市配送體系建設作為物流行業新型業態,交接環節頻繁,離不開完整、系統的信用和法律體系的支持,總體來看,城市配送物流專項法律法規極不完整,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信用管理相關法律,但對數據問題沒有做出明晰的界定和有效的解決。
3.1 科學規劃是城市配送發展的關鍵。城市配送專項規劃是一項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工作,以青島為例,《青島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的編制,嚴格按照商務城市配送建設指引的要求,全面落實并認真做好與商務部文件的銜接。在確定整體建設目標、關鍵建設任務的前提下,緊密結合青島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就諸如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配送信息平臺開發、末端配送體系整合、標準化單元物流建設、綠色配送等諸多方面,都充分注重了與《指引》的銜接和協調一致,進行了認真的落實與銜接,并在做好與商務部文件保持一致的條件下,客觀考慮了地方性規劃銜接。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必須需要城市各職能部門緊密合作協同才能積極推進,青島市商務局特別注重與《青島市十二五物流規劃》、《青島商貿流通專項規劃》、《青島市城市整體規劃》及其它各相關規劃的銜接及協調統一外,還重視了與一些重要專題規劃或研究的銜接與協調統一。如電子商務、跨境電商、自由貿易區、綠色物流等內容的對接,實現科學合理、適度超前。
3.2 創新性優化了城市配送建設路徑。在國內試點城市中,青島率先提出了城市配送物流體系的建設路徑。雖然國家很早就提出建設共同配送體系,但到底如何建、建成什么樣,此前都比較模糊,很多試點城市都有各自的做法,基本是參照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等作為參照,但各個城市物流資源不同,很難照搬發達國家的路徑。圍繞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的路徑,青島市創新性提出自營配送—集中配送—協同配送—共同配送—智能配送的分步建設路徑,從配送的節點、網絡布局到配送運力資源、配送路線、配送組織模式、配送信息平臺幾個方面進行了供應鏈重構,分步驟、分階段、分區域、分行業實施,這個路徑更現實,更符合青島的實際情況。而對城市配送物流體系的目標任務、各項指標、總量調整、結構調整優化等方面,通過反復論證比較切合實際地提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突出了戰略性、宏觀性和政策性,改變了過去建設試點工程主要是定指標、求產量、分資源等做法,強調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突出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社會服務功能。
3.3 實現區域配送資源要素的優化組合。城市配送物流企業是推進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的主要載體和支撐基礎,有選擇性地選擇配送企業承擔試點項目,鼓勵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由此積累經驗,進而推廣,是推進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國內各個試點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同,這就決定了城市共同配送不能搞“一刀切”,各個試點城市必須求同存異,因地制宜,緊密結合各自實際。要通過試點項目積累經驗,發揮試點企業的積極性,用企業實踐不斷檢驗和完善相關政策。各城市的物流企業類型、產業結構具有自己的區域特色,科學選擇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是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
3.4 行業整合實現城市共同配送突破。不同行業的配送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取決于其業務需求,客戶企業的配送中心的數量、庫房規劃、配送頻次、配送時效、配送成本、網路布局、終端數量各不相同。通過行業聚集、行業細分與行業整合是城市共同配送的重要突破口和手段。行業整合解決了運力匹配的問題,實現了動態的車輛運力資源的配置,實現城市共同配送的初步目標。青島市行業公共配送中心的建設主要以行業聚集、集中倉儲、協同配送等為主要功能,通過依托家電電子、紡織服裝、醫藥、城市快消品、糧油食品生活必需品等行業共同配送業務,逐步實現行業性共同配送體系的完善。
3.5 城鄉統籌建設分布式配送體系。按照有效利用土地,集中布局、合理規劃的原則,同時考慮到青島城市發展與城市配送的要求,在科學發展青島主城區的共同配送體系建設的同時需要通過在郊區縣建設區縣級分布式公共配送中心,實現城鄉統籌、城鄉同配的二元化配送體系。逐步統籌交通、供銷、郵政等農村配送物流資源,加強分類指導和調度,加快農村配送物流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配送物流網絡。整合現有專業市場資源,發揮區域優勢、特色,對“低、小、散、重”市場實施“關、停、并、轉”,從而逐步實現專業市場的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對現有的市場要按照建設標準進行改造提升,促進市場轉型升級。
3.6 產業聯動實現共同配送新模式。建立工商企業與配送物流企業聯動發展的長效機制,重點推進家電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醫藥、商貿流通、農產品(冷鏈)、跨境貿易電商優勢產業集群及綠色產業等實施物流配送業務外包,實行流程再造,組織實施相關產業與共同配送聯動發展的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通過資源整合和供應鏈一體化構建,促進產業整合與共同配送的有機融合、聯動發展。
3.7 OTO在城市配送的應用體系實現落地。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運用物聯網、云技術、大數據、O to O等先進理念推進城市配送物流社會化、信息化、網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從而實現城市配送物流數據化、平臺化。通過整合網送、快遞配送站點和便利店、物業公司、藥店,融合電商、快遞與居民生活用品宅配等社區物流業務,促進“網訂店取”及快捷便利配送服務,實現多業態、多渠道、立體化、融合式協同發展的末端配送網絡體系。移動終端和智能設備的運用促進了城市配送體系的大數據平臺建設和智慧物聯網的實施,并對后期配送指數體系、綠色碳排放數據體系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