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軍
(宜昌國泰注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443000)
2014 年1 月19 日11 時30 分,宜昌市遠安縣東圣集團殷家溝礦區魚林溪礦段(磷礦)探礦工程東斜井發生一起跑車事故,造成4 人死亡,3 人受傷。 事故發生后,湖北省及國家安監部門高度重視,該事故被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實施了安全事故查處跟蹤督辦?,F將事故及原因分析介紹如下:
宜昌市湖北東圣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殷家溝礦區魚林溪礦段 (磷礦)發生事故時,為一探礦工程,外包單位為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 事故斜井為礦山東斜井,該斜井斜長1020m,坡度22°,提升絞車為JTP1.6×1.2 型絞車。
2014 年1 月19 日10 點左右, 外包隊伍8 人乘坐兩輛礦車由東斜井放入井下, 主要任務是將井下三輪運輸車輛裝運入至材料車,并提升出井。 按照該礦通常做法,采用兩個礦車托架分前后將三輪車輛裝上,采用22# 鐵絲將托架分別將車輛前輪和后輪綁扎,提升時為避免車輛失穩,特安排兩人乘提升車輛出井。 車輛提升大約300m 后,由于鋼絲繩提升重量過輕引起滾筒上出現背繩現象,車輛上的機電科長發現該種情況后指揮絞車工繼續提升,從而鋼絲繩回彈后將三輪車輛與托架綁扎鋼絲崩斷,車上兩人發現情況不妙,直接從車上蹦下,但由于跑車速度較快,致使井底裝車人員躲避不及而被撞死,該事故造成4 人死亡,3 人受傷。
(1)三輪車輛與托架綁扎不力,兩托架間無連接,無保險措施
該礦提升車輛設備僅采用兩個獨立的托架綁扎運輸, 綁扎選擇22# 鐵絲,該種綁扎方式禁不起慣性力沖撞,而且未采取鐵絲崩斷后保險措施。

圖1 車輛綁扎方式
(2)提升絞車鋼絲繩背繩未能引起重視,未能及時制止
據了解調查,鋼絲繩出現了背繩等異常情況,未能引起車輛駕駛人員的重視,指揮繼續提升,導致鋼絲繩反彈,從而使綁扎鐵絲崩斷。
(3)斜井防跑車裝置失靈
該礦事故斜井安裝有防跑車裝置,但發生事故前已損壞未及時維修,導致常閉式防跑車裝置未能在關鍵時刻捕捉住礦車,致使礦車一直飛車到斜井底,撞壞斜井內的設施,對斜井內的人員造成傷害。
(4)井底車場躲避硐室位置不合理,硐室規格不符合要求
該礦躲避硐室位置雖然距離甩車場較遠, 但在斜井的正下方,不能避免跑車沖撞。
(1)斜井運輸無專人負責管理
斜井運輸時,有兩人蹬鉤提升。
(2)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較差
上部提升車輛,下部人員井底談話或隨意走動。

圖2 井底人員交談

圖3 井底人員隨意走動
(3)非專用運輸車輛運輸人員,存在人車混裝現象

圖4 人車混裝入井
(3)未能嚴格執行領導帶班下井制度
當天作業,當班領導未跟班作業。
(4)外包管理混亂
適逢過年放假時期,礦山管理松懈,發包方和承包方未能嚴格執行各自安全管理責任協議。
(1)《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l6423-2006)第6.3.2.1 條,供人員上、下的斜井,垂直深度超過50m 的,應設專用人車運送人員。 斜井用礦車組提升時,不應人貨混合串車提升。

圖5 正規廠家斜井人車
(2)《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l6423-2006) 第6.3.2.4 條,斜井運輸,應有專人負責管理。
乘車人員應聽從隨車安全員指揮,按指定地點上下車,上車后應關好車門,掛好車鏈。
斜井運輸時,不應蹬鉤;人員不應在運輸道上行走。
(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l6423-2006)第6.3.2.6 條,提升礦車的斜井,應設常閉式防跑車裝置,并經常保持完好。斜井上部和中間車場,應設阻車器或擋車欄。阻車器或擋車欄在車輛通過時打開,車輛通過后關閉。 斜井下部車場應設躲避硐室。
(4)《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l6423-2006)第6.1.1.9 條,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寬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應有明顯的標志,并保持干凈、無障礙物。
(1)強化紅線意識 促進安全發展
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2)承包單位應當依法取得非煤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和相應等級的施工資質,并在其資質范圍內承包工程。 嚴禁違法發包、轉包、分項發包等行為。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GBl6423-2006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非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