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雁 茍小江
摘要:自2014年1月1日起,財政部新修訂的《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系列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正式實施。本文對新制度的特點進行介紹 ,并闡述了新制度下中小學校結轉結余與結余分配的具體核算內容,進一步分析、歸納、解釋了新制度下中小學結轉和結余及結余分配的具體核算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中小學校;結轉結余;結余分配;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146-01
1998年我國財政部頒布實施了《中小學校會計制度》,至今已經在我國中小學校實施了16年。隨著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逐步發展以及公共體制改革的深化,適應新時期高速發展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新需要,我國財政部對《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進行了全面修訂,修訂工作在2013年完成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新制度下中小學校結轉結余及結余分配的變化
(一)吸納了我國公共財政改革的相關內容
財政部在修訂新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中,納入了我國公共財政改革的相關內容,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新制度擴大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經費需求保障范圍:將其全額納入了政府財政保障;第二,新制度中新增了近年來國庫集中支付、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等與公共財政改革有關的會計核算內容。
(二)財政補助收入須按照來源分別核算,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和效率
新制度下,中小學校收到的財政補助收入必須參照財政資金的性質區分為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為了達到中小學校會計核算更加明確、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的考核要求,中小學校必須使用“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兩個一級科目核算。此外,新制度要求中小學校嚴格確認中小學校財政資金經費的使用范圍、渠道、金額,為了提高政府對教育資金投入的質量與效益,對于財政補助資金的核算要求更加細致;財政補助資金的核算被進一步細化,須使用“財政補助結轉”與“財政補助結余”兩個科目,使得其核算進一步規范、科學。此外,新制度還就非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從事經營活動取得收入、支出及其結余的核算作了詳細規定。
(三)進一步科學規范、調整、補充了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會計科目設置及會計報表格式
首先,新制度區分、標注了相關會計科目,明確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可以使用、不得使用的會計科目,此外,還增設具有教育特定功能的明細科目如中小學校的教師培訓、學生資助、校園安全等費用;其次,為了充分反映政府教育資金的詳細去處,新制度細化了中小學校各項支出分類,如經濟分類、功能分類等;再次,細化了中小學校各類代管款項的核算內容及其核算方式,為公共資金的使用裝上“安全門”,同時加強了中小學校資產處置全過程管理;最后,為了強化中小學校管理責任、提高中小學校會計核算和管理水平,新制度對中小學校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機構設置、會計人員配備、會計檔案管理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最終目的是更加嚴格的按照相關制度管理“國家的錢”。
二、新制度下中小學結轉和結余及結余分配的具體核算方法與技巧
(一)新制度下中小學結轉和結余的核算
1.財政補助結轉結余的核算
按照我國現行財政管理規定與新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中小學校取得的財政補助資金不得參與結余分配、不得轉入事業基金,為了保持中小學校預算的完整性,必須設置“財政補助結轉”科目,用于結轉財政補助資金中需跨年度延續使用的部分,該部分最終形成中小學校財政補助結轉資金的滾存額,該科目應按照“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設置兩個明細科目,借記“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基本支出/項目支出”,貸記“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結轉事業支出,賬務處理是:借記“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貸記“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財政補助結轉”科目中的“基本支出結轉”明細科目年末應無余額,而“項目支出結轉”則可結轉至下年按照原定用途繼續使用(最終轉入“財政補助結余(項目支出結轉)”科目)。
中小學校在計算財政補助結余前,需要按照“入賬及時、渠道合理、標準合規”的原則對學校全年取得的財政補助收入與發生的財政補助支出進行全面的整理、清查、核對和結算,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財政補助結余時,還應根據相關規定和要求,區分財政補助結余(如基本支出結余和項目支出結余)的不同性質,避免混淆,做到分別計算。在年末,中小學校會計人員須對財政補助各明細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應將符合財政補助結余性質的項目余額按照有關規定結轉至“財政補助結余”科目,借記“財政補助結轉—項目支出結轉—××項目”,貸記“財政補助結余”。還應區分以下三種情況進行分別核算:按相關規定注銷財政補助結余額度、上繳財政補助結余資金、取得主管部門歸集調入財政補助結余資金或額度。“財政補助結余”科目余額在貸方,反映中小學校財政補助結轉資金數額。借記“財政補助結轉”,貸記“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等科目。
2.非財政補助結轉結余的核算
新《中小學校會計制度》規定,中小學校除財政補助收支以外的各專項資金收入、轉入與其相關支出相抵后滾存的、須按規定用途使用的結轉資金,須通過“非財政補助結轉”一級科目核算,同時還應按照非財政專項資金的具體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核算程序包括以下兩個步驟:會計期末,會計人員應將中小學校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本期發生額中的專項資金收入結轉至“非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借記“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等,貸記“非財政補助結轉”;相應的,將中小學校事業支出、其他支出本期發生額中的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結轉至“非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借記“非財政補助結轉”,貸記“事業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其他支出”等。
一級科目“事業結余”核算內容是一定期間中小學校除財政補助收支、非財政專項資金收支和經營收支以外的各項收支相抵后的余額。期末,中小學校應將相關收入中的“基本支出收入”與支出轉入“事業結余”,借記“事業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上級補助收入/其他收入(基本支出收入)”,貸記“事業結余”;將事業支出等科目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明細科目發生額轉入“事業結余”借方,借記“事業結余”,貸記“事業支出(其他資金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上繳上級支出/其他支出”中的非專項資金支出發生額。“事業結余”科目的余額可能是借方,也有可能是貸方,如為貸方余額,反映的是中小學校自年初至會計報告期末累計實現的事業結余,年末貸方余額轉入“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而借方余額反映中小學校自年初至會計報告期末累計發生的事業虧損,年末結賬后,“事業結余”科目應無余額。
中小學校一級科目“經營結余”的性質是凈資產類,必須為中小學校非義務教育階段使用,如果兼有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可以設置該科目,但僅能適用于中小學校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有關業務。相關賬務處理包括:期末,結轉收入和支出至“經營結余”,完成結轉后,應將其貸方余額結轉至“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結賬后,“經營結余”一般無余額;如為借方余額,反映非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累計發生的經營虧損。
(二)新制度下中小學校結余分配的會計核算
為了核算中小學校會計年度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情況及分配結果,中小學須設置凈資產類科目—“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相關賬務處理包括結轉結余和結余分配兩個步驟:首先,會計年度末,會計人員需要將事業結余、經營結余科目貸方余額轉入“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借記“事業結余/經營結余”,貸記“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第二步,進行結余分配,有所得稅繳納義務的中小學校,應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借記“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貸記“應繳稅費—應繳企業所得稅”;中小學校按照有關規定提取職工福利基金時,應按照提取的金額,借記“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貸記“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最后將“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余額結轉至“事業基金”,結賬后,該賬戶應無余額。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事業單位財務規則[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 張友棠.中小學校會計核算實務操作指南[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3] 財政部.中小學校會計制度[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4.
[4] 吳興旺.事業單位結轉結余及結余分配的會計核算淺析[J].會計師,2014(1).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