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確立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我國會計工作提出很多新要求和高標準,所以必須盡快更新財務會計的管理觀念,掌握專業化的會計水準,對財務會計實踐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研究,找出各環節的差距和具體的改進措施,不斷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益,使會計工作取得不斷的加強與完善,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單位會計;工作重點;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147-02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財會工作也必須得到相應提升,但是目前我國單位會計工作中仍然有很多難點問題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會計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各環節得到改善,才能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求,實現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趨于完善,進而推動整體工作不斷前行的目的。
一、當前會計工作的現狀及問題
(一)會計核算工作不規范
由于在我國具體的實際會計工作中,對于會計核算,會計的基本準則和會計的實踐活動都是一起運行的。對于目前的會計市場來說,本身的信息比較混亂,而且在競爭上也不是很公平。和國際上的會計在基本準則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像在成本的核算方面來說,我國一般都是用成本法來計算,但是在國際上常用的是基本的變動成本法來計算。對于產品在關稅和定價上來說,會受到會計的基本核算影響。再說基本的資產折舊上,由于一些平均的折舊法在更新和基本的回收上都是很慢的,所以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會和會計在穩定性原則上有些沖突。在進行壞賬的準備金基本提取方面,由于基本的信息內容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對稱等缺陷,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
(二)會計信息和人才培養不完善
對于會計的整體素質要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專業化的會計水準,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會計的日常工作處理。在我國的會計工作來說,有很多的流失問題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會計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在會計信息方面,虛假消息盛行。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企業當中,“報假”已經成為一種“風潮”,最明顯的就是會客報銷或者是個人的報銷,每到企業、單位結賬的時候,就會發現報銷的項目非常多,甚至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有些人員的報銷資金明顯增長,對企業、單位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在人才方面,當下聘用的人才僅僅是在專業領域中發揮較好,無法達到“一專多能”的程度,無論是處理日常事件還是突發問題,僅僅是能在自己所處的領域中工作,超出領域的工作,聘用的“人才”無法處理,只能是任由問題不斷擴大。還有一些企業來說,在基本的會計信息上,也只是以孤島的形式存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會計體系。對于一些基本的計算化會計軟件來說,還都只是停留在了簡單的手工處理上,并沒有真正進入到信息化的會計管理系統中來。在進行信息的交換和共享方面也是很欠缺的。不能夠滿足現代化的企業會計管理需要。
(三)會計的市場機構不完善
目前經濟形勢下,我國在會計的主要機構數量和管理方面逐漸有了限制。在發展上和國內的一些機構有了同等競爭的權利。對于國際的基本會計機構來說,其本身有著強大背景,先進管理的經驗和極其豐富的市場環境。所以在客觀上已經對會計的市場在份額上占了先機。但是我國目前的會計發展上還不是特別的樂觀,和一些較為完善的會計發展機構相比,我國還處在基本的初級階段。在表現上主要業務比較單一,而且規模上也比較小。在對業務的拓展方面比較緩慢,在基本的執業水平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工作的方式較為落后,人員逐漸老齡化,審計工作的質量也極其偏低,還有就是綜合素質問題上極其低下,在行業的規范上也較為落后等現象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國會計工作在發展上有了嚴重的阻礙,沒有嚴格的監督和競爭意識,而且在執業的質量問題上也是難以保證的,最后使得一些經濟信息不真實,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的安全和合法性。
二、會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分析
(一)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落實,提高會計工作的整體質量
會計的基礎性工作不但是會計工作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在客觀上對企業單位在概預算的執行上,財務的基本管理工作上都有重要影響。為了能夠確保會計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還要對會計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進行加強。得以對預算和審計工作進行有力的促進和展開。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一些標準的制度進行會計的核算,做好登記日賬的相關工作的管理和整理,同時也要對銀行的主要核算收付項目進行嚴格把關。一定要讓賬目清晰明了,并且每日一清,每月一結。給財務的統計和月底的主要核算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對于一些白條的現象要堅決杜絕或避免,嚴謹對現金進行挪用的現象發展。對會計財務的管理一定要和賬款進行統一,嚴格保證會計的基本工作質量。對工作的質量要進行實時記錄,還要對資金的收支進行相關的保障工作。同時要結合收支的監管,工資的核算和主要的職能方面進行有效的執行,從整體上對會計的工作質量進行提高。
(二)對會計的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和加強
在基本的會計基礎工作和管理過程中,要以會計的規范作為基本的工作基礎,不斷對會計的職責和主要的管理體系內容進行完善和分析。對會計的管理體系和主要職責進行了解,對會計在工作內容和基本的流程方面進行不斷的優化和整合,確保會計工作的整體質量和科學規范化。會計管理體系在很多方面都能夠影響實際工作的發展。工作體系的建立,已經成為了行業發展與社會問題解決的關鍵因素。對會計的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和加強,應該在細節方面努力,通過“小動作”實現“大成功”。另外,由于當下的會計管理體系存在漏洞和隱患,因此首要問題就是解決這些漏洞及隱患,并不是一味的去擴大體系或者優化體系,問題的拖拉時間越久,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針對會計在具體不同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使職責更加明確化,最后實現適用和科學化的會計體制管理。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找到相關的解決對策來對財務工作進行落實和開展。
(三)強化對會計法規的關注和學習
國家的法規政策是會計工作的基本動向,所以在進行日常的會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時刻對國家的法規政策進行關注和學習。在新會計的基本準則落實之后,就有一些會計的計算法被改進,這都是為了能夠不斷滿足會計的具體工作需要。在對日常的總結和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對單位制度和基本的法規進行強化吸收。最后把相關的法規管理和會計的主要工作落實到實處,確保事業單位的整體資金安全,從而對會計的整體工作質量進行保障。
三、新形勢下會計工作的主要改進措施
(一)理順會計體系,完善核算制度
對于單位的財務管理來說,一定要建立相應統一的會計管理規范體系,這個規范的前提是要以會計的基本準則作為核心內容。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國情下,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采用目前國際上比較統一的主要會計準則來進行。主要是針對我國在規范和準則方面的問題將重點處理。核算制度作為會計體系當中的重點部分,貫穿于每一項工作。從主觀上來說,會計體系的核算制度非常繁雜,單純進行簡化,不僅會導致會計體系的垮塌,還會對會計工作造成較大阻力。倘若不斷的增加工作內容,又會對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造成影響,加班加點將會成為經常發生的事。完善核算制度,必須保證每一項工作都能夠得到落實,另外,在基本的會計進行準則的主要制定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其本身的獨立性,權威性和代表性特點。從實際的客觀規律著手,對公共利益方面進行如實的反映。確保會計的工作能夠獨立、客觀。確保會計制度逐漸向基本的會計準則方向轉換。
(二)對會計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
首先要對會計師的主要執業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要逐漸實現注冊評估師,審計師,稅務師和會計師的有機統一。還要把相應的考評標準和執業標準進行有機的統一。其次就是對市場上一些會計的中介進行取締,可以利用合并的方式,擴大市場的主要占有份額,對抗風險能力和主要的競爭力進行增強。三要完善會計的服務力度,對注冊的會計師進行開放,要對其進行高質量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多種形式的,主要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加快對會計人才的整合和培養。加快我國實現國際化的會計師發展道路。要根據不同企業部門的需要對會計師進行全面的培養。最后,對基本的監督制度進行完善和加強。這時候要體現法律的主要作用,加強執法力度。對一些虛假的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的懲罰,盡最大努力對違法行為進行遏制和杜絕。要不斷的建立和完善備案制度。把財務的主要職能和基本的會計職能進行區分,對于企業來說,在內部要有自己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還有一些民營企業,要進行集中的做賬處理,或者也可以安排一些相關的會計公司對一些賬務工作進行做賬工作。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杜絕一些逃稅漏稅的行為,使虛假信息的情況減少。
(三)建立有效的內控會計體系
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內控制度能夠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的基礎,保證單位資產安全、防止舞弊、遏制和打擊經濟犯罪的需要。沒有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會計核算的質量就難以保證,構建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貫穿于公司組織機構的各個環節。企業應重點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做好內部會計控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有層次的組織機構。各單位應根據企業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獨立的會計機構,配備符合條件的專職會計人員,即對組織機構的設置及職務分工合理,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分工,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兼任,真正做到不同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使之形成相互分離和制約的關系,有助于把經營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時,一個單位的會計機構實行會計記錄控制,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
二是建立和完善授權審批制度。授權批準是指單位內部的相關人員以相關組織機構,在辦理各項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規定程序的授權批準才能進行。授權審批要求明確各級管理人員所承擔的責任,使他們對自己的業務處理行為負責,以加強工作的責任心。對于那些日常性經費的支出和審批只需一般授權即可進行,而對于重大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算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意見。
三是建立健全財產保護控制。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限制接近控制。即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資產的直接接觸,限制無關人員接近支票、資金、有價證券、存貨等變現能力強的資產的保管與流通環節。二是定期清查控制。即要對于單位的現金、銀行存款、存貨、固定資產等財產物資,實行定期盤點和賬實核對,確保組織資產的完整與真實,做到賬賬、賬實相符,杜絕財產流失。
四是建立健全預算控制及風險預警制度。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包括對單位內部的生產、管理以及銷售等活動進行預測。在編寫預算方案時必須體現本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同時,預算的執行要嚴格,即使經過審核批準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及修改,這樣才能維護預算的嚴肅性。也只有堅持“量入為出”原則,才能加強現金流量的管理,避免赤字預算,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
(四)合理有效地運用電算化手段
實現會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是新時期推行會計改革和發揮會計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不僅為會計電算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也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建立一套比較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較完整的規范化的數據,優化手工模式下會計業務流程,切實加強會計控制,這是推行會計電算化的基礎;其次,應高度重視電算化人才的開發與培養,積極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會計電算化知識,掌握計算機先進技術,從而推動會計電算化取得順利的發展;再次,要加強系統安全控制。不斷完善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應從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擅自動用系統各種資源,推動會計軟件功能的進一步提升,保護程序和數據的安全,減少因外界因素導致計算機故障等方面入手。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帶動了會計工作全方位與國際接接軌,相應的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本身也會面臨很多問題,所以要不斷對單位會計的工作進行落實和開展,以此來促進我國監管等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工作的質量要進行實時記錄,還要對資金的收支進行相關的保障工作。同時要結合收支的監管,工資的核算和主要的職能方面進行有效的執行,從整體上會計的工作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玉寶.建立與健全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措施探討[J].商業會計,2013(6):106-107.
[2] 周嶠君.網絡信息技術背景下會計核算問題探討[J].時代金融,2014(8):199+204.
[3] 馮玉良.新形勢下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3(38):67-68.
[4] 蔣海芳.解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經貿,2014(1):81.
[5] 劉 芳.淺析事業單位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J].現代商業,2014(2):207.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