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平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湖北 十堰 442000)
由于微信用戶的爆發式增長并全面快速地融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微信引起了圖書館界的注意,以微信為主題的研究論文不斷發表。“對本學科或者某一領域一段時間內的研究論文進行分析,以呈現目前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并引發學者對未知領域、待解問題的關注以及研究方法的使用與改進,在知識生產層面有其積極意義”[1]。因此,本文擬從2011年以來發表的論文來分析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的現狀。
本文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而獲得相關論文數據。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選擇學科領域: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檢索論文所使用的檢索式為:題名=微信or題名=Wechat,共檢索到相關文獻83篇(截至2014年9月18日),經過篩選和剔除短評、摘要等文章,共收集到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77篇。
所有這些論文中,對于圖書館微信的計量分析研究論文較為缺乏,尚沒有一篇專門獨立論述這方面的論文,只散見于部分文章的部分段落中,并且已有的研究多是從理論探討的定性角度進行分析,沒有對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進行定量分析。所以,本文主要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相關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圖書館微信研究的現狀,把握圖書館微信今后研究的重點和方向。
筆者對論文發表時間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時間分布
從表1可看出:(1)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數量正處于顯著上升的趨勢。由于2014年相關論文只收錄了前9個月,所以2014年全年相關論文數量肯定要遠遠高于2013年。(2)微信公眾平臺推出時間是2012年8月[2],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出使圖書館微信服務成為可能。關于圖書館微信研究的最早一篇論文是許統的《利用Android平臺和騰訊微信建設實時咨詢系統》,它發表于2012年11月[3]。所以,2011年論文數量為“0”篇,2012年論文數量為“1”篇。(3)“根據普賴斯提出的科學文獻的指數增長規律,以科技文獻量為縱軸,以歷史年代為橫軸,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獻量的變化過程表現為一根光滑的曲線,這條曲線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獻量指數增長的規律,這就是著名的普賴斯曲線,其表達式為:F(t)=aebt(a>0,b>0),其中 F(t)表示時刻 t的文獻量,a 是統計初始時刻(t=0)的起始文獻量,e=2.718 ,b 是常數,表示持續增長率”[4]。以2013年作為統計初始時間,t=0,那么a=31,不考慮文獻老化,一個社科類新領域研究的論文數量的年持續增長率為70%,即b=70%。由此,本文推測2014年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數量約為:F(t)=aebt=31×2.718(0.7×1)≈62 篇。 依次類推,2015 年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數量約為 124 篇。
從表2可看出:(1)我國圖書館微信研究主題相對集中,“微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的論文最多,有45篇,占到58.44%。這部分論文涉及微信與圖書館各項具體業務工作的融入、結合和應用,包括圖書館的信息推送、信息查詢、信息咨詢、讀者培訓、讀者薦購、閱讀推廣、文獻檢索課教學等方面。(2)“圖書館微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的論文有19篇,占到24.68%,包括對圖書館微信平臺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軟件設計、程序實現等。(3)“微信在圖書館中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的論文有7篇,占到9.09%。這部分論文主要是對目前各類型圖書館微信開通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共性,指出不足,并給出今后發展的一些意見和建議。(4)“圖書館與微信營銷”的論文有4篇,占5.19%,涉及利用微信進行圖書館營銷的策略、方法和途徑。

表2 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研究主題”分布情況
本文所統計的77篇論文,分別發表在46種期刊上,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發表論文2篇及以上期刊)
從表3可看出:(1)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劃分期刊的三區分法[5],本文把46種期刊分為:核心區,載文量≥4;相關區,2≤載文量篇≤3;離散區,載文量=1,那么,隨著期刊刊載論文數量的逐區下降,期刊的種數是逐區上升的,刊載論文數量和期刊的種數成反比例關系。(2)由上述分析,可統計出圖書館微信研究這一領域的核心期刊有3種,分別是《圖書館學研究》《現代情報》《河南圖書館學刊》,這3種期刊共載文19篇,占全部被統計論文的24.68%。《圖書館學研究》載文11篇,對“圖書館微信”這一領域特別關注,具有對這一領域的超前認識和敏感把握,引領著圖書館微信研究的方向。
在77篇論文中,第一作者人數有75人,其中發表2篇及以上論文的人數有2人:廣西醫科大學的黃浩波,昆明理工大學的孔云。
洛特卡定律認為:“發表1篇論文的作者人數應占作者總人數的60%左右,而發表2篇論文的人數應該為發表1篇論文人數的1/4”[6]。在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領域,發表1篇論文的作者人數占全部作者人數的比例為:97.33%,大大超出洛特卡定律60%的規定值。并且發表2篇論文的作者數是發表1篇論文作者數的1/36,也遠遠小于洛特卡定律1/4的規定值。
普賴斯定律認為:“在同一主題中,半數的論文為一群高生產能力作者所撰,這一作者集合的數量上約等于全部作者總數的平方根”[7]。對75個作者人數進行開平方根,結果約為9,那么,發表2篇及以上論文的作者人數應該為9人,可事實上發文為2篇及以上的作者只有2人,發表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為5.19%,也遠遠少于50%。
可見,無論是普賴斯定律,還是洛特卡定律,都證明了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還未形成核心作者和研究團隊,絕大多數作者對這一主題缺乏持續關注,沒有更深入、更持久地進行研究。
從表4可看出:(1)“微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是研究的熱點,被引次數排名前10的論文中,有8篇論文是關于此主題的。(2)下載次數和被引次數,它們反映了該論文的關注度和影響力。下載次數和被引次數最高的論文來自廣西醫科大學圖書館的黃浩波《微信及其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其被引次數達到50次,下載次數達到2 978次。該論文有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方面是由于文章的研究主題契合當前圖書館微信的研究熱點,從微信特點出發,分析了微信應用于圖書館的可行性,探討其應用于圖書館服務的方式,如參考咨詢、學科館員導航、建立信息共享互助學習網等[8];另一方面是由于該文發表于2013年1月,是“微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發表最早的論文。

表4 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被引次數表
通過對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的統計分析,發現有1篇論文沒有任何參考文獻,最大值是17篇參考文獻,平均來說,每篇論文引用了4.93篇參考文獻。由此可見,圖書館微信研究所引用的理論資源數量過少,缺乏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學習和借鑒。
從近三年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定量分析來看,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圖書館微信研究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與這個領域相關的研究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表現在論文的數量偏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和研究團隊,論文的下載次數和被引用次數較低。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圖書館微信研究這一領域尚有挖掘的潛力,需要圖書館人更進一步努力研究,使微信應用到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中,以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的水平。
(2)圖書館微信研究的主題要需進一步擴展。當前的國內圖書館微信研究的視野過于狹窄,研究的主題相對集中在“微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上。“國外圖書館微信研究的現狀”“微信同微博、博客、QQ等在圖書館應用中的對比研究”“圖書館微信與其他行業微信應用的比較研究”“微信在圖書館中應用的倫理與法規”等,尚未有人涉及。
(3)圖書館微信研究論文的質量要進一步提升。一方面,論文的下載次數和被引用次數較低,論文的參考文獻偏少,這說明目前圖書館微信研究缺乏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重復性研究多,創新性研究不夠;另一方面,論文的研究方法單一,多以理論探討的定性思辨為主,缺乏問卷調查、現狀分析、程序編程、數據分析、定量分析等實證研究。
[1]楊喆,馮強.微博研究回顧:主題、理論與方法——對6份CSSCI新聞傳播類期刊相關文獻的定量分析(2010-2012)[J].廣東社會科學,2013(4):210-216.
[2]百度百科.微信公眾平臺[EB/OL].[2014-07-31].http://baike.baidu.com/view/9212662.htm.
[3]許統,申國敏.利用Android平臺和騰訊微信建設實時咨詢系統[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2(4):39-41.
[4]百度百科.文獻指數增長規律 [EB/OL].[2014-07-3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VmkZdAMs5yLwIt_IERh3ZTypHy_TkJqjxek0iM0NEJlIpwcIgT1iOL3VttoOGW1TRCPVgs8bg3kaYAuSHH5Ma.
[5]百度百科.布拉德福定律[EB/OL].[2014-07-31].http://baike.baidu.com/view/40589.htm?fr=aladdin.
[6]百度百科.洛特卡定律[EB/OL].[2014-07-31].http://baike.baidu.com/view/40602.htm.
[7]百度百科.普賴斯定律[EB/OL].[2014-07-31].http://baike.baidu.com/view/2288612.htm.
[8]黃浩波,何衛華,葉青.微信及其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3(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