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燎燎 陳鋒杰 章鑫 劉霞
摘 要:對湖州市20家竹木行業重點企業粉塵治理狀況進行了調研,對各企業主要生產場所竹木粉塵濃度進行了檢測,辨識可能發生粉塵爆炸的主要危險場所,分析企業生產現場粉塵爆炸危險性大小。
關鍵詞:竹木粉塵;粉塵濃度檢測;爆炸危險性
引言
竹木制品是湖州市的特色產業之一,已形成安吉縣竹地板為主導的竹制品,德清縣木裝飾貼面板和膠合板,南潯區的實木地板和木家具三足鼎立的區域性產業集群格局。近幾年全市竹木制品產值不斷增加,發展迅速。
在經濟迅速發展,產業不斷擴大的同時,竹木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特別是竹木粉塵的燃爆危險性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重視。調查研究湖州市竹木行業粉塵治理狀況,分析企業主要生產場所的粉塵濃度,了解企業粉塵安全現狀具有積極意義。
1 企業概況
本次調研對象為浙江省湖州市竹木行業20家生產企業,涵蓋湖州市南潯區、吳興區、安吉縣、德清縣、長興縣5個行政地區,生產經營產品以辦公家具、木地板、木門、竹簾為主。
調研工作主要包括現場調查和粉塵濃度檢測兩部分。
2 竹木企業粉塵爆炸主要危險場所辨識
根據竹木企業主要生產工藝及設備,主要可能產生粉塵爆炸危險的場所為除塵集塵設施(除塵器、除塵管道、木屑庫),各場所的粉塵爆炸危險辨識如下:
(1)生產過程中,裁切、刨光、砂光等設備在運行時刀片碰觸螺釘、鐵片等金屬小件,摩擦產生的火花吸入除塵管道,或螺釘、鐵片通過集塵罩口進入除塵管道,與管壁碰撞產生火花,引起除塵管道內粉塵發生燃燒或爆炸,進一步導致除塵器、木屑庫中竹木粉塵發生火災、爆炸。
(2)生產車間內明火控制不嚴,電氣線路、設備故障短路引起火災,火焰經集塵罩吸入除塵管道中,引起除塵管道內粉塵發生燃燒或爆炸,可能導致除塵器、木屑庫中的竹木粉塵發生火災、爆炸。
(3)除塵器未設置防雷接地,雷擊導致除塵器、木屑庫火災、爆炸。
(4)除塵器及除塵管道故障檢修過程,未將設備內竹木粉塵清理干凈,進行焊接、切割等動火作業時,引起粉塵火災、爆炸。
3 現場調查
現場調查的主要內容為生產現場產塵源及火源調查和安全管理制度核查。
調查結果:生產現場方面,各竹木企業在火源控制方面均不夠嚴格,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如開關柜裸露,積塵嚴重,臨時接線多等,約有三分之二的企業在安全防護設施設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隱患,如電氣線路未套管保護等;在塵源控制方面,各企業均設置了除塵器,但存在部分產塵設備未連接除塵器,除塵器管道破損,除塵效果差等隱患;木屑庫清理周期總體偏長,存在較大隱患。在消防應急設施方面,大部分企業消防器材的設置均不符合安全要求,如未設置消防水噴淋系統,滅火器未按期點檢,存在過期失效現象等;在安全告知與教育培訓方面,各企業安全警示標識與管理規程告知情況均不佳,各企業均未針對竹木粉塵的爆炸危險設置相關的安全警示標識與管理規程,各類人員對竹木粉塵爆炸危險的爆炸危險性認識不足,部分企業未意識到竹木粉塵存在爆炸危險。
4 粉塵濃度檢測
4.1 粉塵濃度檢測方法
檢測依據:《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1]。
檢測條件:正常生產,吸風除塵設備有效運行,環境溫度在1℃~10℃,環境濕度在60%~95%RH。
檢測儀器:ZWC-F粉塵采樣器、電子天平。
檢測點設置:由于檢測條件所限,未對除塵器管道、木屑庫進行檢測。檢測點主要設置在各產塵車間開料、鋸邊、砂光、開槽、積塵清掃等竹木粉塵濃度相對較高處或防護薄弱崗位。根據各企業生產情況,每個企業設置3~6個粉塵濃度監測點,每個點平行采樣3次。
4.2 檢測結果
4.3 分析與結論
分析:根據《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2]附錄E,軟木粉的爆炸下限濃度為44~59g/m3。根據圖1,在正常生產條件下,17家受檢企業生產車間產塵崗位的粉塵濃度較低,均未達到木粉塵的爆炸下限。企業10各檢測點位的木粉塵濃度普遍偏高,主要原因為該企業產塵車間的雙端銑、切割等設備較陳舊,無集塵罩,設備附近積塵嚴重,同時,作業現場還設置了排風扇,正對產塵點運轉,造成二次揚塵。其他16家企業產塵車間現場木粉塵濃度均較低,各作業崗位基本配備了吸風除塵裝置,部分點位產塵量不大,故濃度相對不高。
結論:以上17家企業產塵車間現場木粉塵濃度均遠低于木粉塵爆炸下限,且現場無明火源,正常生產情況下,車間現場木粉塵爆炸危險性不高。但除塵器、木屑庫、除塵管道屬粉塵相對集中、濃度大、易形成粉塵云的場所,若存在明火源或能量達到最小點火能,粉塵爆炸的危險性較大,并且爆炸火焰與沖擊波可能蔓延至車間,引起二次爆炸、火災等次生事故,應重點關注。
5 結束語
正常生產情況下,各企業生產現場作業場所的竹木粉塵濃度總體不高,但仍需加強車間點火源的管理,規范人員操作,加強人員安全意識教育,定期開展應急演練;集塵設施(除塵器、除塵管道、木屑庫)粉塵較為集中,濃度大,粉塵爆炸的危險性較高,應作為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進行關注。另外,積塵清掃及檢維修動火、焊接等非常規作業也是粉塵防爆應重視的環節。
企業生產現場存在粉塵控制措施缺陷、明火隱患、消防應急設施有效性難以保證,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執行形式化,管理重點不明確,應急救援及現場安全警示標識不足,工人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能不強等問題,企業應高度重視,按照《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3]要求,積極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安全生產專題培訓,強化工人安全意識與技能,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保證企業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GBZ/T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S].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GB50058-2014.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S].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