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新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突飛猛進,快速增長。城市規劃逐漸向生態化發展,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是堅持以發展生態化城市為主要目的。文章通過提出生態化城市規劃的具體原則,闡述具體措施,以此,讓人們認識到在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和可持續性,并為以后城市規劃做以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規劃;生態城市
1 目前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缺失及問題
1.1 城市規劃學科生態指向不明
在我國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對現代城市規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努力朝著生態城市規劃的方向發展。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按照對開拓生態化城市、走發展可持續性道路的要求進行規劃,現代空間和土地改造本來就屬于人力干預自然生態系統的方式,現代城市規劃師很難將改造自然和保證自然和諧這兩種內容統一起來。因為范圍廣泛,生態概念模糊,指向不明。
1.2 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科學性不夠
生態城市規劃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程,在城市規劃工程中,會出現只注重生態環境,而不能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措施和發展方法,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來實現“生態型”目標,導致生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只有宏觀性、籠統性目標,指導思想和發展措施還不夠明確。
2 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必要性
2.1 生態城市規劃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面臨著水土嚴重流失,森林植被銳減、水資源匱乏、水體、大氣污染嚴重等現象,這些現象同時又影響了城市化發展進程,也直接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生態城市化建設是本著保持生態平衡促進環境良好的規劃,既減輕環境負擔又給人們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2.2 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性
城市不僅要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還要滿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載體。所以,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考慮環境與生態協調和諧發展,從而,生態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文化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生態自然的追求和品質生活的向往也越來越高,生態城市的發展能夠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進步、經濟穩步發展的生態良性循環,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計劃,更是一項利國利民、時間久遠、意義重大的任務。
3 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及對策
3.1 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1)生態性。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通過衡量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大城市綠化面積,優化水資源,減少噪音污染,著重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2)經濟性。生態化城市規劃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數量和質量增加,并在原有城市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經濟性需要是減輕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率,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使用清潔能源和高效率的設備、改善管理維護的方法都是促進城市經濟增長的辦法。(3)可持續性。從長遠來看,生態城市規劃是實現未來發展的目標,考慮到現在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性和完整性,兼顧歷史和原有城市本色,在發展過程中,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整體為城市規劃需求服務。(4)科學性。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規劃生態城市,能滿足人們生活和精神需要,充分體驗城市整體功能,經過全方位調查和研究,結合城市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從以前單一的綠化變為注重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感受和注重城市建筑實用性、美觀性。
3.2 生態城市規劃的對策
(1)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科學合理地規劃生態化城市建設是確保城市規劃和城市布局,實現人與生態之間的平衡,也是科學編制生態城市的前提,在促進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一致,著重體現生態環境的主要特征,構建經濟、社會、環境三結合的生態城市規劃體系,以城市建設活動為核心,形成協調發展統一推進的格局,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生態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生態環境布局、生態經濟發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態環境優化、環境質量的提高,始終兼顧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達到協調統一。(2)加強生態景觀設計。生態景觀設計是城市生態規劃的縮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城市環境、城市生態、城市風格。生態景觀設計嚴格把握好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景觀之間的關系,利用城市文化、生態環境、現代理念一體化理論,提高城市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應。利用修建江河湖兩岸林帶、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還包括生態示范園、生態旅游區的規劃設計,以高科技、循環經濟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態景觀基礎設施。生態景觀還包括對城市的公共廣場和公共綠地進行規劃和設計,還需要對城市的邊緣地帶進行規劃。(3)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生態城市規劃是建立在原有生態系統之上的,在規劃過程中根據城市實際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基礎進行規劃。原始生態系統有其自身的演變和更新規律,能夠有很強的清潔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充分利用原始生態系統的恢復系統和可再生系統不僅能夠保證生態性的最大化,還能節省開發資源,降低資源使用。比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為生態城市建設服務,既能夠實現城市的生態功能,也能夠起到環保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還包括盡量保留自然景觀要素,比如山、水等自然景觀,是長期動植物活動的平衡空間,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濕地系統是自然生態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調節局部小氣候,減緩旱澇災害,凈化環境,它對城市整個生態服務功能都有控制作用,因此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4)遵循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城市規劃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常常以犧牲環境來保證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追求經濟利益的方式使我的生活生產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同時環境的污染也制約了經濟的增長。我們需要加強環保意識,把生態性融入到城市規劃發展的內容當中,遵循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城市的健康成長。
4 生態城市規劃對未來城市規劃的意義
近年來,生態危機已經關系到世界的發展和存亡,全球變暖更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所以只有大膽嘗試使用新政策進行創新和實踐,探索出一系列“低碳”、“生態”等概念,發展和諧、社會公平、經濟高效的復合生態系統為主,從而實現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在新形式下,需要在生態化城市建設過程中以生態為向導,拓寬城市規劃的視野和范圍,在規劃中融入生態概念,降低能源消耗、維護生態平衡,保證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性規劃,基于這種情況,必須立足長遠,特別是設計人員在設計中要堅持生態原則,通過實現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目標,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增長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明.生態城市建設的原理和途徑[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黃光宇,陳勇.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