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悅 王慶斌
摘 要:現代城市廣場是城市外部開放空間的一部分,是現代城市景觀的重要體現,城市廣場不但要滿足城市人群的活動需要,還要生動地突出城市文化內涵,展示城市精神風貌。
關鍵詞:城市廣場;城市意象;城市景觀
0 引言
近年來,城市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城市的開發力度也不斷加大,城市公共空間面積顯得捉襟見肘,城市廣場的建設也成了人們廣泛關注的對象,而關于城市廣場的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多。例如,生態、人性化、地域文化等,本文所要研究的內容是利用城市廣場來構建城市意象,目的在于城市特色喪失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將城市廣場作為出發點來喚回城市記憶,營造新的城市面貌。
1 城市廣場發展概述
城市廣場起源于早期人類的慶典和祭祀一類的集體活動,是最古老的城市外部空間形式,伴隨著世界城市的發展成了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現代城市廣場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由傳統到現代的演變過程。
(1)中國傳統城市廣場與現代城市廣場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城市廣場范圍主要集中在宮廷、寺廟和集市,功能上由單一的祭祀,逐漸發展到集市交易、民間藝術和節日慶典等活動。歷代的封建王朝都建有宮廷廣場,周邊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筑圍合,廣場的形式規劃嚴整,體現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威,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把中國宮廷廣場發展到了極致;寺廟廣場主要分布在民間的廟宇,受封建禮制思想的制約,寺廟的規模與廣場都不得超越帝王的級別,寺廟前的廣場一般由寺廟的山門及圍墻為邊界向前延伸,其他功能的建筑則圍繞寺廟構建出一個公共活動空間,滿足人們的交易、雜耍和民間藝術活動;集市廣場與寺廟廣場不同,不需要依賴特定的建筑物,布局特點更加靈活,是人們自由聚集,買賣交易的活動場所,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生動描繪出了集市活動的熱鬧場景,畫中的部分空間擴大就可形成集市廣場。對比中國古代的傳統廣場形式不難發現,宮廷廣場是由統治者通過能工巧匠規劃建設,空間相對封閉和獨立,寺廟和集市廣場則由人自發形成,空間開放且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這些廣場奠定了中國傳統城市廣場的基本形制。
西方傳統城市廣場形成主要從歐洲開始,廣場最初的功能也是議會、司法和祭祀活動,但其廣場規模和設計理論都遠遠超出中國當時的城市廣場。例如,古希臘的雅典廣場,古羅馬的共和國廣場、帝國廣場等。進入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后,城市廣場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設計手法越來越成熟,空間藝術、科學性和理論性都明顯增強。例如,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羅馬的圣彼得大廣場等都已經成了現代城市廣場的雛形。
(2)中國的現代城市廣場主要受西方城市建設理念影響。晚清時期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在中國建立租界,它們給中國帶來傷害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的城市規劃思想,改造了中國城市,許多西式廣場先后在中國出現。如今保留下來的大連中山廣場,中心呈環狀向四面八方輻射,周圍的建筑大多是歐式,風格統一,整個廣場開闊宏偉、空間協調,緊密連接城市交通要道,可以清晰地看到當時西方城市規劃的手法。這種城市規劃的設計方法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一段時期內,曾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形成一股潮流,出現很多歐式建筑,歐式的廣場、公園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接受了蘇聯的指導,造成許多大中城市的規劃建設中廣泛應用蘇聯城市廣場平面模式,表現在追求氣勢宏大的軸線空間體系,給我國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發展奠定了基礎。[1]改革開放至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城市建設進入了跨越性的發展,尤其是90年代,城市廣場的建設更是進入了鼎盛時期,這時期的廣場設計手法大部分仍然是借鑒國外的理論和經驗,結合中國實際狀況找到創新點,上海市的人民廣場以及后來的大連星海廣場,都是受到了法國“規整式”布局影響,追求規整式的西方園林美,空間上采用環形對稱形式,場面極其的開闊宏偉。大量的借鑒西方設計手法,也造成國內廣場設計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布局單調,模式化嚴重,缺少文化內涵,喪失了民族特色等。
2 城市意象下的現代城市廣場現狀分析
把意象從心理學應用到了城市研究當中,將人類感知引入城市環境的是美國學者凱文·林奇,他認為“任何一個城市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意象,它是由許多個別的意象重疊形成”。因此,可以把城市意象看作是人們對城市環境的感知和可讀,是人們在城市生活過程中對城市直接或間接的經驗認知,是通過大腦可以回憶出來的城市印象。
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把城市意象分為通道、邊緣、街區、節點和標志五大要素,其中,節點是現代城市廣場設計中比較突出的特征,它不但連接城市交通和主體建筑物,更是一個城市中心區域的縮影。例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就是城市節點的代表性體現?,F代的城市廣場已經包含多種功能,如交通、休閑、集散、表演、商業、政治等等,城市廣場給更多的城市人群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戶外活動平臺,對于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2000年9月建成的洪山廣場占地近10萬平方米,由原來的董必武紀念廣場和原洪山廣場合并而成,中心是一個圓形的下沉式小廣場,周邊的階梯跌水襯托出象征荊楚文化的火鳳凰,南北兩側設有“天人共舞”和“后羿射日”花崗巖巨型浮雕,西側則用“武漢關”、“黃鶴樓”和“晴川閣”的青石浮雕象征武漢三鎮。如今的洪山廣場更大、更開敞、更現代,不僅滿足附近居民晨練和休閑活動的需要,也為一些大型公共活動提供了場地。另外,還有大連的星海廣場、成都的天府廣場、重慶的朝天門廣場和沈陽中山廣場等都是新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現代城市廣場。
現代城市廣場如同公園、步行街等開放性外部活動空間一樣,在城市化的今天,數量在明顯增加,然而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非常明顯的:廣場明顯受到西方城市規劃思想的影響,盲目追求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類似的噴泉,對稱的布局,這些舍本逐末做法造成人性化缺失,文化內涵薄弱,也使不同城市的景觀風格趨同。城市意象的表達在于深刻挖掘人們內心對于城市過往的環境認知,而不是通過絢麗的設計手法去營造現代但缺少實質的廣場景觀,廣場的設計在滿足基本的功能之外,要更多的體現城市的人文和精神。中國在近幾十年的城市化大發展中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城市建筑物的標準化和商業化正在使城市特色逐漸地消褪,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現趨同和特色危機。[2]因此,我們將城市廣場作為城市意象研究的出發點,目的是在無法改變現有城市建筑面貌的情況下,利用城市廣場來增強人們對于不同城市的感知能力和可識別性,對未來城市環境的改造有所啟發。
3 城市廣場在城市意象表達上的設計要素
(1)現代城市廣場與商業交通的結合?,F代化城市,商業步行街幾乎已經成了與人們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一部分,城市廣場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場所,廣場為人服務,商業街圍繞廣場產生商業活動,商業活動又需要廣場來提供集散活動空間。現代的商業街已經不單純圍繞廣場而存在,有的甚至成了廣場的一部分,如地下商城。上海的城隍廟商業街區圍合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商業廣場可以看出,城市廣場與商業活動是統一存在的。此外,城市廣場已經不能存在于一個孤立的空間,它應該滿足城市的交通與城市環境相融合,達到城市空間的通透性和連續性。
(2)現代城市廣場與景觀設施的結合。景觀設施是現代城市廣場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廣場要滿足城市人群的休閑娛樂等活動,就要提供一定的功能性景觀設施,包括審美性的雕塑、噴泉、植物等,服務性的休閑座椅或者健身器材等。當前城市廣場在大型的景觀設施建設上,已經出現盲目的跟風現象,看到其他城市廣場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噴泉,就在自己的城市廣場復制一個類似的噴泉出來,景觀植物也已經跨越地域性界限,不顧氣候、植物習性等因素,高價進行移植,在廣場景觀設施中追求絢麗,宏偉的效果外已經忽視了生態和人文因素。
(3)現代城市廣場與城市建筑的結合。歐洲早期的城市廣場設計手法影響著現代的中國城市廣場設計,廣場普遍與城市的典型代表性建筑緊密的結合。例如,成都的天府廣場,西面有古老的皇城清真寺;北面是四川美術館;正北則是省展覽館;東面是錦城藝術宮,同時又緊鄰人民商場等著名建筑物。城市廣場的開敞性空間與建筑內部的私密性空間是一個對比,同時建筑也是展現城市文化和符號的重要內容。
(4)現代城市廣場與城市文化的結合。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歷史文化積淀,不同時期遺留在城市的文化都是能喚起人們回憶的意象。我們不能通過看一個城市的整體來判斷城市的文化如何,但是城市廣場給城市的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舞臺,人們在這個開放性的場所里可以找到對整個城市的認知,武漢的洪山廣場就很好地利用了花崗石拼貼的“火鳳凰”圖騰展示了楚文化。
4 小結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意象,每個城市也都有能體現城市意象的景觀,相對于城市巨大的建筑物,城市廣場的建設更加自由靈活,我們借鑒西方廣場設計理論,但不能喪失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內涵,在追求新奇和規模的今天,城市規劃設計手法越來越多樣,但是“千城一面”的悲劇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如同當年我們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制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更好地引領中國發展,中國的城市規劃設計也應該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讓每一個城市找到自己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張軍民.現代城市廣場規劃與設計[J].天津大學,2005.
[2] 沈益人.城市意象研究——城市設計環境特色塑造的基礎[D].同濟大學,2004.
[3] 苑軍.中國近現代城市廣場演變[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
[4] 凱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5] 顧朝林.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城市設計,2001.
作者簡介:弓悅(1991—),女,河南濮陽人,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主要從事景觀規劃設計方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