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公共綠地是展現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綠地的建設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游覽、休憩、觀賞的區域,也可作為進行各種社會交往、體育以及文娛活動的場所。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改善,大眾對于城市公園的需求也更加的嚴格與具體,這反應在對公園綠化結構的嚴格要求上。因此,做好對公園園林植物種植的設計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分析了在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過程當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歸納了相應的設計要點,希望能夠引起各方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
城市公園中有著非常優美的環境,它能夠使游客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魅力,愉悅精神,使生理、心理更加健康。在公園造景過程中,園林植物的應用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通過對園林植物種植進行合理設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使園林植物的配置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能夠使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得到充分的展現,最終營造更加優美的環境藝術效果。同時,也有研究中認為:通過對公園園林植物種植進行合理設計的方式,能夠促進公園景觀賞效果的充分發揮,促進公園綠化水平的提升,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維持生態平衡的目的。本文即針對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方面的關鍵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
1 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原則
1.1 和諧性原則
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生態性的工作原則,以大眾行為,以生態環境,以視覺景觀為著眼點,通過合理配置植物的方式,使受眾能夠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將自然景觀與城市景觀充分融合起來,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
1.2 多樣性原則
在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期間,根據周邊環境特征所選擇的植物類型應當統一,在統一的基調上應用多種類型,促進植物群落的合理完善。植物配置上需要遵循“四季常青”以及“三季有花”的基本原則,完善以花卉為主題的景觀小品建設工作,使整個區域的植物突出季節性特色,展現一種季相分明,生態良好的復合式植物群落以及景觀系統。
1.3 藝術性原則
根據公園園林內的不同分區特點,通過優化布局的方式營造更加協調的環境氛圍。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環境的不同,在園林植物種植上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針對公園園林周邊建筑物,園區道路,出入口而言,種植形式的選擇應當以規則式為主,草坪,自然景觀,以及小型建筑區域則建議采取自然式的種植方案,注重植物空間三維結構的節奏,使整體布局更加科學,體現具有園林特色的藝術性氛圍。
2 科學的植物布局
2.1 植物比例設計
一般來說,在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過程當中,種植樹種的類型不應當過多,避免產生景觀上的混亂感,最佳選擇方案是在2~3種內,其目的是在營造景觀獨特性的前提下,形成統一的景觀基調。一般來說,常綠樹所占比例需要在30~50%范圍內,而落葉樹所占比例則需要控制在50~70%范圍內。同時,針對兒童區,建筑物周邊,以及景觀出口/入口等特殊區域,所選擇的綠化植株應當更加多樣,體現變化的特征。
2.2 植物顏色設計
與此同時,在植物布局中還需要體現植物顏色的搭配性。根據公園園林內的分區特點,對植物的搭配顏色進行科學的設計與配置。例如,對于兒童區,由于本區的主要功能是為兒童提供游玩嬉戲的場所,所以在植物設計中,色彩的搭配需要與兒童的喜好充分結合,盡量選擇,如黃色、橙色、紅色等暖色調的植物花卉,使這些場所的景觀氛圍更加的活躍與熱情。而針對園區內的紀念區而言,由于該分區的主要功能是紀念革命先烈,整個環境氛圍應當突出莊嚴、肅穆的特點,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園區植物布局中需要以冷色調植物(如松科常青樹)為首選方案,從而與本分區的環境氛圍相協調。
3 合理的功能分區
3.1 文娛區種植設計
文娛區在地形上要求比較平坦且視野開闊,綠化設計上多以草坪,花徑,以及花壇為首選方案,其目的是為公園游客的集散提供方便。當然,在設計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位置較寬的部分點綴幾株常綠的喬木,但應當盡量避免灌木過多種植,以免對游客的視野產生影響,造成交通上的阻滯。除此以外,在室外鋪裝場地上還應當預留一定的樹穴,以滿足后期栽植大喬木的需求。
3.2 體育區種植設計
體育區的綠化種植設計應當重點關注對種植植物類型的選擇,結合以往的實踐工作經驗來看,認為所選擇的植株需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生長速度比較快。第二,樹形高大且挺拔。第三,樹冠大并且比較整齊。
3.3 兒童區種植設計
兒童區種植方案的設計上需要以喬木為首選方案,且所選擇的喬木應當具有生長速度快,整體健壯,樹冠大且濃陰的特點。同時,考慮到本區域內所吸納的游客大多是兒童,自我防護意識較差,所以容易出現各種類型的安全事故。針對這一特點,該區種植設計中需要嚴禁使用有毒,有刺,或者是帶有刺激性反應的植物。同時,該分區周邊需要種植比較濃密的喬木灌木,并將其與其他區域進行隔離,以達到分區效果。
3.4 游覽區種植設計
游覽區種植方案的設計需要選擇以生長條件較好,樹形健康強壯的樹種作為骨干,以突出周邊環境變化的特色。與此同時,在植物的配置上需要充分遵循該分區內的地形變化特點,同時考慮天際線變化對景觀觀賞價值的影響,遵循自然式原則配置樹木。
3.5 管理區種植設計
管理區在種植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無論是在種植植物類型的選擇上還是布局上,都應當與本分區的活動功能相適應,但同時還需要與整個公園的景觀相互協調。為了能夠使公園環境與城市環境相互隔離,保持園區內的安靜,就需要在靠近城市主干道的一側以及冬季主風向一側布置不透式的防護林帶,以確保園區內的景觀獨立。
4 結束語
綜合以上分析認為:在公園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為確保園林植物綜合性能的發揮,需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根據植物的生物性特性,從公園立意,環境質量,以及旅游活動等角度入手展開考慮,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對公園園林植物種植樹種進行合理的選擇,同時進行科學的布局以及合理的功能分區,從而營造理想的景觀效果,給公園游客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沈玲艷,陸貞結.充分利用地形因素進行植物種植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4):177.
[2] 李蕾.淺談龍湖景觀植物種植設計的手法[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3(7):74.
[3] 徐國平.東北居住區地庫上的植物種植設計淺析[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10):150.
[4] 林瑛,陳昀昀.論城市社區植物種植設計——以無錫萬科魅力社區為例[J].住宅科技,2012(6):1-6.
作者簡介:郝武志(1981—),男,湖北武漢人,???,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苗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