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燈
摘 要: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本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藝術課程在小學階段的綜合學習,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美術融入音樂教學和音樂融入美術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在教育理念、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內外藝術教育相結合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藝術課程;美術融入音樂;音樂融入美術
1 藝術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為人的基本教育,也稱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和諧教育。其中,美育由于自身的特點,在培養人的優良素質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它不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課程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信息,拓展藝術視野,提高整體素質,并使藝術學習更有趣、更容易,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就感。藝術課程不僅是各門學科知識技能數量的相加,還是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也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同時還是培養學生的整體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音樂和美術作為藝術課程中的大科目,它們的合理結合、互補,發揮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的重大作用。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這樣說過:“當我在作曲時,總是在心里描著一幅畫,我的音樂就是順著那幅圖畫的輪廓前形的。”因此,在藝術課程中,樂和畫是密不可分的。在藝術課程的教學形式上,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一科切入,兼及數科”,另一種是“多科綜合”。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素質和教學需要,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教學。經自己的教學實踐與調查,首先以美術為主,音樂為輔的教學方式為重點,提出了美術教育與音樂教育互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和改革意見。
2 美術教育融入音樂教學之中
在藝術課程實踐過程中,借助美術的橋梁來完善音樂教學,激發小學生們對音樂課的興趣,讓學生輕松自然地得到美育的陶冶。
例如,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和培養兒童良好的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傳統的欣賞課教學中只是“講講”、“聽聽”而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當然,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但只要在教學中采用一些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方法,音樂欣賞課是可以達到喚起學生的美感共鳴、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素養的目的的。
小學生都有好動、愛唱、愛畫的特點,喜歡畫出他們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及所見所感的事物,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就可利用這一特點,將音樂和繪畫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和創造性融合起來,讓學生從音與形的融合中來欣賞音樂,引導學生用圖畫、符號、線、色彩等描繪出歌曲的內容,使音樂的內容變得直觀而有立體感,達到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音樂能表現色彩,音樂形象能引起欣賞者對色彩的聯想,作為被欣賞的曲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作品,有很強的代表性,用音樂引導學生對色彩的想象,能使音樂與色彩相映成趣,如欣賞《天鵝》這首曲子,這是一首“優美”的代表作,當學生初聽曲子時,就讓他們考慮樂曲的意境,可以用什么顏色表示。對于顏色,學生們的選擇一定是多樣的,引導學生藍色是寧靜的、優美的,紫色是優雅的,紅色是熱情的,通過引導學生對音樂與色彩的感悟會有很大的提高。再讓學生把已感受到的色彩用畫筆、線條勾畫出來,可以用綠色代表大地的蘇醒,萬物生長的春天,用紅色表示炎熱而茂盛的夏天,用金黃色把果實累累地秋天展示出來,用具體的畫面與色彩來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或用音樂來啟發兒童對畫面與色彩的想象是很有效的。音樂與美術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充分發揮藝術的整體效應,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音樂教育必須有廣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把音樂與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德育、環保教育、心理健康教學等其他學科有效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不斷地求新、求異得到發展,使多元智能在綜合教學中綻放色彩。
3 音樂教育融入美術教育之中
美術給予音樂教育極大的幫助,那么音樂能否為美術教育做出貢獻呢?音樂和美術都是一種心靈藝術,一種情感藝術,都是借助情感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的工具。美術課、音樂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畫、唱的一定技巧,而且要通過畫、唱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音樂是一幅用音符當色彩,旋律作線條所繪制的能用聽覺去觀看的心靈之畫,美術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樂曲。在美術教學中,背景音樂和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活躍學生的藝術思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例如,一節以“一群小鴨子”為課題的美術課,教師先把走的、跑的、飛的等各具形態的鴨子畫像貼在黑板上,先給學生以美的視覺享受。接著,播放小鴨子叫聲各異的錄音,可以加一段“小鴨子戲水”的錄音故事,活靈活現的講演,使同學們浮想聯翩,小鴨子戲水的畫面在他們腦子里初具雛形。繼而,一曲《小鴨子》的歡快旋律劃破了教室的寂靜,學生們會因此活躍起來,會情不自禁地和著歌曲,踏著節奏,揮動兩手,模仿著小鴨子的動作。當學生安定下來,教師就引導學生觀察小鴨子畫像的頭形、身形、眼睛及顏色,然后再播放歌曲《小鴨子》,隨著輕快的樂曲,同學們會盡情展開想象的翅膀:池塘、河邊、追逐嬉戲著的鴨子……至此,學生進行繪畫創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油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俄羅斯巡回畫派的杰出畫家列賓的成名之作,他以卓越的藝術技巧深刻地刻畫了優美而遼闊的伏爾加河邊,備受苦難的纖夫們艱苦勞動的情景。欣賞畫面使人聯想起俄羅斯著名詩人涅克索夫的詩句:“到伏爾加河邊去!是誰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呻吟?這呻吟聲像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纖夫們痛苦的行進。”在欣賞這幅作品時,我們可以選擇一首流傳很廣的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作為背景音樂,樂曲速度徐緩,旋律樸實,那憂郁、深沉的基本格調,歌中一再重復的勞動號子,形象地描繪了纖夫們拖著沉重的貨船,逐著沉重的步伐由遠而來,復又遠去,知道最后消失在遠方,課堂上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之間完美的結合,讓學生一下子沉浸在較強的藝術感受中,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審美情感體驗,領悟美術作品的豐富內涵。
在繪畫手工或欣賞美術作品中,運用音樂中的節奏、旋律與美術中的變化統一,韻律的有機結合,無聲與有聲藝術的結合,使學生在練習中充滿激情,讓美術作品充滿活力。總而言之,音樂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夠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而美術則以其清晰的畫面,也能使抽象的音樂語言增強形象性。因此,實施美術、音樂互補教學法,使這兩課中都做到“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兩者和諧統一,從而既有利于創設課堂教學的審美氣氛,又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靈感,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使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美育的真正目的。
音樂與美術教育為審美教育服務,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而結合音樂、美術融入戲劇、舞蹈、影視等的藝術課程,不再是把藝術視為單純的消遣娛樂或單純的技藝,而是把它視為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