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宜居城市理論思想淵源、理論研究進展、宜居城市的理論基礎、國內外城市宜居性建設實踐進行了分析總結,探討提升蘭州市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系統理論的構建。
關鍵詞:宜居;宜業;宜游
當前,宜居性已成為世界各國城市規劃建設共同關注的熱點。隨著大量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生態環境、能源、交通、居住等方面的挑戰將日益凸現,我國已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期。近十年來,蘭州市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重視生態建設、優化投資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提升蘭州市宜居度,已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迫切要求。
1 研究意義
從提升蘭州市宜居度理念的時空定位、內涵與特征、宜居城市的目標、評價與建設思路等多個方面分析宜居城市,探索構建宜居蘭州市的基本原理。使發展蘭州市具有整體宜居性、經濟高效性、文化多元性、社會和諧性、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等特征;蘭州市發展應該追求安全城市、生態城市、功能城市、便捷城市、網絡城市、文化城市等目標;宜居蘭州市建設應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走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2 宜居度提升
蘭州市必須做好文化遺產與保護工作,重視城市特色和可意向性,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從城市現代建筑本身的色彩、尺度、形體、質地與城市中傳統建筑的和諧統一,從城市建筑設計和施工必須充分考慮城市所在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協調城市建筑與當地環境的和諧程度。從蘭州市的建筑設計、建筑色彩、空間布局、園林藝術等方面突顯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鮮明特色的蘭州市人文景觀,城市的標志、節點、通道、邊界等意向要素能夠清晰可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提升蘭州市環境軟實力的競爭能力。
改善蘭州市背街小巷市容市貌。從城市空間布局、園林藝術、環衛保潔、路面完好情況等方面作為重點進行建設的對象。大力開發城市資源量。資源越豐富,有利于提高公眾的生活質量,逐步形成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等全套建設節約型城市。
生活便宜度的提升。宜居城市應該為生活各方面的內容提供各種高質量的服務并且使得這些服務能被廣大的市民方便地享受。商業服務的提升。居民對商業服務質量的滿意度、人均商業設施面積、居住區商業服務設施配套率的不斷提升。建立健市政設施,不斷提升居民對市政服務質量的滿意,提高城市燃氣普及率、有線電視網覆蓋率、因特網光纜到戶率,保證自來水、電力正常供應情況等。完善教育文化體育設施,完善擁有小學、初中的社區比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數;擁有免費開放體育設施的居住區比例。提高市民對教育文化體育設施的滿意率。提高公共安全度,不斷提高生命線工程完好率。提高城市政府預防、應對自然災難、人為災難的設施、機制和預案。
3 宜業度提升
城市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城市中的“城”和“市”原本并不是一個整體。“城”原來只是一個具有防御功能的居民點,而“市”則指集市。
蘭州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現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層次、規范化的市場體系建設日益完善,流通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對活躍,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格局初步形成。提升蘭州市宜業度必須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五個重點,實施十大工程。圍繞一個目標,就是圍繞“全省創一流,西部爭上游”,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逐步把蘭州建成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現代化中心城市。
4 宜游度提升
蘭州市按照“做大做強做美蘭州,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魅力城市”的精神,著力打造“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的旅游形象品牌,積極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有力推動了蘭州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蘭州市宜游度,主要從河、渡、橋、路、山、水、城等這幾方面打造。
(1)河。蘭州是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黃河是蘭州市的中軸線,它串連了蘭州市的大小旅游景點。黃河風情線是蘭州旅游的亮點,也是蘭州的風景軸。
(2)渡。蘭州由于交通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來蘭州附近形成了眾多的古渡口。這些渡口不僅是聯系黃河兩岸的渡口,它所跨越這些渡口的不僅是物質,也有文化和藝術。
(3)橋。蘭州被稱為多橋之城。明代初年就在金城關附近建成鎮遠浮橋,清末建成黃河鐵橋,稱“天下黃河第一橋”。蘭州已建成蘭青、蘭新、包蘭三座鐵路橋,及幾十座公路橋等。
(4)路。蘭州的鐵路、公路橋連接了眾多鐵路、公路、高速公路等現代化的快捷的交通通道,使蘭州成為連接亞歐的交通樞紐。
(5)山、水。蘭州為一狹長的谷底,南北為五泉山、皋蘭山和白塔山夾峙,中間黃河穿流。南北兩山建有五泉山、蘭山、白塔山公園,黃河兩岸建有綿延百里的黃河風情線。山與水的配合是形成蘭州市旅游意象的骨架。黃河文化蘭州旅游文化定位的主脈是黃河文化。完善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塑、中山橋文化旅游廣場等各個旅游景點的布置和搭配,突出絲路重鎮的黃河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山、水、橋在蘭州旅游景觀營造中的作用,在橋的位置和形式上盡量和山水配合,同時可建立一些與“山”、“水”相關聯的觀景點。
5 打造蘭州市宜居品牌
第一,城市品牌建設策劃。分析蘭州市本身的資源優勢和劣勢,明確城市品牌建設的目標與內容,制定城市品牌建設規劃。通過制定規劃,明確城市品牌的核心及其價值。
第二,城市品牌定位。對蘭州市形象及發展遠景的描繪,形成其鮮明的品牌個性,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樹立城市品牌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功能定位、產業定性、文化定位、形象定位等方面。
第三,城市品牌選擇。城市品牌選擇是蘭州市打造品牌定位的延續,是將定位的結果細化,在眾多城市資源中選出最能形成城市獨特競爭力的品牌組合。
第四,城市品牌體驗建設。城市的個性特色是城市歷史和地區文化的積淀,是城市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結晶。它是一筆豐厚的財富,能夠使市民產生自豪感、歸屬感;它還是一張城市名片。通過合理的途徑,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有力的品牌體驗建設,包括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產業、政府職能、市民行為等。
第五,城市品牌傳播。城市品牌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做好品牌的傳播。城市品牌傳播就是通過不同的認知系統,在公眾意識中形成對城市的記憶印象。
6 結語
從提升蘭州市宜居度理念的時空定位、內涵與特征、宜居城市的目標、評價與建設思路等多個方面分析宜居城市,探索構建宜居蘭州市的基本原理。使發展蘭州市具有整體宜居性、經濟高效性、文化多元性、社會和諧性、資源環境可持續性等特征;蘭州市發展應該追求安全城市、生態城市、功能城市、便捷城市、網絡城市、文化城市等目標;宜居蘭州市建設應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走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宜居是人對生活環境的希冀,而生態產業的建設和布局是生態宜居城市的基礎。按照生態建設的要求,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和循環經濟,將蘭州市打造成為生態宜居城市。
參考文獻:
[1] 胡寶哲.營建宜居城市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09.
[2] 董曉峰.宜居城市評價與規劃理論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梁艷(1979—),女,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