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夫 金姚 胡少青
摘 要:鋼琴作為高師音樂教育的“三駕馬車”:鋼琴、聲樂、舞蹈中的骨干課程,多年以來,是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鋼琴課也是一切進入高師音樂教育體系中,所必需首要學習的基礎課程,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現實的高師鋼琴教學的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呢?其課程設置和調整存在哪些弊端呢?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又該如何去適應這種設置和調整,以獲得心理認同呢?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鋼琴教學;音樂課程;心理認同
鋼琴,一門被稱為“樂器之王”的樂器,承載了琴童們太多的希望;鋼琴教育,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最為基礎和核心的課程,其在高師音樂教育體系之中的作用,不亞于鋼琴在樂器中的“樂器之王”的地位。那么,既然這么重要,我們是否把高師音樂教育的鋼琴教育課程做好了呢?現行的高師音樂教育的鋼琴教學現狀又是如何的呢?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現行的鋼琴教學的課程設置又是怎樣的心理認同呢?
1 高師音樂教育的鋼琴教學現狀
對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而言,其基本上是通過三種學科途徑招考:聲樂、器樂和舞蹈。而鋼琴作為器樂考試中的大塊頭,其報考為主專業的學生比例和招生的名額分配,在器樂中也是最大的。另一方面,在以聲樂和舞蹈作為主專業的考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以鋼琴作為副專業來參考的。那么,就出現了以下的情況:在入校以后,所有的學生都要進行鋼琴的學習,但,每一個學生的程度和進度又是不一樣的,鋼琴教學該如何協調這一現實存在呢?現行高師鋼琴教育的做法是如下:
1.1 分等級
對于同一年級不同程度的鋼琴學生而言,現行高師鋼琴教學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分等級授課。按不同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取向,將學生分為主修生和輔修生(即主專業學習鋼琴和輔專業學習鋼琴);當然,這種分類還是絕大部分取決于學生自己的意向和選擇。如果一個學生的鋼琴水平很高,已經達到了車爾尼740練習曲的演奏水平,但其不愿意選擇鋼琴為主專業,而去選擇聲樂或舞蹈為主專業,當然是可以的。再例如,如果某位學生的鋼琴水平很一般,屬于剛入門的水平,但如果其選擇鋼琴為其主專業,也是可行的。
1.2 分課時
由于高師的師資和教學活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實際的高師鋼琴教學過程中,對于分等級后確定主專業與輔專業的不同學生,會采取不同的課時分配來上課。以筆者所工作的某高師音樂系而言,具體的課時分配為: (1)鋼琴為主專業的學生,大一時每周雙人一節課;大二每周雙人一節課;大三每周單人一節課;大四不設課時。(2)鋼琴為輔專業的學生,大一時每周為數碼鋼琴課(約15人一起上課,90分鐘);大二不設課時;大三不設課時(但大三開設選修課,可以選修鋼琴,其上課模式還是數碼鋼琴課,約15~20人一起上課,90分鐘);大四不設課時。
就現行的高師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而言,不僅鋼琴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是這樣的,其實聲樂和舞蹈專業教學的課程也是同樣的設置。
2 高師鋼琴教學現狀存在的弊端
從表面上看,前文這種“分等級”和“分課時”的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既照顧了入校時業務水平高的同學,也兼顧了入校時業務水一般的同學,還照顧到了任課教師的分類任教,具有很大的科學性,所以這也是被廣大高師音樂專業所采納的課程設置。那么這種“分等級”和“分課時”的課程設置有沒有弊端呢?答案是肯定的:
2.1 高師音樂教學大綱對所教課程的規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有時候太多的規矩也會毫不留情地阻礙事物的發展,在鋼琴實際教學中更是如此。學生進校以后,雖然按照不同的程度對其鋼琴學習進行了分類和分級。但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必須按照學校的教學大綱規定來實施教學(否則就是違反教學大綱或不按教學大綱上課)。那么,問題就來了,教學大綱具有普適性,而鋼琴學習的分等級就是要打破普適性突出個體性,這兩者是矛盾且不可兼容的。一方面,把學生分等級就是為了要因材施教,促進個人演奏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學大綱的嚴格規定,束縛了教師教學的靈活性,想教但不敢教(不按教學大綱上課,會視為教學事故)。所以,從實質上看,高師音樂教育中鋼琴課程教學設置的“分等級”措施,其目的性具有科學性和兼顧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大綱的規定,這種“分等級”措施的實際效果幾乎為零。
2.2 主輔修課程的無法兼顧
由于學生數量和師資數量的比例不平衡,所以,大多數高師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是采取的“取舍制”,即你只能選擇某一門課為主修課,其他的均為輔修課。也就是說,在鋼琴、聲樂、舞蹈或某一單項樂器中,你只能選擇一門為主專業課程,其他的都為輔修。進而言之,由于主輔修課程的課時開設的不一樣。因此,對于所有的學生而言,如果享受了鋼琴專業課的“一對一”、“一對二”的上課課時,那么聲樂課和舞蹈課就必須接受“一對多”的教學。反言之,如果接受了聲樂課的“一對一”、“一對二”的上課課時,那么鋼琴課和舞蹈課就必須接受“一對多”的教學。即必須有取有舍。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一個學生的聲樂演唱技術很好,而且其鋼琴演奏技術也很好,那么她是否可以同時學習鋼琴和聲樂呢?答案是否定的,是不可以同時學習聲樂和鋼琴兩門主專業課的。深一層次的邏輯推理,如果因為高師音樂專業課程設置的規定,而不能允許這位同學同時學習兩門她都比較擅長,且也許在將來都可以取得不錯成果的專業,那么,這種課程的設置是不是對這位同學而言不公平?她是不是在大學中喪失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再言之,如果有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不是就證明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原則具有某些方面的不科學性?
3 學生對這種課程設置的心理認同如何
由于現行的高師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體系所存在的不可調和性,以及高校教學大綱的間接束縛性,使得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心理上傾向于如此的認同:學精一門專業即可,全面發展不太現實。因為現行高師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原則性,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在有限的課程課時中,能學精一門專業,已屬相當不易!
作者簡介:孔慶夫(1982—),男,碩士,湖南省衡陽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
金姚(1982—),女,碩士,湖南省衡陽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
胡少青(1968—),男,本科,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教育局畢管辦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