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琤
摘 要:作為宮廷樂長的海頓,在埃斯特哈齊宮廷中的生活對于其一生的音樂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三十多年的宮廷生涯也是海頓創作風格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時期。本文對當時海頓所處的宮廷環境進行較為詳細地闡述與剖析,以此探析埃斯特哈齊宮廷對于海頓音樂創作上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埃斯特哈齊宮廷;海頓;音樂創作
二十九時,海頓的命運從此發生了重大的轉折。當時,權勢顯赫的鮑爾·安東·埃斯特哈齊侯爵聘用他在埃森斯塔特的宮廷里擔任樂隊副指揮一職。海頓終于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他開始吸取養分,對自己的創作理念進行大膽的嘗試,他的音樂才能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終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宮廷的優越條件是促使海頓成功的必要條件,歸總起來有四個方面:
1 王公的音樂愛好
鮑爾·安東(Paul Anton,1711~1762)侯爵是海頓服務的第一位王公。侯爵喜愛音樂,會演奏長笛、小提琴和琉特琴。為了擴展自己的宮廷音樂,回來后他便在埃森施塔特宮殿花園和橘園里建造了自己的舞臺,并招募了海頓作為樂隊副指揮開展這項工作。海頓任職后的第一批曲子除了幾首嬉游曲外,還有一些交響曲,最著名的就是:No.6《早晨》、No.7《中午》、No.8《黃昏》,這些作品據說是直接受侯爵提議所譜寫的。這些作品雖然規模較大,但仍具有嬉游曲的影響,小型室內樂、舞曲風格仍處處可見,具有濃重的巴洛克韻味。
僅執政四年的安東去世。他的兒子尼古勞斯二世(Nikolaus Ⅱ,1765~1833)愛好的音樂主要是宗教音樂,所以他要求海頓每年都新做一首彌撒曲,獻給他的太太。除了幾首彌撒曲外,海頓已沒有太多繁重的宮廷樂隊任務。1795年,受亨德爾清唱劇的影響和啟發,海頓創作了兩部偉大的大型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清唱劇《創世紀》雖然取材于宗教故事,但作曲家以人的世俗感情和鮮明生動的音樂,來謳歌傳說中的人類祖先,贊美人類的勇敢和尊嚴,連大自然沒有生命的山川樹木,也被他賦予勃勃生機。《四季》更完全擺脫了宗教內容的束縛,以純粹世俗的農村生活為題材,歌頌人民的勞動和樸實高尚的感情世界,贊美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路德維希·芬舍(Ludwing Finscher)寫道:“《創世紀》描寫和贊美世界和第一個人的誕生,在創世紀過程中感觸和贊美造世主,而在《四季》中講述的是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人在一年之中,按照上低賦予的世界自然規律生活。”[1]
2 豪華的埃斯特哈齊宮
起初,王公們住在埃森施塔特的宮殿里。尼古勞斯一世繼位后,1763年他把自己在郊外的一座狩獵小宮殿進行了改造。1767年,他又走訪了凡爾賽宮,從中收到很多啟發。最終揮霍了大約一千二百萬盾,把它修建成輝煌無比的埃斯特哈齊宮殿,直到1784年才竣工。這座宮殿豪華非凡,被人稱為“匈牙利的凡爾賽”。
埃斯特哈齊宮殿顯然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每次節日都有隆重的排場,往往要慶祝數日。既有音樂又有戲劇,豪華演出伴隨著化裝舞會、助興的煙火和熱鬧的狩獵,缺一不可。侯爵對歌劇的偏好、富麗堂皇的歌劇院、形式多樣的歌劇演出,沒有再好的沃土讓海頓從中吸取到足夠多的養分,孕育出屬于自己的偉大作品了。海頓為埃斯特哈齊歌劇院創作的《真正的堅貞》《不貞受騙》和《阿爾米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上演場次最多的歌劇。而《勇士奧蘭多》是海頓最為成功的歌劇,在世界各地上演。“如果我能去意大利,我會成為第一流歌劇作曲家的。”[2]他一生當中創作的20余部歌劇,絕大多數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和首演的。這也與18世紀的觀念相吻合,即一位作曲家如果想獲得最佳認可,他必須在歌劇領域有所作為。
3 優厚的待遇
1761年5月1日,海頓正式簽署了宮廷聘用協議。雖然合同中規定他必須身著仆人制服,遵守訓條,按照侯爵的意愿去創作和演奏音樂;侯爵對他的作曲有獨家權利,不得擅自復制;并且沒有侯爵的許可,他不得接受其他的作曲任務。但從歷史角度看,這些只體現了海頓時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秩序規定性,除此之外,合同中并沒有持槍凌弱的內容和言辭。尼古勞斯一世時期,海頓的年薪提高到六百盾,幾年之后,又提高到了一千盾,在“宮廷官員”的薪水排行榜上居第三位。1797年10月,尼古勞斯二世侯爵再次給他提薪,年薪達到兩千七百盾。海頓在這種庇護人制度下,可謂衣食無憂,寬裕富足,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也促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中。這也從側面反應在他的作品特征中:結構清晰,情緒樂觀、輕松而帶幽默。優厚的待遇和宮廷穩定的創作環境使海頓在宮廷時期創作了一生中的絕大部分重要作品。
4 豐富的樂隊資源
海頓在創作上不僅受到了王公們音樂偏好的影響,必然還要受宮廷樂隊條件的限制。起初的樂隊只有十二至十六名成員,后來樂隊擴展到大約二十名至二十五名成員,其中不乏優秀的音樂家。在海頓早期的幾首交響曲中,都有一定的樂器進行獨奏,給樂隊演奏者以發揮精湛技巧的機會。后來,海頓還專門為一些樂隊成員譜寫了獨奏曲。音樂家們精湛的演奏、演唱技巧,對海頓創作才能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援和推動作用。
海頓的弦樂四重奏雖不屬于宮廷樂隊任務,完全出于自己的個人興趣,但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宮廷樂隊的影響。托馬西尼(Tomasini,1741~1808)是樂隊里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海頓的弦樂四重奏,都是按照他的演奏技巧進行寫作的。海頓稱贊他說:“沒有人能把我的四重奏演奏得像你這樣使我滿意的了。”海頓以“說話的原則”使各聲部主題進出彼此呼應,保證了旋律清晰與復調的豐富性。四件樂器的演奏,仿佛是四位友人促膝談心,真摯親切。海頓賦予室內樂以新的活力,使這一形式得到充實和發展,并確立了弦樂四重奏的典型結構與演奏形式,使之成為室內樂最常見的演奏形式。
5 結語
海頓后期的十二首倫敦交響曲,標志著海頓創作天才的最高成就。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離開埃斯特哈齊家族使海頓獲得了人格的自由,徹底釋放了他的創作激情與能量,并真正獲得了一個音樂家應得的尊嚴和自我價值的體現。但是,不得不承認,海頓的創作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埃斯特哈齊宮廷對海頓經驗的積累、技巧的鍛煉和風格的形成,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助。1760年5月1日簽署的樂隊聘用合同,常被認為是一份反映音樂家與贊助者間主仆關系的屈辱性合約文書。但事實上,聘用合同規定的條款合情合理,處處顯示了人情味及王公們對海頓的尊敬。在藝術上也有相當寬松的自由度和自主權,很少受到來自雇主的橫加干涉。所以,海頓的創作無處不在顯示貴族的藝術情趣,還不忘賦予作品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技巧。海頓似乎對那里的環境也感到心滿意足,“我與世隔絕,我的周邊沒有任何人能迷惑我、折磨我,因此我必須優秀。”
參考文獻:
[1] Finscher Ludwig.Joseph Haydn und seine Zeit[M].Laaber:Laaber-Verlag,2000:479.
[2] Jones David Wyn.The Life of Hayd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