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來,文化產業孵化器——文化產業園區,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立起來。南寧唐人文化園是廣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產業集群,本文采用了實地調研和文獻查閱的研究方法,對其發展現狀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集群;南寧;唐人文化園
1 文化產業園興起背景及內涵
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起著基礎性建設作用的文化產業園,不僅是伴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興產業形式,更是當代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產物。在我國2012年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了“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發揮東西部地區各自優勢,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規范建設一批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區,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1]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文化產業園作為產業集群的一種形式,目前國內理論界對其概念說法不一,提出的相關概念有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主題公園、文化基地等,但幾乎都有地理空間的集聚、業態的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等含義。
2 唐人文化園發展現狀淺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別稱“綠城”,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位于南寧市西鄉塘區唐山西路36號、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的唐人文化園是利用七十年代修建的手扶拖拉機配件廠、汽車配件三廠和柴油機配件廠的舊廠房和倉庫改造而成的,園區內現有約350間商鋪及配套設施,具有多種文化元素并存的園區特色,依照其依附類型和園區性質可定義為:以舊廠房和倉庫為區位依附的混合型文化產業園區。筆者根據實地調研和相關資料收集對其發展的現狀作了系統的分析。
2.1 發展優勢分析
作為廣西南寧市的一張文化旅游名片,唐人文化園已發展成為知名的文化休閑勝地,其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時代機遇和區位條件。
(1)政府支持——政策條件。我國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除了少數自然聚集型和地產開發商自主開發型文化產業園外,多數文化產業園仍然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建設模式,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園區,其建成與發展一定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與推動。“在園區成立之初,西鄉塘區人民政府的相關部門領導多次進行穿針引線、鋪路搭橋,積極推進三個廠的兼并改制,并站在文化戰略的高度指導企業重新定位,勾勒唐人文化園的雛形,承接即將搬遷的南寧古玩城帶來的產業轉移,逐步推動文化園區的建設進程”。[2]可見南寧市以及南寧市西鄉塘區等相關政府部門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城區改造——時代機遇。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區的發展規劃中,逐漸出現一些在時代改革中漸趨沉寂的舊廠房和工業區,它們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拆掉又需大量人力、物力,但城市空間越來越狹小的事實需要我們用新的眼光審視其對城市的作用,進而做好規劃和改造。據相關報道,許多地區的舊廠房至今質量良好,各級政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對其的開發利用。唐人文化園就是南寧西鄉塘區按照“突出一個亮點(舊城改造)”的工作思路,由南寧市最大最老的倉庫之一改造建成的。
(3)唐山路——區位條件。園區位于南寧市西鄉塘區唐山西路36號。一方面,西鄉塘是南寧的科教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教育儲備資源——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范學院等;另一方面,唐山路作為南寧“古玩一條街”的舊址,為唐人文化園的修建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知名度。再者,園區利用文化為踏板,重新修葺后的園區在保留部分老廠區原貌的基礎上注入了新鮮血液,既為城市增添了一份文化氣息,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2.2 發展問題分析
唐人文化園的修建借鑒融合了北京798藝術區、潘家園舊貨市場、三里屯等我國知名藝術園區的特色和設計理念,但在“移植”文化產業園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排異”反應,這就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唐人文化園的發展之道。
(1)文化氛圍失衡。文化產業園只有保持了園區內經濟氛圍和文化氛圍的大體平衡,才能在此基礎上實行以文化為依托的新型經濟模式。經筆者實地走訪發現,唐人文化園僅有少量文化公司和文化商店入駐其中,售賣古董玉器的小商店則占多數,外加園內空地的小商販和地攤,使其看起來更像一個大的跳蚤市場而非文化園。總的來說,園區內的商業氛圍明顯偏重,文化氛圍和商業氛圍比例并不協調,這就可能帶給來者園區文化品位略低的感受。
(2)孵化功能不足。案例證明,成功的文化園區皆具有強大的文化孵化功能。例如,迪士尼樂園,其強大的孵化的功能就帶動了當地制造業、服務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唐人文化園內多數店鋪銷售的是玉器、瓷器和茶具等與文化藝術相關的產品,而不是由思維轉換成的文化創意產品,產品的上下游產業鏈大都是傳統的制造業和銷售業。這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旅游、餐飲和制造業等行業發展,但不利于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和相關產業的孵化。孵化功能的不足會導致其價值鏈的縮短和持續發展動力的匱乏。
(3)品牌效益缺乏。“可持續成長的創意產業集群依靠輸出品牌和符號促進自主發展,而非大量生產或加工創意產品”。[3]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品牌乘數,迪士尼主題公園則是依靠迪士尼集團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公園。唐人文化園承接了古玩城搬遷帶來的產業轉移,主打以傳統文化為主、休閑文化為輔的品牌形象。園區內多售賣玉器、瓷器等古玩商品的店鋪,雖說其間不乏規范的商家,但商品質量的參差不齊大大降低了其信譽度和影響力,致使人們難以形成“感受傳統文化到唐人文化園”的觀念,更不用說品牌效應和品牌影響力了。
3 結語
文化產業園不僅承擔著地區的經濟功能,也是展示地區文化吸引力、增強地區感召力的有效方式。雖然廣西文化產業園起步較晚,但有著諸多成功經驗、空間資源和民族優勢的新興文化產業園的潛力依舊是無限的。上述是對廣西文化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分析,對于廣西文化產業園的發展對策建議,筆者將另撰文論述。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網[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2-16/3672135_3.shtml.
[2] 栗雄飛.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用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2:20.
[3] 厲無畏.創意產業新論(第一版)[M].東方出版中心,2009:132.
作者簡介:秦萌,湖北人,廣西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藝術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