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北京朝陽區天宇市場一樓東南角,有個2平方米的店鋪,名叫“奇才修表”,里面有兩排擺滿鐘表和零件的柜子。店鋪的東墻上貼著一副題字“殘藝人生”,南墻上是一張泛黃的海報——失去雙臂的年輕人躬身坐著,仔細端詳著腳上的手表。
海報上的小伙子名叫王建海,今年已經36歲了。自1997年開始修表,如今已經過去17年。和以前一樣,王建海仍舊躬身用腳修表,但不一樣的是他的腳掌上布滿了老繭。
除了王建海,用腳剪紙的夏虹、用腳彈鋼琴劉偉等人都是“腳藝”出眾的無臂者。腳是他們自謀生路的方式,也是他們奉獻愛心、傳播正能量的見證。
用腳修表
雙腳將螺絲釘嵌進鬧鐘,用起子固定住鬧鐘,低下身子,嘴巴靈活地轉動起子,將螺絲釘擰好。10分鐘后,鬧鐘發出清脆響聲。
這是前不久記者在修表鋪時看到的一幕,當時,王建海正在修一個小鬧鐘。“別人不要的一個小鬧鐘,歸置歸置,誰需要給誰唄”。
王建海是河北張家口人,5歲時因一場事故失去雙臂。在老家,殘疾人的低保三個月才500多元,他不愿向父母伸手要錢。“靠人不如靠己。現在生活壓力這么大,不能給別人增加負擔”。
“當時找了很多工作,比如說看門,可是別人說你連手都沒有怎么鎖門,怎么抓賊?”王建海說,小時候看到有人走街串巷修表,便呆在旁邊觀看。修表工具小,好鼓搗,他花了半年的時間學會了這門手藝。在家光靠自己賺的錢,零花也不夠,有人建議他可以到大城市發展。
于是,他來到北京,在天宇市場開了這個修表店鋪。現在,他在朝陽公園附近租了一間平房,租金每月800元。每天坐公交車上班,路上一個小時,9點到達市場準時開工,下午5點30分下班。有時晚上在家泡泡腳解解乏,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唱歌。
“生意湊活還行,夠吃夠喝。”王建海笑著說。他邊修表邊哼著歌,一會兒工夫已經修了5塊表。
“他這雙腳,我們常人的手也比不了。”一位來修表的大爺說,10多年來,他的手表都是王建海修的。王建海給表換了電池,細心地在表殼里面寫上日期。“這樣就可以推算出更換電池的時間了”。
還有許多人是慕名前來。一位顧客說:“我是看到媒體報道的,以前修過一次,他修的表一直都好使,這次我又帶朋友過來修表。”王建海將手表的發條上好,又把松了的螺絲釘擰好,分文未收。
修表間隙,王建海會用腳刷一下微信。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許多是和他一樣失去雙臂卻各有才藝的人,都是在參加媒體活動的時候認識的,其中包括用腳剪紙的夏虹,用腳彈鋼琴的劉偉、跳舞的羅向軍……
朋友圈中,夏虹住在北京,羅向軍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一員,經常來北京,他們三個人聯系得比較密切。每次聚會時,除了聊生活,他們更多的是想著如何做公益幫助別人。
用腳做公益
“曾經有好心人幫助我從困惑中走出來。我們以自身的經歷給需要幫助的人建議,表演才藝激勵他們。希望他們克服困難,走過這些坎兒。”王建海說。
王建海和朋友們經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特教中心給孩子們講課,去中小學和企業做勵志演講。王建海自認口才不好,當朋友們在臺上做勵志演講時,他就表演修表的才藝,經常能引起臺下觀眾的詫異和佩服。
夏虹是公益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在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上,她展示的中國剪紙贏得了各經濟體“太太團”的鼓掌稱贊。彭麗媛擁抱了夏虹并對她說:“聽說你現在在做很多公益的事情,非常棒!”
有一次,夏虹在特教中心給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過兒童節。有個八九歲的男孩手破了,夏虹用嘴給他吹了吹。看到她空蕩蕩的衣袖,男孩問她:“姐姐,你的手呢?”“姐姐沒有手。”“那疼嗎?”“不疼。”下午離開時,小男孩說:“姐姐你別走。”夏虹當時就流淚了。
她用腳打手語,向特教中心聾啞兒童打招呼,引起孩子們的驚嘆。她還在溫馨家園教殘疾人剪紙。“那些三四十歲的人像四五歲,感情特別真,他們拿作品來,你給予鼓勵和贊美,很有成就感,他們特別需要這些鼓勵。”
“這樣折騰也不覺得累,我的朋友,不管大朋友小朋友,看到他們這么快樂,能夠傳授給他們一些東西,我也很開心。”夏虹說。
大部分時候,他們做公益活動的地點在大興、回龍觀等地方,路程很遠。有時坐公交、擠地鐵,路上需要兩個多小時。對此,王建海說:“我們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回報,就是想讓更多的人走出困惑。”
困境待解
不是每一次活動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王建海接觸更多的是不愿意敞開心扉的人。“有些人打不開心理關,很難溝通。需要長時間的接觸,他們才能有思想上的轉變。”
但是每次公益活動只有兩三個小時,活動形式單一,與服務對象接觸時間短,服務效果有限。
王建海說:“光靠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我們需要更多人加入。”經過多年從事公益活動,他們的團隊已經壯大到200多人。
他們希望注冊一個非盈利性組織,有合法身份的機構。夏虹說:“我們身體不方便,想要做這樣的團隊不是很容易。我也咨詢過一些部門,說現在已經飽和了。不管能不能注冊下來,我都會一直參與公益,走在公益這條路上。”
除了注冊,他們遇到的另一個煩心事是場地問題。“現在已經有可以注冊的場地,但是希望能找到可以組織活動的場地。”他們希望今后團隊主要從事培訓工作,幫助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心理疏導,以此來豐富公益活動的形式,聚合力量來幫助更多的人。
今年9月27日,在去順義福利院的路上,夏虹的車出了車禍,額頭上縫了5針,住了6天院,到現在還留下一個大大的疤。但她仍然堅持去參加了“最美北京人”的宣講會。
“彭麗媛給了我很多鼓勵,不管再難我也要爭取,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能夠及早地實現我的中國夢、公益夢。”夏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