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洋
(山東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250014)
本文以山東省17地市為調查范圍,根據統計年鑒得到全省人均GDP排名,從而按照高、中、低分成三檔,分別抽取青島、濟南(省會城市)、臨沂三市為調查樣點,樣點基本可以展現全省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狀況。然后在三個被調查城市各抽取三個街道辦事處:青島市選取了市南區的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市北區的合肥路街道辦和膠南市隱珠街道辦事處,濟南市選取了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姚家街道辦事處和市中區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臨沂市選取了沂水縣東關街道辦事處、沂城街道辦事處和沂南縣南村街道辦事處。選定街道辦事處后,以居委會為單位開展調查。在實地調查中,主要使用《社區養老服務狀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深入分析探討山東省影響老年人社區養老的需求的因素,并以老年人的切身需求為切入點,最終提出適合山東省老年人特點的社區養老服務可行性建議。
對于需求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影響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的因素分析,影響老年人集體活動需求的因素分析,影響老年人再學習再工作需求的因素分析和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的因素分析。
調查問卷中收集了社區老年人的大量信息,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戶口類型、是否本地戶口、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子女數量、由誰來照顧、經濟來源、收入水平、身體狀況等,我們稱它們為自變量。在確定了所有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基礎上,對所有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篩選出wald檢驗中P值小于0.05的顯著自變量再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我們令Y表示該老年人是否選擇一項社區養老服務(Y=0時表示該老年人群沒有選擇該項服務,Y=1時表示選擇了該項服務),并假設有n個自變量與該老年人是否選擇這項社區養老服務有關,這些自變量分別為X1,X2,…,Xn。我們就以Y為因變量,以X1,X2,…,Xn為自變量,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來分析Y與X1,X2,…,Xn之間的關系。
我們將605份有效問卷作為樣本,即M=605(通常M≥500或M≥10n即可)。由于Y是一個二分變量(也可以是多分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可以得到Y=0的概率。
設pi為模型樣本集中第i個社區老年人不選擇該項社區養老服務的概率,即:
pi=P(yi=1|(xi1,xi2,…,xin)),則可以得到Logistic回歸模型

利用605個已知樣本進行模型分析,利用最大似然估計法可以估計出Logistic回歸模型中的參數α,β1,β2,…,βn,得到α,β1,β2,…,βn的估計值^α,^β1,^β2,…,^βn。
對于社區來說如果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老年人群是否需要該項服務,并滿足其要求,就可以使社區養老服務更加人性化,通過本文建立的Logistic回歸模型,可以對一個新入住某社區的老年人是否需要某項社區服務做出判斷。
當社區掌握了一個新入住社區的老年人的基本信息之后,首先可以根據該老年人的各項指標X1,X2,…,Xn的取值,利用上文中的公式便可以計算出該老年人不需要此項服務的概率,然后通過選取一個閾值,即可推斷該老年人是否需要該項服務。
假如設不妨設Logistic回歸模型中的參數α,β1,β2,…,βn的估計值分別為^α,^β1,^β2,…,^βn。若該老年人的各項基本信息X1,X2,…,Xn的取值為x1,x2,…,xn,則該老年人不選擇該項服務的概率估計值為

假設我們設定的閾值為Z,則當^p≥Z時,在該老年人不需要該項服務;否則該老年人需要該項服務。
老年人對集體活動的需求,與其身體狀況和收入水平均呈正相關。
以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收入水平為自變量,以老年人對集體活動需求的迫切程度為因變量。使用相同的模型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身體狀況越好,收入水平越高,老年人越需要社區舉行集體活動。
老年人對再學習再工作的需求,與其文化程度呈正相關。
以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為自變量,以老年人對學習與工作需求的迫切程度為因變量。使用相同的模型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文化程度越高,老年人越需要社區組織他們再學習與再工作。
老年人對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與其身體狀況呈負相關。
以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為自變量,以老年人是否需要打掃居室、是否需要洗衣、買菜做飯、社工陪伴,代購物品,夜間照顧為因變量,使用相同的模型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身體狀況越好,老年人越不需要日常生活照料。
社區養老服務作為家庭養老服務的重要補充,在中國養老服務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現階段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明顯不足,通過以上的預測分析可以發現,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老年人群文化程度的上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身體狀況的改善,越來越大比例的老年人群對于社區養老體系中醫療服務、集體活動、再學習和再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照料服務的需求將會上升。針對這樣的趨勢提出以下建議:
[1]黨培.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淺析[J].改革與開放,2010,12:144-145.
[2]衛小將.社區照顧:中國養老模式的新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23(1):37-40.
[3]蔡昉.未富先老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J].國際經濟評論,2012(1):82-95.
[4]李學斌.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研究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2008,1(1):42-46.
[5]趙立新.論社區建設與居家式社區養老[J].人口學刊,2004(3):35-39.
[6]周偉文.城市老年群體生活需求和社區滿足能力的現狀與問題的調查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0(4):55-61.
[7]王寧.城市社區養老需求與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1):77-79.
[8]陳芳.基于我國城鎮社區養老的老年人醫療衛生需求供給研究[J].中國養老之路,2011,3:37-39.
[9]劉曉靜.社區養老文化建設:意義現狀及路徑探析[J].社會觀察,2013(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