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曲阜師范大學 信息技術與傳播學院,山東 日照276826)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和選拔作用,注重過程性評價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重視評價在改進教學,促進發展中的作用;特別指出了以電子學檔為代表的過程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自我評價在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電子學檔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追蹤,要求學生把每次完成的作品和對作品的反思保存到自己的電子學檔中,并且根據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在電子學檔的使用過程中,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作品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記錄,不斷進行自我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
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意識形式,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文中的自我評價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和判斷,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并據此改進學習行為,促進學習和發展。
有效的自我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使學生承擔評價的責任,形成自我判斷、自我調控的有效機制,進而促進自我實現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者。
雖然自我評價有諸多優點,但是研究表明,學生自我評價并非無條件地發生,Keith Topoing綜合各種研究指出,最優化的學生自我評價具備一些共同的基礎,具體而言,它們需要4個條件,如表1[1]。

表1
電子學檔E-Portfolio(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運用信息手段來表現和展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關于學習目的、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學習業績、學習付出、學業進步以及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有關學習的一種集合體[2]。
電子學檔的基本構成要素:(1)由學生參與選擇的作品;(2)選擇和判斷作品質量的標準;(3)學生的反思及反思的證據;(4)學習活動和行為記錄;(5)教師的反饋。
電子學檔在秉承了學檔有明確的使用目的、主要成分是作品、強調自我反思的特點外,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第一,數字化,易于攜帶備份,可長時間保存;第二,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學生與學習伙伴及教師,家長的共享;第三,相對于普通的學習檔案袋,存儲內容可以是音頻、視頻、圖片、文本、動畫等形式。
電子學檔作為一種過程性評價工具,在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作品的選擇,學習的反思,無不展現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行為表現,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了解自我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也使教師能夠從中看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過程和學習目標實現的程度。
自我評價量表是最常使用的對學生的成長記錄或者表現進行評價或者等級評定的一種判定標準。在量表的設計過程中,建議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并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不同給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方便今后作品的收集和作品質量判定,也能夠使學生盡早明確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雖然學生是自我評價的主體,鼓勵學生對照評價量表判斷出自己的學習水平,但是為了自我評價的最優化,教師作為指導者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明確的反饋并提出具體改進建議。下表是Flash單元教學過程中,某節課結束后,教師提供給學生的作品自我評價量表(表2)。

表2 Flash作品自我評價表
在電子學檔中通常設有學習日志,學生填寫日志的過程,是內省智力的一種表現。學習日志可以采用下表的形式,即通過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對下節課的內容提出希望等,來鼓勵學生思考,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采用自述式,學生能夠闡述自己成功的例子、閃光點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態度,如“對某個操作目標,我用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在課余時間與同學討論操作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今天在課堂上學會了哪些操作”等等,但是學生容易偏離主題,千篇一律的籠統寫上“作品不理想,下次認真聽講”等。

表3
教師通過學生的文字描述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學習日志作為學生的自我評價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記錄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而且為教師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及時改進教學提供了依據。
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要不斷地組織和完善電子學檔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根據教師提供的標準進行資料的匯集,并且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挑選,隨時記錄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心得體會,并且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對這些進行合理的匯編整理。這一填充,匯編與修改過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進步的快樂,是學生自我整理式評價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不斷進行自我評定和收獲的過程。
在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焦慮感,教師可以先引入同齡人匿名作品,由學生進行討論評價,學生在評價他人作品的過程中,減低了自我評價所產生的焦慮感,也逐步掌握了評價的技巧。
目前使用的電子學檔,大多是通過專用平臺和教師在服務器上開辟空間來實現的,所以自我評價的表現形式可以根據授課的內容做出改變,可以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在電子學檔建立的過程中,不論是作品的選擇,日志的填寫,還是根據評價量規進行自我判定,都可以看作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由于電子學檔的網絡化共享,使得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出現不切實際的虛夸表現,為了使自我評價最優化,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及時反饋需要受到重視。此外,自我評價屬于高級認知技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和培養,才能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進行個性化選擇,建構自己的主體地位,實現主動發展。
[1]Mien Segers,Filip Dochyffamp; Eduardo Cascllar.Opti mising New Modes of Assessment:In Search of Qualities and Standard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61,58-59,66-68.
[2]王佑鎂.電子學檔:信息化教學的新思路[J].中國電化教育,2002(189):18.
[3]鐘志賢.電子學檔-遠程學習中一種有效的過程性評價工具[J].開放學習,2008(2):18.
[4]鐘笑玲.電子成長記錄袋是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J].教育信息技術,2008(4):11.
[5][美]Richard J.Stiggins.促進學習的學生參與式課堂評價[M].“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