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莉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武漢圖書館 湖北 武漢 430015)
隨著移動終端硬件及基礎服務的不斷優化,智能終端的突破性普及為移動互聯網奠定了龐大的用戶基礎,以智能手機等為代表的移動終端APP應用更是燃起了移動互聯網的革命之火。相比傳統的WAP手機網站,APP作為第三方移動應用程序,具有支持離線工作、挖掘有效信息、推送個性服務等功能優勢,因此備受互聯網用戶青睞。以APPLE的App Store為例,2008年推出的iPhone專用APP應用僅有5萬個,但在隨后的5年時間里(截至2013年9月),各行各業都敏感地預測到APP良好的發展前景,開發了各種精彩紛呈的APP應用,促使這個數字猛增到76萬余個,累計下載次數更是高達150億次。同時,平均每臺iPhone安裝的APP應用也由當初的10個增長為現在的80個,這其中就包括圖書館的APP應用。
筆者通過對App Store、國外大學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網站所提供的APP資源進行統計發現,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類型上,APP已經成為圖書館開展移動服務的有力工具。截至2012年底,世界排名前15位的大學圖書館大都依托于獨立客戶端或大學移動服務程序提供基于智能終端的圖書館移動服務,全球90%的知名公共圖書館也都開發了類型多樣的APP,例如紐約公共圖書館拓展了信息素養培訓、空間導航、社區互動等多種功能。而在國內,根據App Store統計和Google深度檢索,目前國內提供下載的基于OPAC檢索的圖書館應用及衍生圖書館服務客戶端應用程序共39個,其中由公共、高校及科研圖書館推出的專用型APP有34個(如國家數字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等),由圖書館系統、資源服務機構推出的通用型APP有5個(分別是超星移動圖書館、匯文掌上圖書館、書生移動圖書館、創訊掌上圖書館以及圖創館館通)。由此可見,APP應用于圖書館的移動服務是未來數字圖書館發展趨勢之一,是對傳統實體圖書館服務的不斷延伸和有力補充。
近年來,武漢圖書館積極參與國圖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逐步加大數字圖書館建設力度,不斷購買或自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數字資源庫,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2013年5月,為方便讀者使用館藏資源,武圖聯合北京世紀超星公司共同研發、定制基于APP應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該系統以移動無線通訊網絡為支撐,以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平臺和基于元數據的信息資源整合為基礎,以適應移動終端一站式信息搜索應用為核心,以云共享服務為保障,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為圖書館讀者提供搜索和閱讀數字信息資源、自助查詢和完成借閱等服務,幫助讀者隨時隨地獲得全面信息。
①與OPAC系統集成,實現紙質館藏文獻的移動檢索與自助服務,例如館藏查詢、圖書續借、預約、掛失、到期提醒等。
②與數字圖書館門戶集成,實現電子資源的一站式檢索與全文移動閱讀。系統應用元數據整合技術將館內外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各類文獻進行全面整合,在移動終端上實現資源的一站式搜索、導航和全文獲取服務。
③與全國共享云服務體系集成,實現館外資源聯合檢索與文獻傳遞服務。移動圖書館接入功能強大的云共享服務體系,平臺提供24小時云傳遞服務,無論是電子圖書還是期刊論文,都可以通過郵箱接收電子全文信息。
④構建讀者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實現公告信息發布與讀者個性化服務定制。為了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要,每一位讀者都可定制個人中心,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平臺所提供的參考咨詢、新聞公告、講座預告、新書推薦等信息交流功能,同時還可以修改基本信息,建立收藏,了解自己的檢索歷史、瀏覽歷史、收藏歷史等。
⑤與RSS訂閱系統集成,實現多來源信息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包括電子書籍、報紙、雜志、視頻、資訊等頻道分類,使得用戶在任何時間都能有針對性地閱讀所需信息。
①突破IP限制
目前,市場上手機大多是通過3G或GPRS網絡,采用動態IP方式上網。但數據庫廠商往往只針對某個或者某段范圍的固定IP的移動終端用戶群開放數據庫資源的使用權限,從而導致手機用戶因IP受限問題而無法正常訪問數據庫資源。武漢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通過在館內固定IP范圍設置代理服務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使持證讀者只需通過手機輸入證號和密碼完成身份認證,即可直接訪問圖書館所有的外購和自建資源。

表1 代理服務器軟硬件環境要求
②統一操作界面
由于手機與臺式電腦的外觀大小、分辨率、操作系統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其使用的操作界面也完全不同。目前,大多數的數據庫廠商所提供的操作界面都只適合在臺式電腦上使用,而適合手機使用的微乎其微。武漢圖書館基于APP應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就將各個數據庫不同的界面,在尊重其數據加密措施基礎上,轉換為適合手機等移動終端使用的統一界面并呈現給用戶。

圖1 移動圖書館工作原理
武漢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具有前臺用戶界面和后臺管理平臺。首先,用戶通過在APP前臺頁面的搜索框里完成檢索主題詞錄入,提交成功后,APP的后臺管理平臺會立刻將搜索請求發送到一站式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再將結果原文地址發到平臺;平臺向資源庫發出全文調度請求,資源所在數據庫向平臺返回所要全文(直接打開閱讀或文獻傳遞);平臺將數據庫返回的原始頁面轉換為適合手機等終端閱讀、操作的頁面并發送給用戶;最后,用戶利用移動圖書館提供的前臺頁面瀏覽、閱讀、管理獲得的文獻資源。
APP后臺管理平臺除了完成以上文獻傳遞任務以外,同時還具備用戶管理(包括查找、禁用、編輯、刪除用戶、導出和發送短信等操作)、欄目管理、評論管理、站點配置(包括對站點的郵件服務器、短信注冊成功歡迎詞、短信訂閱內容、郵件訂閱的標題和內容等進行配置)、流量統計(對移動圖書館的訪問、首頁及頻道、全文檢索、數據商、文獻傳遞進行統計,并以列表、餅狀圖、柱狀圖等進行直觀展示)等功能。
武漢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直接在智能手機瀏覽器中輸入網址http://whlib.superlib.com瀏覽移動圖書館的內容,但閱讀效果不佳;另一種是APP客戶端方式。用戶首先利用智能手機在圖書館網站上掃描一個二維碼圖片,然后根據不同的機型,智能手機會自動下載相應的客戶端版本(目前支持IOS版和Android版)進行安裝,并將移動圖書館的應用圖標設置在手機桌面上。讀者在網絡環境中,打開APP移動圖書館客戶端,輸入讀者證號和姓名后,即可將武漢圖書館海量的免費數字資源裝入手機隨身攜帶,并享受舒適、美觀、快速的閱讀效果。
為了引導讀者正確使用基于客戶端應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武漢圖書館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其培訓形式主要以講座為主,重點介紹移動閱讀為公益性服務,免費為用戶提供百萬冊電子圖書、千萬篇學術期刊、全國各地數字媒體報紙以及各類學術視頻和有聲讀物等資源的閱覽及下載服務。同時,通過培訓課程中的互動環節,用戶可現場下載、安裝APP客戶端,體驗一站式館藏檢索服務,查詢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資源的館藏地點和借閱狀態,時時掌握個人借閱信息,自助完成圖書預約、續借等基本業務。在學會這些基本操作后,許多用戶還會在移動圖書館實時更新的不同種類資源中根據自己喜好和需求進行個性化閱讀訂制,如“英語學習專題”“健康知識專題”等。
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及時了解、正確使用移動圖書館,武漢圖書館十分注重該項創新服務的宣傳與推廣工作。2013年5月26日,《人民日報》文化版專題報道武漢圖書館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方便市民掌上閱讀百萬圖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此后,新華網、《湖北日報》、《武漢晚報》、湖北經視、武漢電視臺等多家媒體也相繼報道,促使移動圖書館的使用率日益攀升。同時,武漢圖書館還通過開展各類讀者活動、印制詳細宣傳手冊、現場指導操作流程等方式,加大“武漢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宣傳力度,并廣泛吸收讀者意見,進一步豐富移動圖書館的資源和功能,讓更多的市民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務。
移動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功能在于借助網絡技術、利用智能終端,將圖書館傳統的紙本閱讀轉換成數字的移動閱讀。但目前由于數字圖書出版機制尚未成熟,供應鏈未能理順,導致現時出版的電子書種類不多、新書過少,可供用戶瀏覽、下載的數字資源與傳統網絡海量的資源相比甚少。因此,數字資源的產量不足嚴重制約著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圖書館提供的資源是免費的,但移動閱讀所產生的通信費用卻是有償的,雖然資費在不斷下調,但相對于普通百姓收入而言還是較高。據了解,2013年中國移動GPRS流量收費為1元/M,而一本500頁的圖書,其文件大小約為5M。那么,用戶通過移動閱讀所產生的通訊費用就是5元左右,而讀者到圖書館借閱紙本圖書閱讀則是完全免費的。另一方面,智能終端是移動閱讀最好的體驗工具,但智能手機與普通手機相比,其價格要高出1倍甚至幾倍,帶有3G功能的平板電腦價格更加不菲。因此移動終端產品的價格偏高也是直接影響移動閱讀的因素之一。
目前,移動圖書館提供的讀者服務只是圍繞圖書館業務而開展的,例如館藏書目查詢、數字圖書期刊檢索等,服務內容單一、服務種類較少、服務效率不高。同時,當當網上書店、新浪“文化讀書”頻道、盛大“云中書城”等網商為了招攬生意,紛紛提供各具特色的移動閱讀服務。那么,移動圖書館如何脫穎而出,吸引讀者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圖書館應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向讀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內容服務,這將是移動圖書館下一步的發展目標之一。目前,國外圖書館的移動閱讀服務就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和參考。例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針對第一次來館的讀者設計了一種語音導航館藏布局、結構功能的移動服務,以幫助讀者利用手機來熟悉圖書館及其服務;又如美國波爾州立大學圖書館除了向用戶提供基本的書目搜索外,還提供了諸如天氣查詢、新聞、體育等個性化信息。
移動圖書館的終端使用設備主要以智能手機為主,但當前手機的操作系統各異,有IOS系統、Android系統,以及其他操作系統。而各種系統采用了不同的技術標準和相關協議,以致移動閱讀可能會因為手機操作系統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現數據兼容、優化操作界面將是未來移動圖書館必須解決的問題。另外,移動閱讀的操作方法也必須簡單、快捷、方便。例如用戶既可以快速地進入某個閱讀專題,隨意放大、縮小、移動其文字或圖片,又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隨心設置個性化界面,使其更加符合用戶的日常操作習慣等。
現在許多的數據庫廠商已經認識到,數字資源使用的普及會給他們帶來更多更豐厚的利潤,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地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讓資源的使用方法變得更加簡單、快捷,紛紛推出了自己的APP客戶端提供給用戶免費下載。例如博看、超星、維普等都有不同版本的手機客戶端方便用戶使用其資源。但手機桌面上如果同時設置數種APP,也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麻煩,能否將這些應用進行有效的整合呢?用戶僅需通過一個移動閱讀客戶端,就可以檢索所有的資源,然后根據其實際需求,有所選擇地訪問資源,這才是真正方便用戶。除了數據庫廠商的協作之外,我們還需要館際間的合作,這樣既節省經費又豐富資源,還可向網絡運營商、數據庫廠商爭取更多的優惠措施,同時也方便對本地區特色資源欄目建設進行統籌協調,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實現讀者“共享”,從而擴大服務人口覆蓋面,不斷提高社會服務效益。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移動閱讀是圖書館開展服務的新領域,是以圖書館為核心的服務模式向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標志和具體延伸,它為信息社會下快節奏生活的人們提供了一份利用短暫的閑暇時間進行閱讀與利用圖書館的靈活選擇。據了解,我國目前各地圖書館開展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均對推動當地讀書之城建設、提高廣大市民文化素質、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進一步完善,移動圖書館必將成為未來我國圖書館的重要服務方式。
[1] 甘建偉.手機圖書館發展現狀與服務功能拓展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6):12-16.
[2] 葉愛芳.移動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圖書與情報,2011(4):69-71,93.
[3] 陳志剛.移動閱讀:以發行的視角重構運營體系[J].中國電信業,2011(7):60-61.
[4] 謝歡,沈妍.移動環境下圖書館的機遇與挑戰[J].圖書與情報,2011(5):65-68.
[5] 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6] 曾瑚,趙躍龍.基于WAP技術的移動圖書館研究與設計[J].圖書情報工作,2009(2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