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楷鈞(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
游泳救生員是指在對外開放的游泳場所中對游泳者的安全進行有效的觀察和防護,并對溺水者進行赴救和在醫務人員到來之前進行現場急救的人員。近年來我國溺水傷亡事故呈上升的態勢,這與游泳場館救生力量不足有著直接關系。在炎熱的夏季,泳客人數成倍增長,在這種環境下,游泳救生員的個人綜合素質、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對保障大眾游泳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本文以吉林省職業游泳救生員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其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可行性的對策研究,旨在提高吉林省游泳救生員的素質,為下一步吉林省內游泳場館的安全運營和全民健身活動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吉林省職業游泳救生員持證上崗情況(指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游泳屬于高危險性體育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因此,我們詳細調查了研究對象持證上崗情況。(表1)
從表中可以發現,在被調查的職業救生員中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71%,有21人未持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制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通過訪談得知,在這21人中有一部分人持有地方體育局頒發的救生員證書。所以,從目前的調查情況分析,吉林省內部分游泳館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2)救生員對救生技能的掌握情況。
救生專門游泳技術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的方法將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項專門技術。如踩水、反蛙泳、側泳、蛙泳、仰泳和爬泳等。掌握了這些救生專門技術對于保護自己,挽救溺水者的生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表2、表3)

表2 2012年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對救生技能掌握程度(n=81)

表3 2013年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對救生技能掌握程度(n=100)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與往年相比,更多的救生員能夠熟練地掌握救生技能,這對保障大眾游泳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此次調查的100名救生員中,能夠熟練掌握救生技能的救生員均為通過國家職業資格技能認證考核的救生員。基本掌握救生技能的9人中有4人為通過國家職業資格技能認證考核的救生員。
(3)吉林省職業救生員文化程度情況。
在被調查的救生員中,本科學歷占15%,大專學歷占16%,初高中學歷占55%,其他占14%。通過數據分析可得知,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在文化素質和學歷狀況方面,較國內發達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主體呈現出學歷較低。(表4)

表4 吉林省職業救生員文化程度情況(n=100)
(4)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年齡情況。
在被調查的人員中18-29歲的救生員人數占13%,30-45歲救生員人數占22%,45歲以上的救生員人數占65%。表明吉林省職業救生員隊伍整體年齡偏大、年齡結構不合理。人的年齡與身體機能及體力的好壞有直接關系,水上救生員工作雖對年齡方面放的較寬,但是對身體機能體力的要求較高。

表5 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年齡情況(n=100)
(5)吉林省職業救生員技術職稱情況。
吉林省體育局職業技能鑒定站在2009年開始了游泳救生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至此,吉林省救生員開始走向正規化、職業化道路。由統計可看出,在救生工作一線的職業救生員技術職稱均為初級,表明吉林省職業救生員隊伍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待發展。(表 6)

表6 吉林省職業救生員技術職稱情況(n=100)
(1)救生員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工作上進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提高營救效率,更好的保障大眾游泳參與者的生命安全。給群眾樹立一個健康、向上、可信任的職業形象,來提高社會對其職業的認同程度。隨著社會對其職業認同程度的提高,救生員的收入也會隨之提高。
(2)游泳場館的管理人員加強對大眾游泳安全的重視程度,本著未持證,不聘用的態度來招聘救生員,迫使未持證但想從事本職業工作的人員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這樣才能推動吉林省救生員更加職業化、正規化。
(3)吉林省救生事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須加強與其他救生活動發展較好的省份交流與合作,各級救生員、培訓師、考評員加強救生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經驗的交流,去學習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理論,盡快提高吉林省救生事業整體發展水平。
(1)吉林省職業救生員隊伍中部分人員對救生專業技能和器材的掌握和對救生技能的掌握存在不足;
(2)部分救生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沒有實現百分百持證上崗;
(3)吉林省職業救生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整體年齡偏高;
(4)吉林省職業救生員整體技術職稱偏低,救生工作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1)游泳館加強對救生員的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好各項管理細則;
(2)游泳館在招聘救生員時,嚴格檢查應聘者是否持有正規的職業技能證書,并且現場考察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3)相關部門在對救生員進行培訓時,要嚴格把關,加強監管力度;
(4)加大對救生事業資金投入,積極舉辦救生員賽事,并設立相關獎勵措施,激勵救生員不斷去完善、提高自身能力和業務水平,從而提高吉林省職業救生員隊伍的整體水平。
[1]吳誠.南京市部分游泳場所救生員現狀調查與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10.
[2]教材編寫組.水上救生(靜水部分)[C].北京:中國救生協會,2001.
[3]梅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方千華,梅雪雄.游泳救生系統及其運行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