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玫,徐雅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院210044)
近年來,在政府支持、政策利好、全民創業的大好氛圍之下,小微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小微物流企業在增加政府收入、擴大就業、維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此,國家及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連串新政策,銀行降低貸款利率,降低小微企業借貸門檻,加上國家出臺振興物流“國九條”扶持政策,小微物流企業發展迅速。
小微物流企業以供應鏈為紐帶緊密聯系起來,分工協作、互利共生,從而實現了縱向整合。這種新型組織形式能夠實現小微企業資源的優化、動態組合與共享。小微物流企業對市場的理解和洞察需求正在日益走向實時化和精準化。快速積累的海量數據使企業難以及時洞察出有用的信息來作出決策,但同時也為企業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信息時代的競爭,不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而是知識生產率的競爭。小微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出在知識生產率上。以往采用粗放型管理,任由小微企業自生自滅已經不可行了,需要有小微企業專屬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成熟,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來。
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出現,全球數據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稱:[1]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被復制的數據總量超過1.8ZB,預計2020年將達到35ZB。與此同時,數據逼近在數量上急劇增長,而且在復雜性上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表現出多樣性、低價值密度、實時性等特征。[2]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3]“大數據”正以各種方式和路徑影響著企業的商業生態,它已經成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時代背景。[4]
綜觀國內外大數據領域的研究以及近年來在應用發展方面的研究,針對大數據特征提出了基于信息科學的大數據的獲取方法、云存儲方法、數據挖掘以及信息安全措施。很少從管理學的角度探討現代企業如何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大數據背景下的商業情報管理為小微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小微企業將以數據驅動為主導,在戰略、金融、營銷、市場和運作管理方面大有作為。從管理學的角度應用大數據技術以支持商業情報分析和決策,也將成為企業熱點研究方向。本文從大數據背景入手,研究小微物流企業的商業情報分析與決策方法,提出小微物流企業公共信息平臺構建的設想。
物流服務供應鏈(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是由物流行業內一系列的企業相互供應而完成的一個完整的物流服務的供給過程。[5]閆秀霞等(2005)[6]將LSSC模式定義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由多個物流服務供應商參與,能夠實現用戶價值與服務增值的過程。田宇(2003)[7]認為這種管理模式將物流采購、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基礎的物流服務連成一個整體的無縫隙的功能網。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模式非常適合于小微物流企業。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單打獨斗是永遠也無法取勝的。但是這種新的模式讓他們聯合起來,以整體的姿態與綜合的大型物流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由于他們小巧靈活,可以實現更低的服務成本和優質的服務水平。
物流服務供應鏈是小微物流企業發展的趨勢,但是小微物流企業在網絡整合中最大的困難是信息化。國內制造業信息化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起,接近30年的歷史,信息化建設在不同規模的企業差距很大。由于“缺錢,缺人,缺技術”的“三缺”狀態,小微企業信息化雖有較快發展,但發展水平偏低。出現了很多“信息孤島”。發展小微企業需要消除信息孤島,不僅企業內部消除孤島,而且要消除外部孤島。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建立物流服務公共信息平臺。這個平臺將物流信息“孤島”連接在一起,不僅能夠實現常規需求信息發布,還能為小微企業提供商務決策支持。小微企業群進行有效地互動交流,形成抱團發展。大數據背景下,小微物流企業在LSSC組建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兩類問題:
網絡大數據有許多不同于自然科學數據的特點,包括多源異構、時效性、社會性、突發性和高噪聲、交互性等。[8]目前對小微企業組成的LSSC中很多情報的描述大多采用概率分布函數,例如顧客需求的預測,但是在缺乏充足的、確定的相關證據時,這種用概率進行推理的方法根本無法奏效。因此,要加強信息的統一和融合,為小微物流企業提供相關的服務。
大數據的處理手段可以使看似雜亂無章、關聯性不強的數據變成商業決策的有效信息。在大數據時代,小微企業決策方式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通過數據挖掘收集到的大量內部和外部的數據,企業可以進行智能化決策分析。LSSC驅動模式為市場拉動型,即物流服務開始于客戶請求。首先需要將物流服務分解為原子服務,且服務至少可有一個小微物流企業獨立完成。客戶請求的物流服務由原子服務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有機組成。然后小微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公共的信息平臺查詢到訂單信息,經過相關商業數據的分析后作出決策,挑選出合適的業務訂單。一次物流服務,會根據服務項目的繁簡呈現串行、并行或串并混合過程。
物流服務供應鏈由服務請求者(提出物流服務需求的實體)和眾多的原子服務供應商(能夠提供單一或復合物流服務的小微物流企業)組成。如何為服務的需求者和小微物流企業之間搭建橋梁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為政府建設公共信息平臺提出構想,見圖1。

圖1 小微物流企業公共信息平臺模型
商務決策支持包括:一是“服務導向”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模型。與以往的供應商選擇過程比較,增加了“識別滿足顧客需求的物流服務特征”這一步,為客戶訂制服務,而不是統一的服務,需要將顧客需求和供應商的條件匹配。通過對多源數據的深入挖掘,將顧客需求這樣的模糊信息量化成可操作的數據。二是建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資源配置方案模糊評價模型。為小微物流企業組建供應鏈,分工協作、互利共生,進而從供應鏈向網絡生態鏈轉變,實現縱向整合。三是在信息不完全時的物流服務企業評價。為提高供應鏈的質量,對小微物流企業實行動態評價,完成信息不完全時的企業評價。

圖2 物流服務供應鏈流程
該信息平臺首先從客戶的角度分析,客戶在用戶層界面發布需求信息,然后物流服務集成商收到信息后在后臺進行一系列的操作:顧客需求信息分析、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訂單任務分解、供應鏈組建,提供服務。在訂單完成后,要求客戶給出對小微物流企業的評價,評價信息儲存在數據庫內。然后從小微物流企業角度分析,小微物流企業加入集成商的數據庫,發布小微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信息,集成商根據這些信息為其尋找相匹配的需求。小微物流企業參與到供應鏈中,提供完服務后,它的數據庫中增加信息評價信息。這時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實施末位淘汰的制度管理小微物流企業。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具體流程見圖2。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悄悄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也改變著小微企業的商業模型。小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案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信息時代的競爭,不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而是知識生產率的競爭。為小微企業創造條件將業務拓展到電子商務領域,使小微物流企業獲得與大企業同臺競技的機遇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1]Gantz J,Reinsel D.2011 Digital Universe Study: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M].IDC Go-to-Market Services,2011.
[2]馮芷艷,郭迅華,曾大軍,陳煜波,陳國青.大數據背景下商務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課題[J].管理科學學報,2013,16(1):1-9.
[3]Hilbert M,Lopez P.The world’s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o store,communicate,and compute information[J].Science,2011,332(6025):60-65.
[4]李文蓮,夏健明.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3,5:83-9.
[5]蔡云飛,鄒妞.物流服務供應鏈及其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6,(8):17-18.
[6]閆秀霞,孫林巖,王侃昌.物流服務供應鏈模式特性及其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5,16(11):969-974.
[7]田宇.物流服務供應鏈構建中的供應商選擇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23(5):49-53.
[8]李國杰.大數據研究的科學價值[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2,8(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