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務方式,促進政府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不斷推動信息惠及民生。就這一問題,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創新”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對互聯網時代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探討。
國際行政科學學會(IIAS)前主席、亞洲公共管理學會(AAPA)現任主席金判錫認為,從問責性治理、透明化治理,再到參與式治理,互聯網在政府管理模式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也帶來了重大的挑戰。政府在信息化的治理過程中,要利用好互聯網這柄雙刃劍。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毛光烈表示,浙江省以智慧城市發展為契機,將民生問題作為智慧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智慧公共服務視為智慧城市的本質屬性,已經在智慧城市惠及民生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
互聯網的繁榮發展,使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手段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公眾所獲得的公共服務實效更強、質量更優,大大拓展了公眾參與政府治理的渠道。
“只有將互聯網應用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去,才能讓整個社會的公共服務水平邁上更高的臺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司長朱巨望指出。
中國-歐盟政策對話支持項目(PDSF)主任克利斯·布朗以中歐智慧城市合作項目為依托,深入闡述了中國和歐洲智慧城市建設不同的發展途徑與模式,他認為,“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改造城市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的服務品質,才能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那么,互聯網時代,政府又能為公眾提供哪些新型服務呢?青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惠軍以實例為證,分享了著名的“青島模式”。
“建設網絡環境下的一體化政府,為社會提供一站式的服務。”2008年,青島出臺的電子政務政策項目。到現在,青島市級機關各個部門信息化系統的整合率,已經達到了85.7%。6個基礎平臺,8個應用服務平臺和6個功能中心支持著青島市所有部門網上的業務。
目前青島已經率先實現了市四級機關大一統的網上協同辦公;大一統的網上審批;大一統的網上執法。還有其他的通用共性的業務都實現了全市統一,包括數據資源、信息資源都是共享的。這就為公共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有統一的政府信息,每年老百姓提出的意見、建議、訴求大概是5萬件,包括全市統一的網絡問政和一站式的辦事服務。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使青島的企業和市民能像在淘寶上購物一樣方便地辦成政府的事。”
而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中國區司長莊慶維也在思考“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該如何更好地滿足市民的需求。新加坡的經驗是,首先有一個寬帶的網絡,“大概是1GB。今天新加坡已經成為很少能給市民提供這么高帶寬的國家之一。居民和游客也都可以享受到無線網絡連接。另外,整個國家范圍之內都可以提供4G服務。”
通過這樣的基礎設施,可以直接提高企業、政府和居民的生活質量,如可以提前通過網絡技術來查找最合適的行車路線從而減少行車時間,提供SARS等疾病預防能力。
其次,莊慶維談到,在政府服務方面,開放性的數據也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已經發布了超過8800個文件,同時也必須加強數據中心安全的標準。如果你的手機有什么騷擾電話,運營商可能就會面臨800美元的罰款。”
有聽眾在聽完嘉賓的精彩演講后表示,本次分論壇議題涵蓋了東西方世界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及地區的代表性發展理念,國際性強、覆蓋面廣,演講嘉賓針對這一話題展開的討論,促進了各種做法和經驗的互學互鑒,適應互聯網時代政府轉型的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