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華
“十二五”時期是中部崛起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經濟和政治制度改革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故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武漢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武漢市的城市發展,而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良好的路網體系,故在“十二五”期間,武漢市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建立更加完備的交通路網體系,提高武漢市的交通通暢水平。
一、三環線漢口段基本情況
三環線是武漢市重要的城市快速客貨通道,設計車速為80km/h。全線有天興洲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江漢五橋等數座跨長江、漢江的大型橋梁,設有立交橋27座。三環線的建成通車將武漢市中心城區和各大工業組團、中小型經濟開發區與新發展區串聯了起來,銜接了武漢市所有的進、出口道路。同時,作為三鎮貨運主通道與入城環路的三環線起到了連通城市內外的最重要作用,既避免了一部分過路車輛直穿市區,減緩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又提高了通行的效率。
按地理位置劃分,三環線分東、西、南和北四段,由于工程投資較大,同時各區段交通需求也不盡相同,按照輕重緩急、分段建設、分段受益的原則安排建設時序。但是由于分段建設、建設時間跨度長等因素,三環線建設并未達到原規劃的定位,總體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周邊出現大量散亂布置的企業,而周邊區域的城市道路網不夠發達,無法從路網分流、只能通過立交來滿足新增區域的出行要求,給交通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
(二)經調查北環段(長豐橋~三金潭立交)、西環段及南環段交通量增長迅猛、基本上達到設計末年交通量,道路的設計通行能力已不滿足未來交通需求。
(三)沿線的多處違章開口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且增加了交通隱患。
(四)路面破損嚴重,道路安全性、舒適性較差。
為了提高通行能力,充分發揮三環線的效率,減少交通事故,同時為了打造舒適的行駛環境,市政府提出對三環線進行全面的整治,通過對沿線交通和景觀的綜合改造,構建主線快速安全、生態景觀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環線,形成武漢市靚麗的環城生態景觀、交通大通道。
二、工程范圍
項目范圍主要包括三環線地面車道拓寬改造,立交節點新、改建,人行天橋新、改建,景觀提升,排水工程建設,地下管線改造及沿線路口渠化等內容。
本次研究范圍西起江漢五橋,東止于平安鋪立交,全長約26.87公里。交通預測范圍擴充至武漢市市域范圍,交通組織研究擴大至東西湖、硚口、江漢及江岸等區域。項目起訖點及區位參見下圖:
三、項目建設必要性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道路的通暢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發展速度,對三環線的改造工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武漢市交通擁堵的壓力,為武漢市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該改造三環線漢口段必要性:
(一)適應城市發展,轉變和提升三環線功能的需要
1988年提出三環線的作用是為分流長江大橋交通壓力、改變過境交通穿城而過局面,采取了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近年來,隨著繞城高速的通車和四環線的建設,三環線原有過境貨運交通功能將調整為城市客運交通功能。
目前,三環線整體運行服務水平尚可,但呈逐年下降態勢,特別是西段、北段高峰時刻交通壓力大,已不能滿足三環線快速交通通行要求。
(二)支撐重要功能區、重大項目建設的需要
三環線的改造建設,將有利于提高園博園、張公堤森林公園的交通可達性,支撐東風雷諾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三)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三環線漢口段于2007年建成通車之初,由于車流量不是很大,道路運行情況相對良好。但是隨著武漢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三環線目前的雙向6車道已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車流量,道路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車輛擁堵,嚴重跟不上三環線周邊地區的發展步伐,阻礙了周邊地區的發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故必須對該道路進行擴容。
(四)改善行車環境,提高行車的舒適性的需求
因施工的差異性、超載車輛的破壞、后期道路的養護不到位等種種原因,現狀三環線北段路況較差:多處路段出現了車轍、擁包等破壞,甚至于有些路段道路路面已提前出現了龜裂、坑槽等破壞,對過往車輛的行駛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提高道路的行車安全性、舒適性,需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
(五)完善道路功能的需求
道路工程為系統工程,包含了道路、排水、橋涵結構物以及道路的景觀、照明、亮化、交通、監控等附屬配套設施。由于周邊建設環境的改變: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道路路網的調整等,現狀三環線存在著:某些節點交通及監控欠缺;道路的景觀功能需要提升、需完善的亮化;為完善三環線漢口段的道路功能,需對其進行改造。
(六)體現路網系統功能的需要
作為武漢都市發展區 “五環十八射”快速骨架系統的基礎,以及承接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的快速交通轉換環,三環線主要的交通功能為快速轉換功能。同時,三環漢口段由于受周邊路網的限制條件,為滿足道路周邊土地的車輛出行需求,需在現狀基礎上進行改善,完善兩側的輔道及周邊的道路建設。因此,從改善的必要性及其轉化的立體道路網絡功能。
(七)與周邊相關工程銜接的需求
與本工程相關的工程眾多,包括:武漢園博園的建設、機場二通道工程、三金潭立交改造工程等,上述工程有的已經開工建設,為保障三環線的整體功能、做到與周邊工程合理銜接,對現狀的改造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為完善漢口地區路網系統,構建主城區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帶動東西湖區、硚口區、江漢區及江岸區的開發建設,提升武漢整體城市功能,同時為配合沿線相關工程的建設,促進其盡早全線通車,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作者單位:海軍工程大學】
“十二五”時期是中部崛起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經濟和政治制度改革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故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武漢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武漢市的城市發展,而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良好的路網體系,故在“十二五”期間,武漢市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建立更加完備的交通路網體系,提高武漢市的交通通暢水平。
一、三環線漢口段基本情況
三環線是武漢市重要的城市快速客貨通道,設計車速為80km/h。全線有天興洲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江漢五橋等數座跨長江、漢江的大型橋梁,設有立交橋27座。三環線的建成通車將武漢市中心城區和各大工業組團、中小型經濟開發區與新發展區串聯了起來,銜接了武漢市所有的進、出口道路。同時,作為三鎮貨運主通道與入城環路的三環線起到了連通城市內外的最重要作用,既避免了一部分過路車輛直穿市區,減緩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又提高了通行的效率。
按地理位置劃分,三環線分東、西、南和北四段,由于工程投資較大,同時各區段交通需求也不盡相同,按照輕重緩急、分段建設、分段受益的原則安排建設時序。但是由于分段建設、建設時間跨度長等因素,三環線建設并未達到原規劃的定位,總體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周邊出現大量散亂布置的企業,而周邊區域的城市道路網不夠發達,無法從路網分流、只能通過立交來滿足新增區域的出行要求,給交通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
(二)經調查北環段(長豐橋~三金潭立交)、西環段及南環段交通量增長迅猛、基本上達到設計末年交通量,道路的設計通行能力已不滿足未來交通需求。
(三)沿線的多處違章開口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且增加了交通隱患。
(四)路面破損嚴重,道路安全性、舒適性較差。
為了提高通行能力,充分發揮三環線的效率,減少交通事故,同時為了打造舒適的行駛環境,市政府提出對三環線進行全面的整治,通過對沿線交通和景觀的綜合改造,構建主線快速安全、生態景觀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環線,形成武漢市靚麗的環城生態景觀、交通大通道。
二、工程范圍
項目范圍主要包括三環線地面車道拓寬改造,立交節點新、改建,人行天橋新、改建,景觀提升,排水工程建設,地下管線改造及沿線路口渠化等內容。
本次研究范圍西起江漢五橋,東止于平安鋪立交,全長約26.87公里。交通預測范圍擴充至武漢市市域范圍,交通組織研究擴大至東西湖、硚口、江漢及江岸等區域。項目起訖點及區位參見下圖:
三、項目建設必要性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道路的通暢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發展速度,對三環線的改造工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武漢市交通擁堵的壓力,為武漢市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該改造三環線漢口段必要性:
(一)適應城市發展,轉變和提升三環線功能的需要
1988年提出三環線的作用是為分流長江大橋交通壓力、改變過境交通穿城而過局面,采取了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近年來,隨著繞城高速的通車和四環線的建設,三環線原有過境貨運交通功能將調整為城市客運交通功能。
目前,三環線整體運行服務水平尚可,但呈逐年下降態勢,特別是西段、北段高峰時刻交通壓力大,已不能滿足三環線快速交通通行要求。
(二)支撐重要功能區、重大項目建設的需要
三環線的改造建設,將有利于提高園博園、張公堤森林公園的交通可達性,支撐東風雷諾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三)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三環線漢口段于2007年建成通車之初,由于車流量不是很大,道路運行情況相對良好。但是隨著武漢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三環線目前的雙向6車道已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車流量,道路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車輛擁堵,嚴重跟不上三環線周邊地區的發展步伐,阻礙了周邊地區的發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故必須對該道路進行擴容。
(四)改善行車環境,提高行車的舒適性的需求
因施工的差異性、超載車輛的破壞、后期道路的養護不到位等種種原因,現狀三環線北段路況較差:多處路段出現了車轍、擁包等破壞,甚至于有些路段道路路面已提前出現了龜裂、坑槽等破壞,對過往車輛的行駛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提高道路的行車安全性、舒適性,需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
(五)完善道路功能的需求
道路工程為系統工程,包含了道路、排水、橋涵結構物以及道路的景觀、照明、亮化、交通、監控等附屬配套設施。由于周邊建設環境的改變: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道路路網的調整等,現狀三環線存在著:某些節點交通及監控欠缺;道路的景觀功能需要提升、需完善的亮化;為完善三環線漢口段的道路功能,需對其進行改造。
(六)體現路網系統功能的需要
作為武漢都市發展區 “五環十八射”快速骨架系統的基礎,以及承接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的快速交通轉換環,三環線主要的交通功能為快速轉換功能。同時,三環漢口段由于受周邊路網的限制條件,為滿足道路周邊土地的車輛出行需求,需在現狀基礎上進行改善,完善兩側的輔道及周邊的道路建設。因此,從改善的必要性及其轉化的立體道路網絡功能。
(七)與周邊相關工程銜接的需求
與本工程相關的工程眾多,包括:武漢園博園的建設、機場二通道工程、三金潭立交改造工程等,上述工程有的已經開工建設,為保障三環線的整體功能、做到與周邊工程合理銜接,對現狀的改造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為完善漢口地區路網系統,構建主城區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帶動東西湖區、硚口區、江漢區及江岸區的開發建設,提升武漢整體城市功能,同時為配合沿線相關工程的建設,促進其盡早全線通車,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作者單位:海軍工程大學】
“十二五”時期是中部崛起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經濟和政治制度改革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故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武漢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武漢市的城市發展,而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良好的路網體系,故在“十二五”期間,武漢市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建立更加完備的交通路網體系,提高武漢市的交通通暢水平。
一、三環線漢口段基本情況
三環線是武漢市重要的城市快速客貨通道,設計車速為80km/h。全線有天興洲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江漢五橋等數座跨長江、漢江的大型橋梁,設有立交橋27座。三環線的建成通車將武漢市中心城區和各大工業組團、中小型經濟開發區與新發展區串聯了起來,銜接了武漢市所有的進、出口道路。同時,作為三鎮貨運主通道與入城環路的三環線起到了連通城市內外的最重要作用,既避免了一部分過路車輛直穿市區,減緩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又提高了通行的效率。
按地理位置劃分,三環線分東、西、南和北四段,由于工程投資較大,同時各區段交通需求也不盡相同,按照輕重緩急、分段建設、分段受益的原則安排建設時序。但是由于分段建設、建設時間跨度長等因素,三環線建設并未達到原規劃的定位,總體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周邊出現大量散亂布置的企業,而周邊區域的城市道路網不夠發達,無法從路網分流、只能通過立交來滿足新增區域的出行要求,給交通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
(二)經調查北環段(長豐橋~三金潭立交)、西環段及南環段交通量增長迅猛、基本上達到設計末年交通量,道路的設計通行能力已不滿足未來交通需求。
(三)沿線的多處違章開口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且增加了交通隱患。
(四)路面破損嚴重,道路安全性、舒適性較差。
為了提高通行能力,充分發揮三環線的效率,減少交通事故,同時為了打造舒適的行駛環境,市政府提出對三環線進行全面的整治,通過對沿線交通和景觀的綜合改造,構建主線快速安全、生態景觀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環線,形成武漢市靚麗的環城生態景觀、交通大通道。
二、工程范圍
項目范圍主要包括三環線地面車道拓寬改造,立交節點新、改建,人行天橋新、改建,景觀提升,排水工程建設,地下管線改造及沿線路口渠化等內容。
本次研究范圍西起江漢五橋,東止于平安鋪立交,全長約26.87公里。交通預測范圍擴充至武漢市市域范圍,交通組織研究擴大至東西湖、硚口、江漢及江岸等區域。項目起訖點及區位參見下圖:
三、項目建設必要性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道路的通暢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發展速度,對三環線的改造工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武漢市交通擁堵的壓力,為武漢市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該改造三環線漢口段必要性:
(一)適應城市發展,轉變和提升三環線功能的需要
1988年提出三環線的作用是為分流長江大橋交通壓力、改變過境交通穿城而過局面,采取了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近年來,隨著繞城高速的通車和四環線的建設,三環線原有過境貨運交通功能將調整為城市客運交通功能。
目前,三環線整體運行服務水平尚可,但呈逐年下降態勢,特別是西段、北段高峰時刻交通壓力大,已不能滿足三環線快速交通通行要求。
(二)支撐重要功能區、重大項目建設的需要
三環線的改造建設,將有利于提高園博園、張公堤森林公園的交通可達性,支撐東風雷諾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三)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三環線漢口段于2007年建成通車之初,由于車流量不是很大,道路運行情況相對良好。但是隨著武漢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三環線目前的雙向6車道已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車流量,道路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車輛擁堵,嚴重跟不上三環線周邊地區的發展步伐,阻礙了周邊地區的發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故必須對該道路進行擴容。
(四)改善行車環境,提高行車的舒適性的需求
因施工的差異性、超載車輛的破壞、后期道路的養護不到位等種種原因,現狀三環線北段路況較差:多處路段出現了車轍、擁包等破壞,甚至于有些路段道路路面已提前出現了龜裂、坑槽等破壞,對過往車輛的行駛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提高道路的行車安全性、舒適性,需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
(五)完善道路功能的需求
道路工程為系統工程,包含了道路、排水、橋涵結構物以及道路的景觀、照明、亮化、交通、監控等附屬配套設施。由于周邊建設環境的改變: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道路路網的調整等,現狀三環線存在著:某些節點交通及監控欠缺;道路的景觀功能需要提升、需完善的亮化;為完善三環線漢口段的道路功能,需對其進行改造。
(六)體現路網系統功能的需要
作為武漢都市發展區 “五環十八射”快速骨架系統的基礎,以及承接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的快速交通轉換環,三環線主要的交通功能為快速轉換功能。同時,三環漢口段由于受周邊路網的限制條件,為滿足道路周邊土地的車輛出行需求,需在現狀基礎上進行改善,完善兩側的輔道及周邊的道路建設。因此,從改善的必要性及其轉化的立體道路網絡功能。
(七)與周邊相關工程銜接的需求
與本工程相關的工程眾多,包括:武漢園博園的建設、機場二通道工程、三金潭立交改造工程等,上述工程有的已經開工建設,為保障三環線的整體功能、做到與周邊工程合理銜接,對現狀的改造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為完善漢口地區路網系統,構建主城區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帶動東西湖區、硚口區、江漢區及江岸區的開發建設,提升武漢整體城市功能,同時為配合沿線相關工程的建設,促進其盡早全線通車,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作者單位:海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