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
摘要:潮汕地區廣泛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歷史悠久,也頗有學問,通過對建筑中的局部“厝角頭”的形態及意義的分析,來表達“厝角頭”對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時,淺談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關鍵詞:潮汕;民居;厝角頭;潮汕傳統文化
來到汕頭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劇、潮州音樂、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隱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樣的歷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風水觀;體現宗法社會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嚴謹結構;建筑觀念和美學構思等等,無一不從這些歷史建筑中得到引證。潮汕民居與建筑是潮汕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脈。
我最感興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學校周圍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這些古代建筑的墻體是利用貝灰、河砂、生土摻合而成的“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墻”,它極其堅固而輕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傳統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單元,有“下山虎”、“四點金”、“百鳳朝陽”和“駟馬拖車”幾種建筑模式。另外,我們知道潮汕傳統民居向來注重裝飾,民居以內飾的精雕細琢和熱鬧濃烈取勝,潮汕各宗族之間,往往在內飾上爭奇斗艷,主要的裝飾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論文主要想從潮汕傳統民居的“厝角頭”入手,分析和闡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參觀潮汕民居建筑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沖出的“厝角頭”。這是中原漢晉遺風和古越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財富和權力的象征,同時也代表著雄性。
“厝角頭”(圖1)是潮汕民居中比較講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學說影響,按照形狀不同可分為金、木、水、火和土五種形式(圖2),分別是:金形元而足闊,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闊,土形平而體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為民居采用,最為常見的“厝角頭”是雄壯華麗、氣勢非凡的金式和充滿陽剛之氣的土式,還有一些如大海一樣波瀾壯闊的水式墻頭。火式的“厝角頭”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廟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還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據五種最基本的形式,還會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疊土星等等。
正是因為“厝角頭”的深厚學問,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總是會好奇的去研究每個墻頭的五行屬相。而“厝角頭”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因為主人喜歡什么樣的五行屬相而為自己家中建造墻頭的,“厝角頭”的選擇也是有規則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選擇方向,然后再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采用哪種形式是根據建筑物所在的廳位、地型、地貌和周圍環境,結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來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比如周圍的山形多為火形,則“厝角頭”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體現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總之,是一種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
山墻面的做法分為三線,三肚,下帶浮楚,即楚花。線指的是模線,窄的為線條,寬的為板線。板線之間劃分出來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變化的線段,突出建筑物的立體輪廓,有的用彩畫、灰塑或嵌瓷作為裝飾。同時,“肚”根據題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花鳥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墻頭正中下方成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紋即使“楚花”。采用這些裝飾,使潮汕傳統民居建筑原本簡單的“厝角頭”有明顯的明暗和色彩變化,不但豐富了潮汕傳統建筑立面的藝術效果,還增加了建筑的美學價值。
當然,潮汕民居中還是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厝角頭”。它們或給人以宏偉壯觀之感,或增加凹凸線條的輪廓線,或絢麗奪目的花紋樣式等等。
總而言之,“厝角頭”只是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小部分卻隱藏著大學問,不僅結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同時還為傳統建筑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藝術美感。此外,從另一角度來談,“厝角頭”的寓意不僅僅是代表著財富和權力,同時也是潮汕人在祈禱家人安康,家中人才興旺。所以, “厝角頭”營造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通過“厝角頭”的藝術展現形式,從而反應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縝密、細膩、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領略到散發著濃郁的潮汕民間色彩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藝術風格,從中解讀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參考文獻】
[1]林凱龍,潮汕老屋[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海娟,試論潮汕工藝美術在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
【作者單位: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摘要:潮汕地區廣泛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歷史悠久,也頗有學問,通過對建筑中的局部“厝角頭”的形態及意義的分析,來表達“厝角頭”對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時,淺談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關鍵詞:潮汕;民居;厝角頭;潮汕傳統文化
來到汕頭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劇、潮州音樂、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隱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樣的歷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風水觀;體現宗法社會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嚴謹結構;建筑觀念和美學構思等等,無一不從這些歷史建筑中得到引證。潮汕民居與建筑是潮汕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脈。
我最感興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學校周圍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這些古代建筑的墻體是利用貝灰、河砂、生土摻合而成的“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墻”,它極其堅固而輕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傳統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單元,有“下山虎”、“四點金”、“百鳳朝陽”和“駟馬拖車”幾種建筑模式。另外,我們知道潮汕傳統民居向來注重裝飾,民居以內飾的精雕細琢和熱鬧濃烈取勝,潮汕各宗族之間,往往在內飾上爭奇斗艷,主要的裝飾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論文主要想從潮汕傳統民居的“厝角頭”入手,分析和闡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參觀潮汕民居建筑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沖出的“厝角頭”。這是中原漢晉遺風和古越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財富和權力的象征,同時也代表著雄性。
“厝角頭”(圖1)是潮汕民居中比較講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學說影響,按照形狀不同可分為金、木、水、火和土五種形式(圖2),分別是:金形元而足闊,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闊,土形平而體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為民居采用,最為常見的“厝角頭”是雄壯華麗、氣勢非凡的金式和充滿陽剛之氣的土式,還有一些如大海一樣波瀾壯闊的水式墻頭。火式的“厝角頭”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廟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還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據五種最基本的形式,還會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疊土星等等。
正是因為“厝角頭”的深厚學問,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總是會好奇的去研究每個墻頭的五行屬相。而“厝角頭”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因為主人喜歡什么樣的五行屬相而為自己家中建造墻頭的,“厝角頭”的選擇也是有規則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選擇方向,然后再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采用哪種形式是根據建筑物所在的廳位、地型、地貌和周圍環境,結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來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比如周圍的山形多為火形,則“厝角頭”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體現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總之,是一種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
山墻面的做法分為三線,三肚,下帶浮楚,即楚花。線指的是模線,窄的為線條,寬的為板線。板線之間劃分出來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變化的線段,突出建筑物的立體輪廓,有的用彩畫、灰塑或嵌瓷作為裝飾。同時,“肚”根據題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花鳥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墻頭正中下方成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紋即使“楚花”。采用這些裝飾,使潮汕傳統民居建筑原本簡單的“厝角頭”有明顯的明暗和色彩變化,不但豐富了潮汕傳統建筑立面的藝術效果,還增加了建筑的美學價值。
當然,潮汕民居中還是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厝角頭”。它們或給人以宏偉壯觀之感,或增加凹凸線條的輪廓線,或絢麗奪目的花紋樣式等等。
總而言之,“厝角頭”只是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小部分卻隱藏著大學問,不僅結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同時還為傳統建筑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藝術美感。此外,從另一角度來談,“厝角頭”的寓意不僅僅是代表著財富和權力,同時也是潮汕人在祈禱家人安康,家中人才興旺。所以, “厝角頭”營造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通過“厝角頭”的藝術展現形式,從而反應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縝密、細膩、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領略到散發著濃郁的潮汕民間色彩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藝術風格,從中解讀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參考文獻】
[1]林凱龍,潮汕老屋[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海娟,試論潮汕工藝美術在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
【作者單位: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摘要:潮汕地區廣泛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歷史悠久,也頗有學問,通過對建筑中的局部“厝角頭”的形態及意義的分析,來表達“厝角頭”對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時,淺談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關鍵詞:潮汕;民居;厝角頭;潮汕傳統文化
來到汕頭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劇、潮州音樂、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隱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樣的歷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風水觀;體現宗法社會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嚴謹結構;建筑觀念和美學構思等等,無一不從這些歷史建筑中得到引證。潮汕民居與建筑是潮汕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脈。
我最感興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學校周圍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宋、清代古村落。這些古代建筑的墻體是利用貝灰、河砂、生土摻合而成的“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墻”,它極其堅固而輕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傳統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單元,有“下山虎”、“四點金”、“百鳳朝陽”和“駟馬拖車”幾種建筑模式。另外,我們知道潮汕傳統民居向來注重裝飾,民居以內飾的精雕細琢和熱鬧濃烈取勝,潮汕各宗族之間,往往在內飾上爭奇斗艷,主要的裝飾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論文主要想從潮汕傳統民居的“厝角頭”入手,分析和闡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參觀潮汕民居建筑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沖出的“厝角頭”。這是中原漢晉遺風和古越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財富和權力的象征,同時也代表著雄性。
“厝角頭”(圖1)是潮汕民居中比較講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學說影響,按照形狀不同可分為金、木、水、火和土五種形式(圖2),分別是:金形元而足闊,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闊,土形平而體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為民居采用,最為常見的“厝角頭”是雄壯華麗、氣勢非凡的金式和充滿陽剛之氣的土式,還有一些如大海一樣波瀾壯闊的水式墻頭。火式的“厝角頭”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廟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還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據五種最基本的形式,還會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疊土星等等。
正是因為“厝角頭”的深厚學問,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總是會好奇的去研究每個墻頭的五行屬相。而“厝角頭”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因為主人喜歡什么樣的五行屬相而為自己家中建造墻頭的,“厝角頭”的選擇也是有規則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選擇方向,然后再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采用哪種形式是根據建筑物所在的廳位、地型、地貌和周圍環境,結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來確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頭”。比如周圍的山形多為火形,則“厝角頭”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體現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總之,是一種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
山墻面的做法分為三線,三肚,下帶浮楚,即楚花。線指的是模線,窄的為線條,寬的為板線。板線之間劃分出來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變化的線段,突出建筑物的立體輪廓,有的用彩畫、灰塑或嵌瓷作為裝飾。同時,“肚”根據題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花鳥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墻頭正中下方成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紋即使“楚花”。采用這些裝飾,使潮汕傳統民居建筑原本簡單的“厝角頭”有明顯的明暗和色彩變化,不但豐富了潮汕傳統建筑立面的藝術效果,還增加了建筑的美學價值。
當然,潮汕民居中還是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厝角頭”。它們或給人以宏偉壯觀之感,或增加凹凸線條的輪廓線,或絢麗奪目的花紋樣式等等。
總而言之,“厝角頭”只是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小部分卻隱藏著大學問,不僅結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關系,同時還為傳統建筑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藝術美感。此外,從另一角度來談,“厝角頭”的寓意不僅僅是代表著財富和權力,同時也是潮汕人在祈禱家人安康,家中人才興旺。所以, “厝角頭”營造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通過“厝角頭”的藝術展現形式,從而反應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縝密、細膩、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領略到散發著濃郁的潮汕民間色彩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藝術風格,從中解讀潮汕的文化及其內涵。
【參考文獻】
[1]林凱龍,潮汕老屋[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海娟,試論潮汕工藝美術在潮汕傳統民居建筑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
【作者單位: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