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紅
“長順綠殼雞蛋還有沒有?”“下批貨什么時候上架?”臨近年末,在重慶市南坪區騎龍山莊購物廣場分店,一些沒有買到長順綠殼雞蛋的市民不停地詢問超市售貨員。自2013年長順綠殼雞蛋在重慶沃爾瑪超市全線上架后,就受到了渝城市民的追捧。
貴州省長順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屬喀斯特地形區,地質地貌類型多樣,自然條件差別大,為多層立體生態環境。受土地貧瘠、生態脆弱、交通閉塞、區位偏僻等因素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近年來,長順縣依托深圳市羅湖區結對幫扶的大好機遇,將“長順做法”不斷升華,用工業化管理理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升級,開創了互利共贏的“東西合作”產業化扶貧新路。
2011年初,長順縣與羅湖區簽訂了十年合作協議,共建“東西合作”生態高效農業產業化扶貧示范區,按照政府主導、市場牽引、供需互補的原則,用全新的理念推動新一輪扶貧開發。長順負責組織生產,確保產品質量;羅湖負責招商引資、市場銷售、推介銷售,雙方共同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形成合力,共同探索開發扶貧新模式。在深圳市和貴州省扶貧辦、省農委、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遍布長順縣各個鄉鎮的示范區建設如火如荼,每個示范區均統一標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產品嚴格有機食品認證和生產標準,推行“電子身份證”,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2012年11月6日,長順縣在深圳舉辦了深圳·長順“東西合作”特色生態農產品推介洽談會,來自香港、深圳的39戶農特產品商家與長順縣簽訂了高鈣蘋果、綠殼雞蛋、小米核桃、紫王葡萄4個特色農產品購銷合同。這是長順縣農業產業走向全國市場的第一塊“敲門磚”,自此,麻山地區的綠色生態產品在沿海市場一炮打響,為長順縣、黔南州乃至貴州的特色農產品開拓深港市場創造了條件。
“東西合作”扶貧新模式,加快了長順縣綠殼蛋雞、蘋果、核桃、葡萄四大產業的發展壯大,也促進了山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2012年10月,由深圳大中華集團投資4.5億元建設的深圳·長順“東西合作”有機農特產品集散中心在長順威遠開工建設,功能布局主要有農產品批發中心、展銷中心、交易市場、檢測中心、冷藏庫、分揀配送中心、農產品零售商鋪等。中心于2013年4月16日正式開業營運,目前已成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并將打造成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農特產品信息化集散基地,實現長順及周邊縣市農特產品向深圳等沿海城市直供。
隨著惠興高速公路的開通,深圳·長順“東西合作”有機農特產品集散中心起到了“一個中心帶兩園連三企”的作用。目前,該中心已有深圳大中華國際集團、廣州和興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旭鳴集團等16家農特產品銷售商和31家合作社入駐,構建了“生產—檢測—認證—包裝—集散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并逐漸發展成為長順乃至周邊地區農特產品的主要交易平臺,為長順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保障。通過這個平臺,打上了二維碼身份標識的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等農特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一下產品上的二維碼,就可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農戶、產地等生產信息,初步搭建起現代農業產品質量“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了“最原生態的地方,生產最優質農特產品,供給最高端消費群體”的產業發展目標。
2014年,長順以高鈣蘋果產業園區、綠殼蛋雞產業園區分別成為全省重點打造的100個農業產業園區之一為契機,按照“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思路,堅持推動農業產業“園區化、農場化、效益化、品牌化”發展,整合產業資源抓好綠殼蛋雞、蘋果、核桃、葡萄等主導產業,重點加快推進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產業示范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其中,長順縣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產業示范園區規劃總面積7.437萬畝,園區內共有4573戶18292人,分為加工物流及綜合服務區、高鈣蘋果核心示范區、綠殼蛋雞產業區和農業休閑觀光區4個功能區,以高鈣蘋果、綠殼蛋雞為主導產業,大力應用信息化管理技術,種養結合緊密,科技支撐突出。目前,該園區享受全省扶貧重點園區的特殊扶持政策,預計到2017年,核心園區內目標產值將達10億元,園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2000元,輻射帶動全縣產業目標達到120.7億元。
園區以投資4.5億元建成的“東西合作農產品集散中心”為平臺,連接重慶旭鳴集團、深圳大中華、廣州和豐樂3家核心龍頭企業,在重慶、廣州、深圳已有117個銷售終端,推動了產業升級換代。
在項目資金的強力推動下,園區建設得以快速發展,目前已建成高標準高鈣蘋果種植示范基地1.09萬畝。養殖基地實行標準化管理,應用現代高科技視頻遠程監控系統,對綠殼蛋雞生長、疫病防治、生產環境等實時監控,綠殼雞蛋在全省率先實現溯源追蹤防偽查詢二維碼系統管理。建成鳳凰壩、沙子關及三堡3個人工氣候作業點,為農業園區開展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可循之路。
2013年,園區累計完成投資8.7億元,水、電、路等配套設施齊全,生產生活區、觀光休閑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入駐企業18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4家,全年完成銷售收入4.73億元,銷售利潤2.1億元。
“在長順調整農業結構、實施產業扶貧開發的道路上,來自羅湖區的對口幫扶功不可沒。”長順縣縣長陳治松介紹,深圳有關部門牽線搭橋,從沿海發達地區引進2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幫助長順縣加速發展農業產業化。同時,依托深圳市的支持,長順縣以工業化管理理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引進的企業也提升了長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如今,搭建起“東西合作”平臺的扶貧產業園,已成為長順縣升級版的山地農業扶貧開發模式,走上了希望在山、潛力在山、致富在山的新路子,不僅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更讓貧困地區群眾在長見識、強技能、增收入中完成了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產業農民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