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和消除貧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目前,各省區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移民搬遷計劃,如何有效地解決好移民群眾搬遷后的生產生活問題,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承擔了4000戶1.6萬人的移民安置任務。2012年4月26日,首批來自固原市彭陽縣孟塬鄉高岔村的199戶872名村民被接到了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興慶區政府為每戶移民提供54平方米的住房、1棟溫棚和人均1畝耕地外,還積極為移民拓寬致富之路,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經過多方了解和考察,興慶區政府決定在月牙湖鄉建立花卉種植基地,引進寧夏周景世榮花卉進出口有限公司,簽訂了康乃馨產業發展戰略性合作協議。該公司采取“基地+公司+農戶”的模式,無償為移民群眾提供技術服務,簽訂保護價回收所有花卉種植產品。經過兩年運營,102戶花卉種植移民,戶均種花收入達到了3萬元,最多可達10萬元,切切實實幫助移民實現了增收致富。
基地+企業+農戶
據公司負責人周志強介紹,寧夏周景世榮花卉進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專業玫瑰種苗繁育、生產、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為主的公司。經過多年摸索,公司開創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市場+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簡單說就是公司負責引進優質花卉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及生產資料,在基地試種、選育符合本地的切花品種,優化國外技術,以合作社為平臺,統一種苗、統一生產技術、統一生產資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與農戶簽訂種植銷售合同,確立收購產品出口保護價,收購農戶的產品后由公司負責銷售,并在擴大再生產時引入金融機構支持,最終形成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這種生產模式對于企業來說比較方便簡單,只與農戶合作,農民利用自家的溫棚和勞動力,企業只提供種苗、技術培訓和市場營銷服務,對種植戶生產資料的投入基本沒有。
2012年,周景世榮公司入駐月牙湖鄉的銀川市生態移民新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后,經過調研發現,對于剛剛搬出大山的農民,如果將過去的傳統模式照搬到月牙湖移民村發展花卉種植,每戶生產資料投入最少需要3.7萬元,無形中增加了移民們的經濟負擔。為幫助移民盡快發展生產,公司大膽提出了“基地+企業+農戶”的創新模式,生產資料的投入全部由企業承擔。為解除移民后顧之憂,公司與種植戶簽訂幫扶協議,協議明確規定生產資料投入和技術指導全部由企業負責,農戶以家庭為單位負責管理和種植,無論市場如何,企業都將按協議價格收購花卉產品(一級產品每扎4元,二級3元,三級2元)。協議確立了移民和企業的合作關系,使移民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2012年,周景世榮公司投入960萬元,為種植園區打機井、架電力、硬化道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并為102戶移民每戶新建了3個空心棚,這樣每戶有了1個溫棚、3個空心棚,擴大了種植面積。與此同時,公司為移民免費提供移動棚鋼架、基質、滴灌、遮陽網、棚膜等生產資料,保證園區設施建設和花卉生產的需要。另外,還對移民開展有針對性的花卉種植技術培訓,技術人員全天侯進行生產指導,移民除勞動力外不需要其他任何投入,企業按協議條款分等級收購移民花卉產品,收入歸移民所有,保證了移民“能種花、會種花、種好花、有收益”,當年戶均收入就達到了1.5萬元左右。
將雇傭變為合作
“我們從大山深處搬到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后,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承包了1個日光溫棚、2個空心棚,在周老板的指導下,我學會了種花,當年純收入就有兩萬多。以前在老家種地、在工地上干體力活,一家人累得半死也掙不了這么多。”由于在老家時太窮,張志軍30多歲才娶了媳婦,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2年8月,他看別人承包日光溫棚養花賺錢,自己也承包了3個棚,半年多時間就掙了1萬多元。張志軍說,過去在外打工是給別人干,現在給自己干更上心,心里也感覺踏實,不用離開家就能掙到錢,日子過得就像這盛開的康乃馨一樣美。
張志軍說,周景世榮公司“基地+企業+農戶”的種植模式非常適合他們這些移民,過去在老家彭陽只種過玉米、小麥,由于靠天吃飯,種子種到地里就不太操心了,一年下來能掙多少是多少。現在種花就不一樣了,沒事總想到棚里看看,按照技術人員的要求,該施肥時找企業要肥、該打藥時去領藥,哪怕是不太識字的農民都可以按培訓日記要求來開展種植。
周景世榮公司負責人周志強說,公司采取的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減輕了移民群眾對生產資料的投入,企業承擔種植風險,讓大家只管安心種花。每戶移民每年除了要花200元電費,其他全部由企業負責,大到種苗、化肥,小到包裝用的紙、扎刀,甚至一個綁花的皮筋都是企業提供。兩年的企民合作,給月牙湖鄉設施農業的迅速擴張帶來了動力,也為該鄉發展花卉生產創造了豐富的經營經驗。
充分調動移民主動性
“由于去年種植面積較少,公司在月牙湖基地不僅沒掙上錢,還賠了百余萬,今年春季每戶生產資料投入就有2.8萬元。看著我整天焦急奔波的樣子,102戶移民主動找到我,將他們的房產證交到我手中,讓我拿到銀行做抵鉀貸款。靠這些房產證做抵押,我們貸到了150萬元,全部投到了花卉種植上面。”說起今年春天發生的事,周志強仍激動萬分,他說現在企業和種植戶就像一家人一樣。
幫助移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是要讓群眾真正認識到“為誰干活,活為誰干”的問題,充分調動移民群眾發展生產的主動性。最近2個月正趕上收花季節,移民們每天早上5點就到了地里,生怕自家的花開敗企業拒收,到晚上11點還主動要求加班扎花。張志軍說:“一束花就是0.2元錢,我們只要交上花,企業就給我們現錢,所以大家都比較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據了解,在興慶區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寧夏周景世榮進出口有限公司月牙湖花卉園區從無到有,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面積不斷增加,建設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102棟、空心移動大棚300棟,已解決了500余名移民的就業問題。花卉生產示范基地不僅帶動了生態移民經濟的發展,更加激發了移民群眾搬遷后從事產業發展的熱情。
由于月牙湖鄉早晚溫差大,日照充足,種植的康乃馨莖桿硬、高、粗,顏色鮮艷,花朵飽滿,病蟲害少,成為很多客商眼中的“白富美”。目前,興慶區是僅次于昆明的全國第二大康乃馨生產基地,產品已遠銷北京、鄭州、上海、昆明、廣州等全國25個城市。2014年7月9日,在荷蘭育苗廠家Hiluerda公司駐中國公司總經理Timscalongne的牽線下,日本花卉拍賣市場的兩位負責人來到興慶區月牙湖鄉花卉產業園區查看康乃馨長勢,從8月開始,園區每周為日本美名洋公司發送5萬枝康乃馨,9月初正趕上日本有兩個重要的節日,每周發送30萬枝,興慶區花卉種植已名揚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