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嵩 李英
將介紹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疇、思想以及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之間的差異。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積極的人生觀,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動力對護士和患者心理健康起到的積極影響。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入課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用積極的教育方式引導護理專業的學生挖掘和培養其自身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護生人文精神,對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積極心理學護理心理學職業情感品質心理學是一門以全體人為關懷對象的學科,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他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的人類與過去相比,擁有更好的物質享受、更充分的自由、更先進的技術、更多的教育及娛樂等,照理說人類應該比過去更幸福,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我們社會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數量卻出現了成倍的增長,美國前任心理學會主席Seligman把這一現象稱為人類20世紀最大的困惑。Seligman正是抓住了人類生活面臨的這一困惑,在上世紀末的美國心理學界興起一種新的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Seligman對積極心理學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地剖析,指出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方向為:(1)在主觀層面上,主要研究個體主觀體驗,強調個體要樂觀地面對未來、幸福地感受當下和滿足地看待過往;(2)在個體層面上,主要研究關于積極力量的人格品質,包括愛、勇氣、美德、創造力、對未來的憧憬等,并希望找到一條促使個體具備這些人格品質的途徑;(3)在群體的層面上,涉及公眾品質,包括責任、利他、容忍性及職業道德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積極心理學的提出,打破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傳統心理學關注“失敗、問題、障礙”的消極模式。積極心理學不否認人生命中存在痛苦、創傷等消極方面,其目的是呼吁一種更為平衡的心理學觀:心理學家應更關注人類的幸福和健康,為正常人過上健康有愛的生活提供技術支持,強調研究人性的優點與價值。積極心理學也關注人的心理問題與疾病,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目前,不同領域學者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其中臨床護理研究結果表明,強調人性的積極面有助于護士和護理對象獲得滿足感。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研究護理人員和護理對象的心理現象及其心理活動規律、特點,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心理問題,以實施最佳護理的一門應用學科。目前,臨床心理護理工作和護理心理學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傳統的主流心理學(病理或消極心理學)的影響,從一種相對較為消極的取向模式下更多關注的是病人的不良情緒及心理問題的解決。在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更多針對病人消極的心理情緒、心身體驗給予排解分析,而對人類自身潛在的積極的發展因素未予以重視。積極心理學為臨床護理和護理心理學教學提供了新視角,本文通過分析積極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根據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從積極心理的角度對護理心理學的教學提出一些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一、積極心理學在目前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科體系中既年輕又尚不成熟的支柱學科,其研究范圍與護理學一樣離不開“人、環境、健康、護理”。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既要預防和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也要培養、建構人類的積極優秀品質。護理心理學較護理學更關注與“增進和保持健康”緊密聯系的心理學問題,更多地以內在心理因素或社會文化因素為中介,通過提高社會文化條件、激發護理對象的心理潛力、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等途徑來達到護理目標。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奮斗目標,從而使護理事業進入以人的整體健康為中心的發展階段。這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能夠處理對身體健康己有所損害的問題,更要處理對個體心身健康有潛在影響的問題;護理人員還要能夠對自己的心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進行保健。
1.積極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人員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他們認為只有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是預防和解決問題的最好工具。護理工作繁重、復雜,一些護士自認為自身處在“不利處境”,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甚至有離職傾向。護士如能正確看待職業,從職業帶給自身的獲益出發并珍惜這份職業,無疑將助其有效應對工作壓力、減輕職業倦怠。胡菁等人提出培養“護士職業獲益感”,以“益處發現”引導護士感受職業的獲益,可逐漸增進護士與職業的情感,激發工作熱情,提高職業認同感,增強護士留職意向。積極心理學家發現無助可以習得,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維持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于避免抑郁,還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國外學者Cohen-Katz、Mackenzie等的研究報告了“正念減壓療法”能有效降低護士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提升護士幸福感水平。此報告與國內學者方彩萍等采用“心理日志法”使參與的護士體驗到積極的情緒,習得用積極的態度看待生活可提升護士主觀幸福感的結論一致??梢?,積極認知干預對護士職業心理健康和工作評價均有顯著影響。護士若能更多關注護士在從業過程中獲得的積極體驗、建構積極的應對策略,可改善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使護理團隊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此外對護士積極力量進行測量(如心理彈性問卷、樂觀型解釋風格的測量等),可挖掘優秀護理人員具備的普遍品質,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呂文艷等對220名臨床護士進行調查,證實氣質類型和樂觀傾向對臨床護士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預測作用。有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護士人群中職業倦怠重度者占8.8%,中度者占40.3%,護士若能更多地以積極視角評價其職業中的壓力、倦怠等“不利處境”,或許有望為培養護士優秀品質、緩解護士心理問題、實現護士自我價值另辟蹊徑。
2.積極心理學在臨床心理護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因素重要作用的普遍關注與重視,心理護理也逐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整體護理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北美護理診斷協會(NADAA)通過的128種護理診斷中有一半以上與心理社會方面的功能有關,大約1/3的護理診斷是純粹的心理障礙問題。傳統心理學已有實踐證明我們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積極心理學指出“減輕痛苦與增進幸福是兩個獨立的變量,完整的心理學應該既是減輕痛苦又是增進幸福的科學”。因此,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病人進行心理評估時,除搜集病人痛苦的經歷外還應收集病人曾經滿意的經歷,以一種真誠的方式與患者探討創傷的痛苦,幫助患者挖掘自身積極的品質與能力,使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促進他們心身健康。大量國內研究顯示收集患者的“愉快因子”,應用快樂因子刺激療法在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輕主觀上的疼痛感、提高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方面起到顯著效果。護理人員要從患者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缺失來認識患者的心理問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心理護理計劃。國內外學者在臨床上對患者采用積極心理干預方法,可起到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增強心理健康的作用。
二、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到護理心理學教與學中
1.教師用積極言行引導護生培養積極職業情感品質
護理教師的言談舉止、人格魅力以及對護理專業的態度,對護生以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行為及職業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榜樣示范性作用,教師良好的職業價值觀能對臨床實習護生職業價值觀起到穩定作用。護生的職業態度隨年級的升高逐漸降低,護生的職業態度將影響護士隊伍的穩定和護理事業的發展。作為本課程的授課老師可采用情感教學法調動護生的積極性,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愛,激發護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和自覺性。男護生對于護理專業有其獨特思想行為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或課間應多與男護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男護生。此外,教師可結合自身經歷,讓護生懂得一名優秀的護士要學會把精湛的醫學技術與人文藝術相結合,護理職業生涯才能走得更長更遠。教師除在課上做好積極心理示范外還可以用一些社會上積極典型的事例使護生認識到心理護理的價值,進而引導護生提升職業認同感,樹立職業自豪感,形成穩定而牢固的積極職業態度。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護生積極心理和人格的培養
護生對心理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護理心理學教學中關于心理學理論的內容大多較為抽象和枯燥,還處在單純灌輸知識的狀態,較少將理論知識和護生實際生活需要聯系起來。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過程”,不是被動地體驗事件和環境,積極的情緒狀態(如快樂、主觀幸福感)和積極人格(如樂觀)在人際交往、面對應激和保持心身健康上有很大的幫助。有報道顯示護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總分水平要低于大學生常模,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心理測驗或團體活動讓他們學會主動關注自身良好品質,正確認識自我,知道哪些積極的心理品質可以培養,自身有哪些心理潛能可以開發。課程中結合危機干預相關知識點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自殺行為,引導大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鼓勵護生成為生命的守門人。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自由及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同時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強調服務于社會的能力,發揚人文關懷精神
隨著醫學進入人文主義時代,人們日益注重醫學人文思想的教育與培養,日益關注醫學人文關懷,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但在目前護理教學中仍然抱守著重醫學技術而輕人文精神,護生過多注重疾病和技術而忽視病人的存在,忽視與病人的情感交流和對病人的人性關心,這樣就使培養出的護理人員缺乏相應的人文知識,以至于出現種種護患矛盾。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對病人的權利和需求、病人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關注。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或播放相關視頻的選段(如心術、再生之旅),讓學生們增進積極體驗,樹立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理念。有統計顯示,臨床護理工作中使用的心理護理措施按照使用頻率高低前三位依次為支持性心理療法、放松訓練、音樂療法。教學中應重點介紹支持療法,使護生學會建立積極護患關系,能對患者進行耐心的傾聽并給以積極的鼓勵,幫助病人挖掘自身積極的心理潛能并感受到幸福。在心理護理的教學中,要從培養護生尊重和理解病人開始,把以人為本的人道和人文關懷服務真正具體地貫徹到護理估計、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各個環節之中。
參考文獻:
[1]Sheldon K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 Psychol,2001,56(3):216-217.
[2]黃建春.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4,(04):247-250.
[3] Siegel K,Schrimshaw EW. The stress moderating role of benefit finding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among women living with HIV/AIDS[J]. AIDS Behav,2007,11(3):421-433.
[4]Fillion L,Duval S,Dumont S,et al.Impact of a meaning-centered intervention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lliative care nurses[J].Psychooncology,2009,18(12):1300-1310.
[5]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學報,2003,(2):81-87.
[6]胡菁,劉曉虹.護士職業獲益感的研究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05):470-472.
[7]Orly S,Rivka B,Rivka E,et al.Are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effective in reducing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nurses?[J]. Appl Nurs Res,2012,25(3):152-157.
[8]Mackenzie CS,Poulin PA,Seidman-Carlson R.A brie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tervention for nurses and nurse aides[J].Appl Nurs Res,2006,19(2):105-109.
[9]方彩萍,葉志弘,秦建芬.“心理日志法”在提升護士主觀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07):615-618.
[10]呂文艷,侯愛和.臨床護士氣質類型、樂觀傾向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2177-2179.
[11]葉志弘,駱宏,姜安麗.杭州地區護士群體職業倦怠常模與診斷標準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03):207-209.
[12]吳衛英.血管性癡呆患者實施快樂因子刺激療法的療效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1,(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