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蘭 王玉芝
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教師是影響職業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為職業教育特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質量就顯得尤為關鍵。從勝任力的角度出發,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雙師型”教師的勝任力結構進行了研究。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勝任力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度提高,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由于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起點層次較低,教師素質顯得參差不齊。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職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雙師型”教師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一種特殊的稱謂。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既能傳授理論、又能指導實踐;二是既有教師資格證,又有職業資格證;三是既精通專業技術、又掌握師范技能。從“雙師”定義的多樣化可以發現,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和界定是從多個角度進行的,對“雙師型”教師所具備的能力素質缺乏統一標準的認識。本文把管理領域的“勝任力”概念引入到“雙師型”教師的研究中,通過描述“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更清晰地理解“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二、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
(1)行為事件訪談法
行為事件訪談法是一種開放的行為回顧式調查技術,它要求被訪談者列出他們在工作中發生的關鍵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各3項,并且讓被訪者詳盡地描述整個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同時也要求被訪者描述自己當時的想法或感想,在訪談結束時讓被訪談者自己總結一下事件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從而了解被訪談者的動機、個性特征、自我認知、態度等隱性個性特征。依據事先設計好的《訪談提綱》,與訪談對象進行交流并錄音,然后整理出詳盡的訪談報告,并據此提煉出高職“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要素。共有10名系部推選的“雙師型”教師參加了訪談。
(2)問卷調查法
選用擬定的開放式問卷調查,對學校100名學生,30名教師圍繞10或10以上您所認為的,一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或能力要求”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結果
(1)高職“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的特征
①訪談結果。在所有訪談結束后,將原始訪談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提煉出相應的“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要素:責任感、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教學經驗、吃苦精神、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技能專長、創新力、自信、理論與實踐合一、調動課堂氣氛、團隊合作、學習能力、企業經歷、科研能力、關心、了解學生。
②開放式問卷調查結果。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教師問卷30份,學生問卷70份,剔除2份相同問卷,有效回收98份,回收率98%。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提煉出的勝任力特征要素進行了頻次分析,高職“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出現頻率排在前20的依次為專業知識、責任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技能、敬業精神、調動課堂氣氛、指導實踐教學、動手能力、理解學生、實踐結合理論、社會知識經驗豐富、與學生互動、備課的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親和力、職業教育知識、講授知識的能力、幽默感、了解本行業動態、不情緒化。其中“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含義差不多,在研究中把這兩項合為一項“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前20項增加“企業經歷”一項。
根據訪談結果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并參考已有“雙師型”教師的研究資料,初定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勝任力維度包括8個構成因素:專業知識和理論、專業理論的實踐技能、職業教育理論、教育教學能力、優良的個性品質、科研創新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研究結果
在“雙師型”教師勝任力8因素構想模型下,根據每個維度編寫了相應的勝任力特征條目,包含62個條目,采用likert式5點計分,反應分為5個等級,從“最不重要”到“最重要”,形成《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調查問卷》,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共發放120份,剔除不合格的問卷3份,有效回收117份,回收率97%。
在原有“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維度的構想下,經過統計分析,按照教師個體對“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特征的重要程度排序,驗證了之前對“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結構的構想,也有了一些新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將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勝任力結構確定為6個維度:
維度一:包括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企業經歷、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職業素養,反映了“雙師型”教師基于職業的專業理論與知識,命名為專業知識和理論;
維度二:包括專業實踐能力、跟蹤新技術的能力、實踐教學示范能力、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反映了“雙師型”基于職業的實踐能力,命名為專業實踐能力;
維度三: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教學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備課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反映了“雙師型”教師的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命名為教育教學能力;
維度四:包括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學法、職業教育觀,反映了“雙師型”教師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和觀點,命名為職業教育理論;
維度五:包括開展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理實合一”的能力、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反映了“雙師型”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命名為科研及創新能力;
維度六:包括責任感、愛崗敬業、性格開朗、公平對待學生、理解和尊重學生,反映了“雙師型”教師對教學工作和教學對象的態度價值觀,屬于教師隱性的個性層面的內容,命名為個性特征。
四、討論
綜合開放式問卷、訪談結果及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初步確定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勝任力結構維度,包括專業知識和理論、專業實踐能力、職業教育知識和理論、教學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教師個性特征六個維度。從結構維度中發現“雙師型”教師的勝任力既包括的知識、技能等的顯性勝任力,也包含動機、態度等的內隱勝任力;既強調了“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知識、職業實踐能力,又重點突出了“雙師型”教師的“理實合一”的能力;既展現了“雙師型”教師的普通高校教師身份,又體現了職業教育區別于一般高等教育的教師特殊身份,凸顯出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及團隊跨越職業和教育的跨界特色。通過對高職“雙師型”教師勝任力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吳全全.職業教師“雙師型”教師基本問題研究——基于跨界視域的詮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1.
[2]焦紅偉.高職院校教師勝任力初探[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報,2006,(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