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完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能夠使復雜而繁瑣的經濟學理論概念不再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而是更多地展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對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有效提升經濟學教學的效果和價值,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真正展現經濟學教育的價值和積極作用。
開卷考試經濟學考試應用效果我國自隋朝起的科舉制度到如今的考試制度,經歷了眾多的朝代和變遷,考試是我國一項獨具特色的人才考量方式。自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深入,各種經濟糾紛、經濟危機事件頻頻發生,閉卷的經濟學考試方式逐漸顯露出了它的制約性和局限性,學生害怕面對考試,心理壓力較大,多數學生存在“死記硬背”的問題,沒有真正發揮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維能力,對經濟學考試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一、傳統經濟學考試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學校在經濟學考試的過程中,都在應用傳統的閉卷考試方法,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各類經濟問題的不斷涌現,傳統的經濟學考試方法逐漸顯露出了一些弊端,不利于學生經濟問題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未來就業能力的提升。
(一)學生“死記硬背”現象嚴重
在傳統的經濟學考試方式中,大部分學生屬于“死記硬背”的狀態,“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們通常會在考試前秉燭夜讀,對知識也屬于“囫圇吞棗”的狀態,沒有真正理解經濟學知識所涵蓋的經濟學論點和經濟學問題,對經濟學考試屬于應付的狀態和態度。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使經濟學考試失去了它的意義和作用。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而學生這種應付的態度使考試中大部分的題目和考點沒有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而且會造成一些考生的考前緊張情緒,為學生帶來了一些無形的壓力,不但不能夠有效檢驗出經濟學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思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不利于學生研究經濟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忽視對學生經濟思維的引導
經濟發展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技術產業不斷改革和創新的過程,經濟結構也會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變革,涌現出更多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傳統的考試制度使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考試的過程中,過多的檢測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和基礎概念記憶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經濟思維的引導,沒有充分展現學生的經濟學全面掌握能力和經濟問題處理能力,使經濟學考試成為了一種形式化、局限性的人才檢驗方式,變得枯燥而生硬,不符合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節奏。
(三)缺乏對學生就業能力的綜合考量
經濟學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并能夠靈活利用這些經濟學理論知識進行生活和工作,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大部分院校都是以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但是傳統的經濟學考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學校的教學目標相違背,過于重視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掌握水平,而沒有設計開放性的試題,檢驗學生的經濟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空有滿腹理論知識而不知如何運用,“死記硬背”的東西在面對真正的經濟危機時,突然變得語塞而茫然,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經濟學人才的需求,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合格人才和順利完成學業之間已從和諧統一體變為相互矛盾的教育問題,很多畢業生學生反映在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工作適應能力較差等問題。
二、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效果
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在傳統閉卷考試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挖掘和發現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個人分析能力和就業能力。
(一)提升學生的經濟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
經濟學知識重在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在對群書進行博覽之后,個人的知識水平得到不斷豐富,個人的視野也在不斷的開闊。當他需要作詩的時候,就能夠流利的寫出一篇篇佳作,成為舉世聞名的詩人。在經濟學考試的過程中,重點不是考察學生的經濟學知識深刻記憶能力和熟練掌握能力,而是學生的經濟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利用經濟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各種經濟學糾紛或者經濟學危機。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能夠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狹小空間中解救出來,為學生減輕沒有必要的壓力,將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和分析過程中,把握經濟學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以辯證的觀念和整體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真正展現經濟學考試的作用和價值。
(二)發散學生的經濟學獨特思維想法
經濟學的教育既是意識形態的教育,也是分析工具的教育。任何理論都是靠思維構筑,無思維,不成理。人類所有的科學、哲學、技術,都是靠思維才能存在,才能發展,才能進步,思維貫穿于人類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在經濟學考試的過程中,應用開卷考試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一些真實而客觀的經濟問題,展現學生獨特的經濟學思維能力和經濟事務處理能力,更加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經濟學考試中,各種開放性試題的本質、特點和所涉及的經濟學知識點,拓寬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思維能力。在經濟學開卷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安排一些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關,能夠引導和培養學生經濟學整體思維的典型性試題,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切實走入當前環境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散學生的經濟學獨特思維想法,使學生能夠從傳統的思維習慣中解脫出來,擺脫單向思維的干擾,學會“多向”、“逆向”、“反向”、“綜合”、“變通”等思維。
(三)提升學生的未來工作適應能力
考試制度在我國自從誕生起一直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而作為一種人才“考量工具”,大部分學校較為重視對學生經濟學知識理論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未來工作適應能力,而開卷老師在經濟學考試中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通過真實的案例和多向性的問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經濟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經濟學科學,提升學生的經濟學問題分析和處理能力,充分理解和掌握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普遍特征事實認作為技術變革、產業升級、產業結構的變遷,并將這些市場經濟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答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市場經濟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使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增強學生的未來工作適應能力,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真正體現經濟學教學的價值和作用。
三、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開卷考試在經濟學考試中的應用,要注意開卷并不等于“抄書”,教師要注重靈活設計考試內容,充分展現開卷考試的優勢和價值。
(一)注重開放性試題的設計
很多學生會以為開放性試題就是“抄書”,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學生在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懶惰行為,以為這是開卷考試,不用過多學習和復習。在經濟學試卷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試題內容,挖掘學生的思維想法,展現學生的獨特思維能力和經濟問題處理能力,盡量少設計一些理論性、概念性的問題,這樣就會失去經濟學開卷考試的價值和作用。
(二)注意答案的多元性設計
開放性經濟學考試要注意答案的多元性設計,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和答題空間,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多學習、多創造,不要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更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經濟學分析能力。
(三)注意評分的科學性設計
分數是衡量學生答題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師在對學生的開放性經濟學試卷進行評分的過程中,要注意從文字表達是否準確、知識點運用是否得當、闡述是否合乎邏輯等多個角度對學生的試卷進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同時由3~5個教師進行評分,采取綜合評分的方式對試卷進行評定,避免試卷評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四、結束語
開卷考試能夠使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一些真實而客觀的經濟問題,展現學生獨特的經濟學思維能力和經濟事務處理能力,走出“死記硬背”的狹小空間,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真正體現經濟學教學的價值和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旺,李林,劉紅,閆巖,華琳,鄭衛英.醫用高等數學半開卷考試的利與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1,(04):54-58.
[2]鄭巖濱.初中實行開卷考試對高中教學的影響及對策——以歷史學科為例談開卷考試后的初高中銜接問題[J].考試周刊,2012,(05):123-124.
[3]劉志明,孫清瑞,王琴.高校擴招背景下開卷考試模式探討——以物理化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09):113-115.
[4]董國軍,遲關心,陶建國,宋寶玉.淺議半開卷考試方法實施效果——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科專業課考核的實證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41-43.
[5]張云潔.創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一次政史開卷考試復合式教研活動后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29-32.
[6]朱昌平,謝祖鋒,高遠,姚澄,殷明.高頻電路“閉卷”、“半開卷”、“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5):143-146.
[7]楊群芳,李淑紅,王喜周,張昊.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定向開放”考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J].繼續教育,2013,(10):32-34.
[8]上海商學院“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學教學方法研究”課題組,竇莉梅.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學教學方法問卷調研報告[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05):121-124.
[9]柴盈,何自力.論完全理性與有限理性——對現代經濟學理性假設的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