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董貴
在小學數學考試中,失分最多的就是計算題。計算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計算能力作為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貫穿小學數學教學全部內容的主線。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形式多樣,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計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尤其重要。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算得快的目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動、好勝心強,我們就應該多用游戲、比賽等方式進行訓練,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口算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口算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筆算能力。因此,通過口算訓練,可以促使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培養思維的敏捷性。但是,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訓練實現的。比如每節課前三分鐘采用開火車、搶答等游戲活動形式進行口算練習效果就非常不錯,對于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弄清算理
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學的關鍵。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發學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識。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同時,還應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提高為基本目標的。因此,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并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成敗,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運算符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要求他們計算時要認真仔細,還要做到:一要認真審題,二要專心校對,三要積極驗算,四要及時訂正。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我所帶班級中學生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寫出的數字似是而非,我便讓他們去練字、多看多寫,盡可能地使他們的書寫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錯題、不抄錯題。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五、總結錯誤,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通常經過練習訂正,都能逐步糾正,但很多學生最后的效果總不太理想,學生學得比較被動。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及時了解、收集筆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總結經驗和方法,并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誗編輯 楊兆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