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暉 虞志峰 佘記其
近年來,丹陽市科協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為準繩,以“大聯合、大協作”為推手,以“三服務一加強”為職責,以提高“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社區居民”五大人群科學素質為重點,融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釋放科普資源能量,打造民生服務工程,為丹陽市爭創“一化四城”、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開創了科普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釋放資源能量,擴大社會科普組織覆蓋面
為使科普工作深入丹陽市教育、衛生、農業、企業等各個領域,近年來,丹陽市科協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市科協現有干部職工11人,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2名,內設辦公室、普及部、學會部。一是社會組織全覆蓋。丹陽市現有1個全國百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個國家級科普示范基地、1個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2個省級科普示范基地、2個省級科普惠農服務站、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1所,省級科技示范基礎1所,鎮江市科技示范先進學校12所,丹陽市科技先進學校29所。4所社區科普學校,1所農村科普學校。農村科普“六個一”建設不斷加強,在全省得到推廣(各行政村配備科普員一名,建科普宣傳站一個,建科普宣傳欄1個,科普員聯系一個專業戶,每年開展特色科普活動一次,受贈一份《丹陽科普報》)。全市185個行政村、39個社區建有科普活動站(欄),建有科普電子屏31個(其中科協資助10個),鎮江級科普示范居委會9個,科普畫廊總長度260延米。辦有《丹陽科普專刊》、《科普視界》雜志和“丹陽科普網”,在報刊、電視、網站等媒體實現科普節目全覆蓋。科普專項經費達到2元/人。二是科普事業顯成效。近年來,丹陽市科協先后創建了科普示范基地、星級學會和科普示范鄉鎮,實施了農村科普致富工程、企業科普增效工程、青少年科普志趣工程、領導干部科普提高工程、社區科普文明工程。近幾年來,市科協被中國科協命名全國科普示范市,市科協歷年被評為江蘇省科協系統科普宣傳先進集體,在鎮江市科協系統考評中連續獲綜合先進。
二、發揮各方作用,打造五大科普惠民工程
丹陽市科協作為丹陽市委和市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丹陽市科協以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市為契機,以鞏固和擴大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成果為目標,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協會(學會)組織建設,為開展服務基層、科技咨詢、學術交流活動搭建了平臺,以“科技大蓬車”、“科普三創”為載體,開展了科技“三下鄉”、“科普七進”、科技周、科普日、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等科普品牌活動,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科普需求。
(一)以服務社會經濟為中心,打造科普惠民工程。為積極推進科技與生產應用相結合,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農技推廣等方面促成一批項目,為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經濟做出了貢獻。一是發揮科普的服務作用。近年來,丹陽市科協組織環保學會等相關科技專家,深入天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草藥種養植基地等,贈送指導資料,現場講解指導,提出可行性的指導建議,導墅鎮科協聯合鎮安全環保所舉辦了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培訓。二是發揮發揮老專家的建議作用。丹陽市環保學會針對丹陽市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江蘇示范區”的目標,組織編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推進“優化空間布局”、“產業轉型升級”、“自然生態修復”|“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化宣傳”、“生態制度創新”的建議;丹陽市老專家協會針對丹陽市實際情況與農業小組的科技人員進行“限制稻麥周年高產的因素及破解途徑”、“易健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上的推廣示范應用”立項調查研究,對癥下藥,提出建議,使農民接受、政府認可、社會推進,為本市糧食增產發揮作用。三是發揮學術交流的激勵作用。充分發揮學會的組織、人才、智力優勢,鼓勵科技工作者廣泛開展層次不同、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二)以服務“三農”為重心,打造農村科普致富工程。近年來,丹陽市科協調動種植養殖大戶、科技示范戶、龍頭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精心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佳和輻射能力強的示范村和科普示范基地。目前,丹陽市擁有全國優秀科普示范基地1個,省級優秀示范基地1個,省級科技示范基地1所,鎮江級科普示范居委會9個。
(三)以服務企業為核心,打造企業科普增效工程。在企業開展以“金橋工程”、“廠會協會”、“建言獻策”等活動,開展企業科普增效工程,其中“噴水織機廢水高效低耗循環回用項目”被評為省級示范項目。一是發揮學協會的力量作用。近年來,丹陽市科協新成立了丹陽市果業技術協會、丹陽市中藥材種養殖科技協會、丹陽市科普聯合會、丹陽市社區科普大學四個科協主管的學協會,學協會技術人員常常深入各自領域,親自指導各領域的技術,開展各類技術培訓。質量技術監督學會緊緊圍繞“計量科技與生活”這一主題,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知識送工廠;電鍍協會邀請高級工程師、環保專家來丹陽舉辦一系列培訓。二是發揮基地建設的帶動作用。去年,丹陽市科協投入50多萬元建成丹陽市白龍寺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在園區成立50平方米的科普宣傳工作站,建成500多平方米的專門用于科普的丹陽市生態科普基地,配備了專職科普講解員,除了搞好科普宣傳外,還免費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價格、農產品市場趨勢、農產品供求、科技咨詢等方面的信息查詢、信息發布服務,解決了產品銷路;去年,丹陽市又有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丹陽市氣象局、丹陽市青少年校外中心、田園圣樹均被命名為省科普教育基地。三是發揮推薦扶持的推動作用。為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扶持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去年,丹陽市科協推薦丹陽市后巷鎮管山村茶葉專業合作社、丹陽市杏虎村佰果園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丹陽市恒奇機械有限公司、江蘇正通宏泰股份有限公司、丹陽市華東興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5家報江蘇省科協科技創新性小微企業培育成長對象。僅去年,據不完全統計,各類科技、科普培訓300余次,申報科研項目30余個,引進新技術50余項,推廣新技術40余項,培訓實用技術農民3萬人次。
(四)以服務居民為軸心,打造社區科普文明工程。以創辦科普學校為龍頭,開展社區科普文明工程。一是發揮科協的協調作用。去年10月,丹陽市科協明確成立“丹陽市社區科普大學”,在各鎮區、云陽街道各社區組建分校,設立教務處等辦學機構,由各鎮區科協主席、社區居委會行政主任負責本校區具體教學工作的組織、安排和協調,確保每年教學活動不少于20次。二是發揮鎮區的配合作用。通過示范創建,創建單位都成立了科普工作班子和隊伍,建成了科普宣傳站、科普欄、電子科普屏,鎮區都建有科普學校、科普基地等科普宣傳陣地,開展了各類科普宣傳活動,覆蓋面達到轄區內單位的90%以上,參加活動和受益人數占人口的80%以上。通過創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丹陽市埤城鎮、皇塘鎮已建成省級科普示范鎮,其它鎮也通過考核驗收被命為丹陽市科普示范鎮,并獲得補助獎勵。三是發揮社區的參與作用。為鼓勵社區、行政村開展科普宣傳欄建設,積極開展優秀科普宣傳欄的評比獎勵活動。兩年來,丹陽市科協以“社區科普益民計劃”為抓手,開展優秀科普示范社區和優秀科普志愿者爭創活動,目前,丹陽市云陽街道辦事處云陽橋社區被鎮江市科協評為鎮江市優秀社區科普益民服務站,鳳美社區呂錫南被評為鎮江市優秀社區科普志愿者。
(五)以服務學生為垂心,打造青少年科普志趣工程。以金鑰匙競賽、科普文藝匯演等形式形展了系列活動,歷年獲省金鑰匙競賽先進單位稱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丹陽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中心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范學校”。一是發揮大聯合的作用。去年,丹陽市教育局、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下發《2013年丹陽市青少年科學教育意見》文件,要求全市各學校,堅持“曾及與提高并舉,曾及為主”的原則,領導親自過問和突出抓好科普教育、科技活動、隊伍建設等主要工作,制定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管理和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保障有力的科學教育制度。二是發揮科普的正能量作用。近年來,丹陽市科協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選題包括保健、自我防范、飲食等方面,這些選題貼近青少年生活,反映良好,此外,還選擇了結合科普宣傳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法進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三是發揮科普競賽活動的載體作用。去年以來,組織丹陽全市中小學生參加全國第28屆和省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丹中孔玲蕓創作的“氫氧燃料電池展板式教具”和第九中學韋威改進的“等離子揚聲器”,分別獲得全國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科教制作創新專項獎和青少年創新項目一等獎,中國科協主席獎、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9個獲省24屆科技創新一等獎,9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輔導員獲得了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
【作者單位:王晨暉:江蘇省丹陽市云陽街道辦事處
虞志峰:江蘇省丹陽市云陽街道辦事處
佘記其:江蘇省《鎮江日報》社丹陽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