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延南,王德強*,李芳遠,李忠琴
(1.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海南???70100;2.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為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鰻鱺總目、鰻鱺目、鰻鱺科、鰻鱺屬的一種,又稱鱸鰻,是世界上鰻鱺屬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1],北至韓國濟州島、東至小笠原群島、南至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西至非洲東海岸的納塔爾均有分布;在我國自錢塘江至海南省各江河水系中都有分布。
花鰻鱺因其市場價格是其他鰻鱺品種的3~5倍,備受養殖者的青睞,盲目的集約化養殖和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導致近幾年花鰻鱺養殖病害頻繁發生,經濟損失慘重。以往關于花鰻鱺的研究集中在其分類、地理分布、生活習性、資源調查等方面[2-6],而在花鰻鱺病害防治藥物的研究上極少。筆者以自主分離的花鰻鱺致病菌為研究基礎,選擇4種中藥和3種西藥采用瓊脂平板稀釋法,針對分離的3株花鰻鱺致病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以期為養殖戶提供科學、有效的病害防治理論依據。
1.1 試驗菌株 患病鰻鱺采至海南省??谑写笾缕禄狑~養殖場,從其內臟(肝臟、腎臟、脾臟等)器官分離、純化到3株病原菌,由廈門市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協助,通過生理生化和基因鑒定,3株病原菌分別確定為遲鈍愛德華氏菌(Sh1)、嗜水氣單胞菌(L2b)、威隆氣單胞菌(L2s)。
1.2 試驗藥材 中藥:虎杖(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簡稱 RPC);大黃(Rheum palmatum Linn.,簡稱RPL);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ill.,簡 稱 RCM);黃 連 (Coptis chinensis Franch,簡稱 CCF)。
西藥:氟苯尼考(Florfenicol)、阿莫西林(Amoxicillin)、強力霉素(Doxycycline hyclate tablets)。
1.3 中藥加工 首先,用中藥粉碎機粉碎至100目左右,然后放入超微粉碎機進一步粉碎,收集超微藥粉備用。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90%以上的顆粒粒徑大小為5~10μm。
1.4 菌懸液的制備 將保種的菌液接種于瓊脂平板上,置于28℃恒溫培養箱內培養20~24 h;挑取單個菌落劃線至新鮮斜面上,28℃下培養20~24 h后,用無菌生理鹽水將菌體沖洗下來,使用濁度儀將菌液濃度稀釋至107CFU/ml,即可作為藥敏試驗接種的菌懸液。
1.5 中草藥抑菌試驗 采用瓊脂稀釋法[7],以中草藥為溶質,以營養瓊脂培養基為溶劑,配制出2倍濃度梯度的藥敏培養基(除五倍子的稀釋梯度為 0.50、0.25、0.125、0.062 5、0.031 25、0.015 625 和0.007 812 5 mg/L;其他3 種中草藥的稀釋梯度為 64、32、16、8、4、2、1、0.5、0.25 和 0.125 mg/L)。藥敏培養基均經過高壓滅菌后倒平板,取已調好濃度的菌液2μl接種在含藥平板上,每個藥物梯度做3組平行試驗。將接種好的平板放置28℃培養箱培養24和48 h。
1.6 西藥抑菌試驗 首先用無菌水配置1 mg/ml西藥母液,然后以高壓滅菌后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為溶劑,采用二倍稀釋法配制不同濃度梯度的藥敏培養基(濃度梯度為25.6、12.8、6.4、3.2、1.6、0.8、0.4、0.2、0.1 和0.05 μg/L)。取已配制的菌液2μl接種在含藥平板上,每個藥物梯度做3組平行試驗。將接種好的平板放置28℃培養箱培養24和48 h。
1.7 結果觀察 以24 h無菌落形成的最低濃度為中藥對該菌株的最低抑菌濃度(MIC),以48 h藥板上無菌落形成的最低濃度為中藥對該菌株的最低殺菌濃度(MBC)。只有2個平行組的MIC值或MBC值一致時,才能界定為抑菌(殺菌)濃度,否則需要進行重復試驗。
2.1 中草藥對3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比較了4種中藥對養殖花鰻鱺3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由表1可知,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對3株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MIC值和MBC值相等或呈雙倍關系。其中,4種中草藥對Sh1菌株的MI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4種中草藥對Sh1菌株的MB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五倍子和黃連的MIC值和MBC值相同,大黃和虎杖的MBC值是MIC值的2倍。4種中草藥對L2b菌株的MI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4種中草藥對Sh1菌株的MB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五倍子、黃連和虎杖的MIC值和MBC值相同,大黃的MBC值是MIC值的2倍。4種中草藥對L2s菌株的MI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4種中草藥對Sh1菌株的MBC值:五倍子<大黃<黃連<虎杖,五倍子、大黃和黃連的MIC值和MBC值相同,而虎杖的MBC值是MIC值的2倍。

表1 不同中草藥3株病原菌的MIC和MBC mg/ml
2.2 西藥對3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比較了3種西藥對養殖花鰻鱺3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由表2可知,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和強力霉素對3株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強力霉素對Sh1菌株的MIC值最小,達到0.2μg/ml;其次是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對Sh1菌株的MIC值分別達到0.8和6.4μg/ml;阿莫西林和強力霉素的MBC值與MIC值相同,氟苯尼考的MBC值為25.6μg/ml。氟苯尼考對L2b菌株的MIC值最小,小于0.05μg/ml;其次是強力霉素、阿莫西林,對L2b菌株的MIC值分別為0.2和6.4 μg/ml;阿莫西林和強力霉素的MBC值與MIC值相同,氟苯尼考的MBC值與MIC值均小于0.05μg/ml。氟苯尼考對L2s菌株的MIC值最小,小于0.05μg/ml,其次是強力霉素、阿莫西林,對L2b菌株的MIC值分別為0.8和3.2μg/ml;阿莫西林和強力霉素的MBC值與MIC值相同,氟苯尼考的MBC值與MIC值均小于0.05 μg/ml。

表2 不同西藥對3株病原菌的MIC和MBC μg/ml
3.1 中藥對3株花鰻鱺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中草藥具有天然性、營養性、毒副作用小、無抗藥性等優點[8-9],其在水產養殖中的主要作用包括:防治疾病、增強免疫力;促進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存活率;減少應激作用,增加動物的耐受力等作用[10-12]。筆者研究了4種中草藥對3株花鰻鱺致病菌的MIC值和MBC值,其平均MIC值大小依次為虎杖>黃連>大黃>五倍子,平均MBC值大小依次為虎杖>黃連>大黃>五倍子。不同中草藥對同一菌株的抑制效果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不同中藥草其抑菌成分不同,如五倍子的主要抑菌成分為丙酮提取物[13];而黃連的主要抑菌成分為小檗堿[14]。另外,各試驗組中有些菌株的MIC值和MBC值略有不同,說明中草藥作用于該菌株時,其抑菌濃度和殺菌濃度不同,為今后生產與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3.2 西藥對3株花鰻鱺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臨床實踐表明,抗菌西藥對各種細菌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療效。該研究中3種抗菌西藥對3株花鰻鱺病原菌均具有較好的殺菌、抑菌效果,其平均MIC值大小依次為阿莫西林>強力霉素>氟苯尼考,平均MBC值大小依次為阿莫西林>強力霉素>氟苯尼考。但是,同種抗菌藥對不同菌株抑菌效果有所差異,氟苯尼考對Sh1抑制效果最差(MIC值為0.8μg/ml),強力霉素對L2s抑制效果最差(MIC值為0.8μg/ml),而阿莫西林則對Sh1和L2b抑制效果最差(MIC值為6.4μg/ml)。
該研究中4種中草藥和3種西藥對花鰻鱺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殺菌效果,但因抗生素經常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水產品藥物殘留等問題[15],建議在生產實踐中多使用中草藥或中西藥聯用,而中西藥聯用配伍比例有待下一步研究。
[1]李育培,權衡,盛曉灑,等.花鰻鱺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8(10):50-52.
[2]袁瑛,閔志勇.花鰻鱺的基礎生物學研究[J].水產科學,2005(9):29-31.
[3]齊興柱,尹紹武,婁甜甜,等.海南產花鰻鱺細胞色素b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97-401.
[4]李育培,權衡,盛曉灑,等.花鰻鱺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8(10):50-52.
[5]朱友芳,林鳳欽,王藝磊,等.3個花鰻鱺地理種群的AFLP分析[J].海洋科學,2011(8):83-88.
[6]羅鳴鐘,關瑞章,李忠琴,等.菲律賓花鰻鱺種類鑒別與形態差異分析[J].水產科學,2012(6):333-338.
[7]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562-565.
[8]農業部《新編漁藥手冊》編撰委員會.新編漁藥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317-318.
[9]梁用本.中草藥在防治魚病中的應用[J].漁業致富指南,2004(18):53.
[10]李順才,杜利強,安瑞永.水產動物中藥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及應用概況[J].水利漁業,2007,27(6):102-104.
[11]呂欣榮,肖克宇.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應用現狀[J].內陸水產,2007(9):29-31.
[12]溫周瑞,劉慧集,駱敏,等.中草藥對水產動物免疫作用研究進展[J].水利漁業,2004,24(2):1-3.
[13]王錦文,邊才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和殺菌活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6):6799-6800.
[14]吳蕊,許禮發.中藥制劑對大腸桿菌體外抑殺作用的研究進展[J].醫學動物防制,2008,24(5):352-354.
[15]萬夕河.水產養殖請慎用抗生素[J].科學養魚,20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