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侯 波,馬 健 (遼寧省撫順市氣象局,遼寧撫順113006)
雷暴是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地對流性天氣,常伴有強烈的陣雨或暴雨,有時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屬強對流天氣系統[1]。雷電災害被確定為目前中國十大自然災害之一。撫順地處長白山脈西側,東部為山區,西部為丘陵或平原,河流、山脈多為東西走向,由于太陽輻射使地面、近地面層迅速升溫,當有強冷空氣活動時,迎風坡抬升、山谷河流等特殊地形作用下產生較強的上升運動,易出現雷暴天氣[2]。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建筑的日益增多,雷擊事故帶來的損失和影響也越來越大。筆者在此對撫順地區近30年的雷暴活動特征進行統計分析,為進一步開展雷暴活動研究提供基礎性工作,對于開展雷電風險評估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撫順地區共有撫順站、清原站、新賓站3個國家基本氣象站,利用3個站1984~2013年的逐日雷暴觀測資料,采用數理統計、趨勢分析等方法對初雷暴日、終雷暴日、平均年雷暴日、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數和次數及雷暴的日、月、季節、年際等時空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總結。雷暴日指一天內有耳聞雷聲發生,無論幾次,均記為1個雷暴日;初雷暴日指一年中第一次發生雷暴的日期,終雷暴日指一年中最后一次發生雷暴的日期[3];年雷暴日指一年內雷暴日數的總和;雷暴月指發生過雷暴的月份;雷暴次數指有觀測記錄的雷暴出現的次數。
2.1 雷暴初終日分布特征 根據所選30年的資料統計分析(圖1),撫順地區初雷暴日一般發生于1~5月份,以4、5月為最多,最早出現于1970年1月17日,30年間1、3月均僅出現過一次,2月也僅出現過2次;終雷暴日一般發生于9~12月,以10、11月居多,最晚出現于2004年12月10日,30年間9、12月均僅出現過一次。

圖1 1984~2013年撫順地區初雷日(a)和終雷日(b)月分布情況
2.2 雷暴發生的月、季節分布特征 從撫順地區3個氣象 站1984~2013年30年間各月的雷暴日數和撫順地區近30年各月雷暴出現次數(圖2)可以看出,撫順地區全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數變化呈單峰型,峰值出現在6月,向兩側逐漸減少;1~12月份均有雷暴發生,尤以夏季6~8月份為最多,雷暴次數占全年的70.3%,其次為秋季9~11月份,雷暴次數占全年的15.6%,春季3~5月份雷暴次數占全年的14.0%,冬季12月份~次年2月份最少,占0.1%。這主要是因為夏季高溫潮濕,大量的暖濕氣流遇到弱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加上地形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局地強對流天氣,因而夏季雷暴出現頻率較高,冬季則是冷空氣占主導地位,故極少產生雷暴[4]。

圖2 1984~2013年撫順地區三站月雷暴日數(a)和撫順地區各月雷暴次數(b)
2.3 雷暴發生的日分布特征 為分析雷暴在一天中最易出現的時間,將一天劃分成4個不同的時段,統計1984~2013年間不同月份、不同時間段雷暴出現的次數[5]。從表1可以看出,雷暴主要發生在午后,也就是14:00~20:00,所占百分比為46.4%;其次是08:00~14:00,所占百分比為21.1%;02:00~08:00和20:00~次日02:00雷暴發生的次數相當,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6.5%和16.0%。從月份上看,雷暴在不同月份、不同時間段出現的規律沒有明顯區別,均以14:00~20:00為最多。可見,撫順地區下午至傍晚時段極易發生雷暴,尤其是夏季,應特別注意防范。

表1 1984~2013年撫順地區各月不同時間段雷暴出現次數 次
2.4 平均年雷暴日的年際變化特征 對某一年3個氣象站的年雷暴日取平均值,即得該年的撫順地區平均年雷暴日[1]。從撫順地區1984~2013年的平均年雷暴日年際變化(圖3)可以看出,撫順地區平均年雷暴日在20~44 d,但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為1986和2005年,為44 d;最少年為2007年,僅20 d;平均年雷暴日多集中在30~40 d,近9年(2005年以后)呈現總體震蕩減少的趨勢。

圖3 1984~2013年撫順地區平均年雷暴日年際變化
2.5 雷暴發生的空間分布特征 根據某一站30年的雷暴日總數計算出該站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數,定義為年平均雷暴日數(d/a),再根據某一站30年的雷暴總次數計算出該站平均每年的雷暴次數,定義為年平均雷暴次數(次/a)。從圖4可以看出,3個測站的年平均雷暴日數相當,年平均雷暴次數市區及撫順縣略多一些,東部山區(清原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略少一些。按照《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的劃分,年平均雷暴日數在25~40 d為多雷暴區[6],則撫順地區均屬于多雷暴區。

圖4 1984~2013年撫順地區雷暴活動空間分布
(1)撫順地區初雷暴日一般發生于1~5月份,4月最多;終雷暴日一般發生于9~12月,以10月最多。
(2)近30年撫順地區3個氣象站年平均雷暴日數及雷暴次數對比,市區及撫順縣多于東部山區。
(3)撫順地區近30年平均年雷暴日最多年44 d,最少年20 d,主要集中在30 ~40 d。
(4)撫順地區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出現,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份),占全年的70.3%,冬季極少出現,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征。全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數變化呈單峰型,峰值出現在6月,向兩側逐漸減少。從日變化來看,主要發生在14:00~20:00。
[1]陳雷,王寧,謝勇.近50年長春地區雷暴日統計特征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2(8):159 -160,171.
[2]劉玉鳳,富莎,李竹云.撫順地區雷暴活動特征及成因分析[J].遼寧氣象,2003,19(3):16 -17.
[3]陳麗,唐云起.伊春地區雷電活動特征及雷災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8):104.
[4]孫麗,李志江,李嵐,等.遼寧省雷暴日數的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0(1):59-62.
[5]何君濤,黃海智,林書壯.三亞市雷電活動特征及雷災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58-160.
[6]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