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乃軍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是我國優秀的工藝美術陶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宜興紫砂壺便是舉世公認的最佳茗飲器具。同時,紫砂壺集實用、藝術和人文于一體,又在長期的發展變化中,逐漸融入書畫、雕刻、金石等相關裝飾藝術元素,可謂內蘊豐富,令人鐘愛有加。
紫砂壺的美感源于多個層面,從最基礎的視覺美感到深層的內在共鳴,其往往綜合了造型、裝飾等可觀、可見的外在形象和可知、可感的思想內涵。外形和內涵構成了一把壺完整的藝術形態,而其美感的表達則依托于制作者的技術和文化修養。紫砂壺藝創作講究忠于內心,只有超越了形式和格局的束縛,藝術個性才能天馬行空,并且生發出豐富的意境,而天地自然、寰宇乾坤中的形形色色,無疑成為了藝術創作源源不斷的素材。紫砂壺“天象”(見圖1)便是以自然天象為主題而進行創作的一件作品,其造型厚重而端莊、胎質渾厚而凝練、裝飾生動而巧妙,流露出豐富的天象意境,引人入勝,現著重就造型、裝飾和意境對該壺的美感作一次解析。

圖1 天象壺
紫砂壺造型發展至今已日趨成熟,光器、花器、筋紋器“三分天下”,又各有借鑒與融合,雖然現代印象流派也已嶄露頭角,但“萬變不離其宗”。光器顧名思義便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的器型,這種干凈利落的風格,恰好迎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因而歷來備受世人喜愛。光器造型又可分為圓器和方器兩大類,這把“天象”紫砂壺的造型無疑屬于圓器范疇,并將圓器規則演繹得淋漓盡致。壺身形似一圓球,豐潤飽滿、氣度雍容;圓形薄蓋內嵌于壺口之中,不僅嚴絲合縫,且與壺身合為一體,更顯敦龐周正、雋永耐看;三彎壺嘴與大圈把前呼后應,其比例協調、轉折圓潤;一顆圓珠鈕置于蓋頂中央,使得整體風格顯而易見、柔中寓剛,惹人愛不釋手。“天象壺”整體造型骨肉亭勻,各部位配置和諧自然,尤其彰顯出一種厚重端莊之美,震懾人心,充分詮釋著圓器“圓、穩、勻、正”的造型特征。
裝飾是紫砂壺藝的另一重要表現手法,以此達到渲染意境、畫龍點睛的作用。“天象壺”中的裝飾手法無疑起到了這樣的效果,特色鮮明的冰裂紋和惟妙惟肖的絞泥云紋將整把壺的美感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壺身腹部巧妙地裝飾一圈冰裂紋,其形狀似冰塊自然龜裂而形成的樣式,線條開裂處宛若天成,毫無矯揉之感,雖沒有一處是相同的,卻逼真形象,對溫度、濕度及線條雕琢等技術手法的運用已爐火純青,渾厚的冰裂紋好似混沌的乾坤寰宇,營造出造世之初的迷茫氣息。壺身上自然拉伸的金黃色絞泥云裝飾,則更將天象之壯闊美觀表現得極為雅致,絞泥是紫砂裝飾中極具難度和表現效果的一種,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色澤的泥料相絞和,形成所要求的肌理效果設計。此處將金黃色泥與本色胎泥相絞和,其視覺效果十分精美,仿若天邊飄逸的云霞折射著太陽的光芒,給人以宇宙天地深沉博大之感,配合天象這一主題,呈自然之趣,其所形成的深刻意境更給人以聯想,賦予作品更深的內涵,增強了整體形式美感,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引人入勝。
文化意境是紫砂壺最終超脫器皿范疇而上升為高雅藝術品的必經途徑,以人文內容優化藝術形象,將更進一步地抒發一把壺的文化精髓。天象是指古代對天空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泛稱,《易·系辭上》:“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指古人常用天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等來占吉兇,可見天象與人類的生活,以及最原始文化形態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壺里乾坤大,古人將壺比作乾坤,天地自然和人性都在一壺一茶中優雅綻放,而“天象壺”無疑將這一意境表現得更為突出,提升了整把壺的文化含量,并以天象為主旨引人深思,這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意境之美賦予人強烈的思維感知,從而不僅讀一壺,更讀一心境,達到人與壺的深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