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霞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作為中國工藝美術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豐富的造型與裝飾形式,更將厚重的民俗文化元素集于一體,充滿了濃厚的民風特色,是極具東方色彩和文化氣息的高雅藝術品。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宜興紫砂相輔相成,為紫砂壺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題材,并通過歷代制壺藝人的提煉創新,以紫砂語言的形式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文化意境。
吉祥文化是家喻戶曉的民俗文化,它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變遷與發展,滲透到了人們生活之中,它所折射出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生活觀念及價值觀念。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它的內容覆蓋極為廣泛,自古以來,與此相關的書畫、雕塑、文學作品便不盡其數,并已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直接預示著人們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樸實愿望和簡單訴求。紫砂壺無疑是吉祥文化的延續形式之一,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更是不計其數,這把名叫“吉祥如意”(見圖1)的紫砂壺便是其一,該壺以直接的命名直達主旨,通過造型架構和如意圖案元素,升華了作品的文化主旨,現以此壺為例,解讀意蘊淳雅的“吉祥如意壺”,感受祥瑞美好的生活氛圍。

圖1 吉祥如意壺
紫砂壺造型豐富,講究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做到“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并且大致上有圓器、方器、花器和筋紋器之分,“吉祥如意壺”整體以圓器為主,壺身、流、把都設計成圓形,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尤其在線與面的轉換中,達到柔中寓剛、圓中有變、有骨有肉、骨肉亭勻的視覺效果。同時,此壺在細節上又做了強化處理,依據傳統經典壺型“桑扁壺”為基礎,通過改良優化使之更具風韻。“桑扁壺”首創于清代,壺型雖小,色式俱佳,一直頗受玩壺人喜愛,“吉祥如意壺”在造型上隨處可見其影子,端莊樸拙而富有新意,氣韻毫不遜色。此壺壺身上豐下斂,通體勻稱,幾乎不見變化,壺肩處圓潤,形成下滑的質感,壺底部一圈以股線裝飾,使之更顯厚而不重的靈動氣質;直流嘴如珠炮噴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斷水極其利索;圈形壺柄略顯方形,與壺嘴相呼應,大氣得體;平蓋壓口,子母線咬合緊密,大口蓋便于茶葉進出,略深的壺身便于茶葉舒展,茶香飄溢,從而極具實用性與觀賞性,其直爽利索的特征與整壺融為一體,不僅于傳統中求新意,更于端莊中自成超脫氣派,于質樸中獨具風流雅韻。整把壺營造出了美好和安定的氣息,帶給人內心的平靜、滿足與祥和之感。
吉祥文化大多通過象征性事物來升華和表達,中國傳統吉祥物中有不少與年節相關的,其中的“如意”即為家喻戶曉的吉祥物。“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多呈S形,類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狀,被人們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自古便深受大眾的喜愛,更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的文房賞玩物件,世事變遷,“如意”雖已退出了人們日常生活而成為古玩之屬,但其也因姊妹藝術形式的滲透融合而呈現出異樣光彩。作為吉祥的象征,以“如意”為原形的“如意紋”裝飾一直是紫砂壺藝常見的裝飾內容,這把“吉祥如意壺”無疑將這一紋飾的藝術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生趣而引人注目。壺蓋面的平面空間無疑為裝飾提供了平臺,五個“如意紋”好似五朵云彩貼飾于蓋面上,而壺鈕則又是一個完整的“如意”立于蓋面中央,六個“如意”寓意著“六六大順”、“吉祥如意”等美好情懷,妙不可言。在形態上,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其大小和風格均一致,布局均勻合理,整體協調和諧,虛實空間效果極佳,“如意”的凹凸質感、線條轉折等無不惟妙惟肖、生動逼真,可謂畫龍點睛,直達主題。
紫砂壺藝是一門富有情感的藝術,當藝術構思和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入壺藝形象時,它所表達的精神或情感內涵是超越器物本身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緣由,紫砂壺歷來才在世人心目中占據有重要的地位。這把意蘊淳雅的“吉祥如意壺”便充分地將傳統吉祥文化元素注入壺中,將人類情感中代表美好、幸福、祥瑞等樸素的心愿映照在一壺天地里,使之富有了深刻的人文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