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生 張微
摘 要: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來開展實施,需要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教育和研究。目前,各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和咨詢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文章從心理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鑒理論依據的角度,探討心理學如何從宏觀和微觀視域下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鑒提供路徑選擇,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體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5-0078-03
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來開展實施,需要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教育和研究。目前,各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和咨詢技術越來越多的地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但心理學方法如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鑒和補充,如何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上解構這種借鑒,還需進一步準確定位和精細研究,以期使心理學方法更科學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體系。
一、心理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借鑒的理論依據
1.二者在方法論一般特點層次的相對可接近性
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各自學科獨特的特點外,從更高層次看還應共同具有方法論的一般特點:第一,系統性。無論是心理學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都不是一門孤立、單一的學科,正相反,兩門學科都包含了一套縱橫交錯的動態系統。動態的系統既為兩門學科建構出抽象的架構,又為兩者貫徹了相近的原則。第二,概括性。對于研究人類心理活動的規律的心理學來說,只有高度抽象出人類的人格、動機、氣質、性格等特質,才能得出適用于人類的一般性規律。而對于以解決人類實踐活動中的立場、觀點等各項思想問題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對概念的概括與總結是工具也是基本功,抽象又恰當的概括有助于學者對人類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進行歸納與總結。第三,創造性。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門可包容的多元化研究,同時,它們又是有獨特世界觀、技術、工具的學科。它們具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這就是創造性,這種特性為兩者的相互借鑒提供了可能。從方法論的一般特點層次來說,二者雖然具有各種差異和研究路徑方面的不同,但終究是殊途同歸,具有相互借鑒的空間。
2.二者研究對象的一致性提供了借鑒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內容,而是著重探討人們如何掌握和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規律”[1],這個過程必然涉及內化、外化、反饋與調節等多個環節,涉及人們知、情、信、意、行的培養,面臨著由內在觀念轉變為外在行為的不可規約性和不可度量性。心理學雖然是獨立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另外一門成熟學科,但是與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一致性。“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動紛繁復雜,表現形式豐富多樣”[2],同樣需要面對研究對象的復雜多樣性,關注人的整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研究方法注重客觀性、實證性和精細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提供不同的解題思路和全新的方法理論。
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呼喚給予了二者借鑒空間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在側重于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和政治功能的同時,將“以人為本”提升到了方法論高度,因方法聯結著主客觀、理論與實踐,于是研究者們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方法論研究最有效地實現外在的社會、政治性功利目標,而非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研究者們開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論的“人學”需要,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指導下,借鑒西方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發出了“創建科學化人本化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3]的呼喚。
二、心理學宏觀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鑒路徑選擇
1.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并重方向的選擇
思辨研究是從直觀經驗出發對概念或命題進行歸納或演繹推理,以期認識事物本質的研究方式。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主要依靠思辨研究方式對基本概念、范疇進行分析探討,尋找其內在規律性,構建方法論的整體理論框架,弊端是背離了其實踐和應用的基本性征,使研究的發展流于思維層面。心理學實證研究強調以調查、觀察和實驗研究等經驗事實為手段獲得數據材料,從個別到一般地歸納,形成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的結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證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教育過程中各因素及其關系進行調查、觀察、實驗獲取有關數據材料,經過系統整理和分析得出結論,獲得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的認識。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多來自社會現實的難題。傳統的思辨研究過多依賴研究主體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容易先入為主和產生慣性,加之與實踐應用結合不緊密,甚至脫離實際,難以獨力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問題,因此增強實證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也是學科往實處發展的需要。要給予實證研究更多實質性的重視,在方法論中形成實證研究與思辨研究兩大范式并重的態勢,使實證研究與思辨研究相結合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
2.心理學現象學提供借鑒的選擇
現象學和實證主義是西方現代心理學兩大方法論,在研究方法、對象、任務及價值等方面都有差異,心理學現象學是人本心理學主張的研究方法,強調人的主動性和主觀性,把握人的心理整體,更關心人的價值,以樂觀積極的方式看待人的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塑形和改造人的思想世界,使人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推進一定社會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化過程”[4]。這種過程是“以人為中心、為了人且依靠人”[5],與心理學現象學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重構選擇上,心理學現象學不失為一個可以思考的重構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理論基礎部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目標內容的制定可以更加關注人,以減弱當下的“灌輸式”方法,重視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在充滿價值沖突和道德困境的市場經濟社會中提高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擢升人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培養特定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
3.心理學整合視野方法發展提供借鑒的選擇
心理學不斷變更的研究對象從未跳脫人的范圍,促生出心理學的整合視野,使心理學自身朝向更為寬廣的領域發展。彭運石認為“從包容中見胸襟,從定位中顯邊界,從融合中現整體,則是心理學整合視野的具體內容”[6],包容體現從各種研究方法到學派理論的涵蓋,包括去粗取精的部分真理,完全適宜或者部分適宜人的發展規律的方法、理論等方面,這是基礎;定位則是要依據人的本性來判斷方法、理論、學派的有效條件,嚴格界定其合理存在的范圍;融合為補充方法、理論及學派的不足,從而建立相互聯系的橋梁來構建整體。
心理學整合視野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提供開闊的視角和填補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吸收借鑒多種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理論和研究方法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自然是綜合多元化發展,吸收借鑒了諸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以寬廣的胸襟包容多學科的同時,也要明確自身的學科特點及目標,兼顧自己的科學性、靈活性以及規范性,在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中,不能迷失,準確地把握自身的方法論定位,從而在融合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體系。
三、心理學微觀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鑒路徑選擇
1.人本心理學技術的應用是借鑒的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初將心理咨詢技術嘗試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時,常常感到許多概念模糊在一起,在沒有具體實踐和參考案例的前提下,很難分清楚各種技能的區別,應用更是無從談起。要實現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在實踐操作中分層次、分情況區分相關概念,才能夠深諳其區別,感受到各種技術在不同情況下發揮的不同作用。例如心理咨詢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最容易產生技術應用混淆環節是實踐心理咨詢參與技能中的內容反應和情感反應與心理咨詢影響技能中的內容表達和情感表達的區別,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切實地感受不同的咨詢情境,則很難區分前者是咨詢師反應求助者敘述中的敘述內容和情感內容,而后者是表達咨詢師自己的意見及其喜怒哀樂和感受,以及是如何敘述和表達的。咨詢技術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許多時候需要綜合使用,相映成趣,因此就更需要了如指掌,才能最后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2.心理學方法的本土化是借鑒的重要環節
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活動為研究對象,人的心理活動是具體的,受制于特定文化傳統,用西化的心理學研究中國文化情境中的現實問題必然缺乏可信性和有效性。我國研究者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楊國樞先生曾在方法論原則層面有過 “本土契合性”的概念表述,簡單地說,如果研究者的研究活動和成果與被研究者的心理、行為及其生態、經濟、社會、文化、歷史脈絡密切或高度調和,那么該研究就具有“本土契合性”,應屬本土化的研究。
心理現象和其他現象一樣,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體現方式都是發展變化的,在吸收借鑒心理學方法的長處和優勢的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顯得尤為重要。馬斯洛認為從教育、咨詢以及幫助成人充分發展自己這一方面來看,心理咨詢這種交流方式也許比通常那種教師利用黑板與我們進行的交流更為合適,但單單讓受眾接受理解心理學操作技術的科學脈絡和衍生依據,就需要一個有科學認識指導的相應歷史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就是一個復雜的本土化過程。
本土化的前提是客觀審視心理學技術的應用,但這種重視不是指拋棄以尊重和真誠為前提的情感交流,而單純重視技術,反而是將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操作方法融入到咨詢技術的應用中,才能使技術的細化恰到好處。
3.心理學定性定量方法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益補充
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研究范式注重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經典理論,通過定性分析方法,在自身固定向度的思想基礎上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應用空間,但是,定性分析是一種宏觀視角下的價值衡量,可能會出現過程籠統、結論模糊不清等問題,其結果也容易帶有主觀性和任意性。正如恩格斯曾經說過:“任何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了數學之后,才算達到完善的地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包括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7]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關注于宏觀層面以及主觀性較強,缺少對精確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使用和研究。心理學具有自己的實驗、統計數據描述和分析方法、問卷以及調查法等,能科學運用量化指標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果借鑒心理學實證主義研究方法,通過精確量化的邏輯鏈條的建構,從而在尊重和重視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精確量化的邏輯鏈條的嚴密銜接來建構科學可行的證據,來還原、證實或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事實的真相,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檢驗更趨于理性化、客觀化、科學化。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和決策過程中先利用定量方法嚴格控制相關影響的發生,只提供與研究密切相關的信息選項,同時可以營造出專業信任的氣氛,將參與者的影響降到最低,之后再利用定性方法進行后期的訪談了解參與者當時的相關心理意識狀態,再加以排除,這種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的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體現出以問題為中心的新型研究策略。
四、總結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方法體系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學科的有機結合,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鑒心理學科理論和實踐成果,更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和發展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形成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1] 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6.
[2] 梁寧建.心理學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
[3] 宋德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解讀[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130.
[4] 余亞平.思想政治教育學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歐彥伶.論思想政治教育人學范式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
[6] 彭運石.人的消解與重構[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92.
[7] 戴鋼書.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量化方法[J].學校思想教育,1989(4):40-42.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