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萍++杜海軍 徐博文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隊伍建設對該課程在大學生中的普及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對黑龍江省部分高校調查,提出該課程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對策:多管齊下,提高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綜合素質;精益求精,創新中特理論教育方式方法;以人為本,解決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后顧之憂。
關鍵詞:高校中特理論課程; 教師隊伍建設;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5-0069-04
我國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中特理論)是通過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實踐歷程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的廣泛宣傳,幫助大學生們明確世情、國情、黨情,堅定對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該課程教師隊伍現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對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提高該宣傳工作的成效。
一、我國高校“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現狀分析
中特理論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一一門向大學生廣泛宣傳和普及國家相關大政方針及其歷史沿革的課程,該課程教師作為培養懂國情、知天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體之一,其隊伍建設問題近年來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積極關注,但是至今仍存留些許問題。
1.一些學生對課程深度、廣度要求提高,教師教學壓力大
2011年,教育部通過對全國140所高校25000余名學生調查表明,廣大高校學生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隨著信息獲取的日益簡捷,近幾年來,高校學生對該課程教師課堂授課的內容、方式、方法的要求也逐年提高。2013年課題組對黑龍江省部分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進行了走訪,并做了相關問卷調查,其中有超過68%的學生認為中特理論教師講解膚淺,有約15%的學生表示因不滿意教師授課方式而逃課;26.4%的學生認為,這一課程自學即可,無需教師重復講解一知半解的內容;有13.8%的學生對該課程學習持無所謂的態度;有95%的教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對課程要求高,越來越難教,其中有17.4%的教師選擇浮皮潦草的講解課程,放棄深入探究理論。在走訪部分高校的中特理論課堂時,課題組發現,個別院校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著自己的事情,其中一半以上在玩手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堅持認真聽講。
中特理論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師生不良互動導致學生們日益輕視該課程,他們對課程要求的提高以及消極的學習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授課熱情和備課積極性。
2.一些領導管理落實不到位,教學團隊松散
當前我國高校本科教學中,唯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國家、省市層面對相關任課教師組織專門集中培訓,并下大力氣狠抓課程、教材、教師隊伍建設等工作,但是在各高校對具體工作的落實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無法創造即時利益的中特理論課程及師資隊伍建設往往被學校領導冷落。調查數據顯示,有89.3%的一線教師認為78%的主管領導們對該課程建設缺乏持久的支持和鼓勵,對學生的培養也沒有統一、系統、扎實的管理。這樣就導致了部分教師對工作失去動力,不會耗時關注時局變化來增補或刪除授課內容,而是固步自封,幾年如一日地捧著一份電子課件授課;94.6%的教師表示迫于評職稱、完成發文章任務等,利用大部分時間從事理論研究,很難全身投入教學教法的改革上來,更談不上教學團隊的建構。在訪談中,課題組了解到,從事中特理論課程的教師的科研領域也不同,很難形成團隊研究的風氣,某些教師的項目申請下來后,基本都是自己或其碩士生、博士生共同完成實際工作,其他參與或掛名的教師不起任何作用。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們對教學工作的開展。
3.個別教師自身對課程認識不夠,政治信念不足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特理論旨在提高大學生們政治素養并堅定他們的共產主義信念,這樣的責任和使命要求教師必須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充滿自信。
然而,在調查中課題組發現,有51%的教師對課程認識不夠,政治信念不足。部分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頗有微詞,尤其是對中特理論的內容缺乏信心。在經濟浪潮席卷社會各個角落的當下,部分教師忘記該課程所承擔的歷史責任與光榮使命,把這份教育工作權當做生活工具、謀生手段,不安心工作,缺乏對學生思想狀況、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深入了解。在對課程本身沒有足夠的認識,對中特理論缺乏認同的情況下,教師們的政治底氣自然不足,也就很難在課堂上把理論講透、講深,更談不上講得引人入勝,使學生們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
4.一些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專業性不強,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鄧小平同志早就強調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中特理論的教育也是如此,調查中100%的教師表示中特理論和其他思想政治課程最大的區別在于內容龐雜,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領域,這不僅需要教師研究領域廣泛,而且理論功底要深厚,這對于從事講授該課程的教師而言是一大難題。80%的管理者表示47.5%的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相對科研力量薄弱、缺失國際視野。
此外,對于文科類課程,人們都認為但凡接受過人文社科教育的人都能講授,調查表明,絕大多數高校存在黨政干部、其他專業教師講授中特理論的現象。事實上,對于縱跨歷史與現實,橫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內容的中特理論,缺少專業知識的根基,缺乏必要的政治素養、時代氣息和對國際時事熱點問題的興趣的教師是很難把它講好的,更談不上將其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二、原因分析
1.新媒體時代下的不良信息影響
21世紀的今天,網絡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隨著互聯網、微信等各種信息平臺的日益普及,不良的意識形態和多元思想文化等信息懷揣各自目的,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對網絡使用者進行風暴式的洗腦、誘導。高校大學生群體相對缺乏分辨能力、較易輕信他人,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個人、集團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大學生中出現“理想信念的動搖,造成了精神上的‘缺鈣……拋棄了遠大理想……精神空虛……價值虛無,甚至以批評嘲諷馬克思主義為‘樂事”[2];再加上一些推波助瀾的所謂“公知”和部分媒體對社會的不良現象、黑暗面等過分夸大,部分高校拜金、“憤青”學生,甚至教師開始懷疑甚至否定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和理論,不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學生們對中特理論課程的內容、價值導向存在個別的偏見,甚至是抵觸的情緒,而部分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白天在課堂講授理論,晚上就在網絡上扮演“公知”的角色,對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歪曲事實的抨擊,極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公開講授與中特理論相悖的觀點。這些現象很大程度影響了大學生們以及其他教師對中特理論的熱情。
2.中特理論課在人才培養定向中的尷尬
在2010年5月舉行的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來自世界各高校的校長對國際人才標準進行了研討,旨在強調高校建設務必關注人才培養的定向問題[3]。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培養任務不能全部歸給大學或某一課程,人才培養是個綜合的過程,它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和個人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言,我國高校培養的人才應該能夠在國際多元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錯在一起的時代背景下,積極抵制國際間的政治霸權、經濟剝削以及文化壟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唯獨要屬中特理論擔負著這一培養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均過硬的人才的歷史使命。然而,很多學校的中特理論課程負責人忽視了這一點,硬生生把這一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需要單一掛起鉤來,試圖充分“挖掘”其培養社會分工中某領域高級技師功的功能,導致該課程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
3.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的認識不足
國內當前,不僅僅是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還有大部分學生、社會群眾等認為我國學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學校教育而言,是特有的,其目的完全在于政治方面的需要,事實上并非如此。筆者對美、英不同等級的高校所開設的政治課程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美、英各級別大學的政治教育目標分別是:
由此可見,美英高校政治教育的宗旨都是培養對本國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人才,如下所示:
不僅如此,德國的以維護憲法為宗旨的“政治教育課”、法國的“共和國公民的倫理與道德課程”、韓國的倫理道德與人文政治課、新加坡的強化國家意識和東方價值觀的課程、日本的“修身課”等等都在試圖培養學生們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認同感,并積極維護某一階級或階層對社會的統治或管理。
4.中特教師自身理論功底和實踐體驗的缺乏
中特理論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的課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總結出來并以之指導實踐的理論。要想講好中特理論,就必須要求中特教師有過或者充分了解運用中特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或者精通一些典型案例,否則會使學生覺得中特理論枯燥,乃至“假大空”。當前,部分中特理論課程教師雖然不再照本宣科,但是課堂上展示的案例,不能做到每一個都是精品,由于缺乏理論功底和自身實踐體驗,自然很難將案例講得生動、透徹,久而久之,學生覺得理論本身虛假,甚至對其反感。
5.針對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的各種保障的缺失
目前,國內部分高校針對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的教學、科研保障稍有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缺乏團隊支撐。雖然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教研室負責領導統一授課安排,并配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但是在實際授課中,各教師還是憑借各自經驗、擅長的領域、專業進行“單兵作戰”,授課內容參差不齊、效果自然也千差萬別。另一方面是,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缺乏必要的科研、實踐教學等方面的物質保障。中特理論課程的相關雜志少、文章不容易發表,因此立項也十分困難,經費少得可憐,甚至為零,教師搞科研、謀創新必須冒著一些損失經濟利益的風險。同時由于師資力量缺乏,大班級授課的現象普遍存在,黑龍江省75%的高校中特理論班級學生在100人以上,87%的高校在80人以上,帶領這樣的大型班級進行實踐調研的各種費用是很難解決的,同時要抽出時間搞科研也是很不容易的。
三、解決對策
1.多管齊下,加強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綜合素質
第一,提高中特理論課程教師隊伍的準入門檻,探索實施教師專職化。在招收新的中特理論課程教師時,要對其進行全方面的考核和評估,確保每一個新入職的中特教師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良好的教師基本素養,也必須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能夠向學生普及理論知識的同時,傳遞社會正能量。有條件的院校可以放松相關教師職稱評定限制,積極探索實施教師的專職化,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
第二,加強對中特理論課程教師隊伍的監督,探索建立專門的教師考核和評估機制,適當引入淘汰機制。加強對中特理論課程教師隊伍的監督,就要形成不同層面的監督體系,例如由國家或省市相關部門加強對各高校中特理論課程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監督,不定期進行檢查、抽查;由各高校從學校層面重視和加強對中特理論課授課教研室制定教學計劃等工作的監督;由中特理論教研室或者其所屬學院具體實施對各教師的監督、考核。對于一定次數考核不合格的相關教師進行幫助,實在不勝任的教師可以勸其轉授其他課程或從事其他崗位。
第三,有效組織和利用各項培訓、比賽、評比活動,持續激勵中特理論課程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積極性。當前,各省市負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相關部門都在積極著手實施該項措施。例如近年來,黑龍江省教育廳就積極對全省中特理論課程教師集中培訓、定點考察、定期組織教學、科研比賽以及各類評比活動。2013年組織多次黑龍江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獎賽,2014年開展了各高校間的互相聽課活動,這些活動雖個別流于形式,例如聽課教師基本都是退休老教師擔當的督導,聽課后的所得不能及時反饋給一線教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動目標的有效實現。但是無論如何,持久開展這些活動必定會促動教師們認真備課、講課的積極性。
2.精益求精,創新中特理論教學的方式、方法
第一,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中特理論課程團隊。年輕教師有想法、有創意更了解新時代的變化,年長的教師有經驗、有方法更了解課程建設的需要,他們共同組成一個團隊能夠互相取長補短。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團隊”,不僅要有年齡層的差別,也要有不同的分工協作,比如有的老師專門負責搜集資料、更新案例、準備課件等,上課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專門負責培訓年輕教師以及給學生授課、研究充實中特理論課內容等。在團隊成員的集思廣益下,必定有新的方法和優秀的教學理念的產生。比如:清華大學該課程五人組在劉美珣教授的領導下,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些概念、原則、結論,而應是一種理論思維,是觀察世界、觀察當代中國的基本立場、觀點及方法”;中國礦業大學課程組于2009年五月,開展了“三進”工作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強調從教書到育人,從入耳、入腦到入心。有關管理部門可以對該類型團隊進行統一的考核、激勵,這樣能夠加速這種團隊的發展。
第二,探索構建授課規范化流程,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在著名的哈軍工時代,每一位哈軍工的教員都有著統一規范化的授課模式,一堂課絕不多一句沒必要的話,但是卻能把知識點都覆蓋到,而且講得透徹,這種授課方式雖然不一定適合文科類課程的講授,但是對這一規范化、高效率的授課模式進行深入研究能夠對中特理論課程建設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借鑒作用。
第三,促進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積極進行實踐體驗。經費充裕的院校可以組織教師參加一些參觀、考察活動,或者組織一些下基層集體調研等活動。經費不足的院校可以邀請一些走在社會主義建設前沿的工作者、專家、學者來校給教師分享經驗或者研究成果。國家和各省市相關機構也可以定期組織高層次的論壇、沙龍,或者利用新媒體組建全國范圍內的中特理論課教師溝通、交流平臺,例如建立微博、微信群等,擴充實踐積累的同時,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教師的思想引導工作。[4]
3.以人為本,解決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后顧之憂
配合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專職化的措施,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提高相關教師待遇,減輕他們教學以外的科研和評職稱的壓力。在沒有條件實施中特理論課程教師專職化的高校,可以適當減輕中特理論課教師其它課程的壓力,同時提高中特理論課程的課時費。只有扎實重視中特理論課程教師的精神和物質需要,努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抓好這一課程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可靠的、頂用的人才。
綜上所述,隨著世界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在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乃至意識形態領域等方面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關系我國乃至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5]積極推進我國高校中特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對發揮中特理論的魅力,提高中特理論教學的時效性必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2011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大學生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N].人民日報,2011-07-01.
[2] 吉方平.補一補“信仰之鈣”[N].人民日報,20130-09-06.
[3] 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今天,大學怎樣培養人才[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5/06/c_1277074.htm.
[4] 周先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形勢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74.
[5] 江澤民.在中國文聯第七期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J].人民日報,2001-12-19.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