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裴菁菁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當今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農村養老服務問題集中表現于四個方面: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能力減退,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本文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山西省臨猗縣角杯鄉為例,深入剖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以期促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關鍵詞:居家養老;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1
一、臨猗縣角杯鄉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2013年以來,臨猗縣積極探索推廣“政府主導、村級主辦、社會支持、群眾參與、家庭分擔”的農村養老模式,大面積鋪開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程。目前,臨猗縣已有26所日間照料中心投入運行,其中角杯鄉共有2所日間照料中心試點,另外有1所專門的養老院提供全日制的養老服務。角杯鄉目前的日間照料中心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農村居民參與率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隊伍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具體歸納總結如下:
(一)服務建設設施不足
與臨猗縣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建設設施相比,角杯鄉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建設設施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角杯鄉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設備不健全。如表1所示,角杯鄉日間照料中心的兩個試點均缺乏洗滌設備和空調設備;第二,角杯鄉老年人對服務設施的人均擁有率較低。以健身器材為例,角杯鄉農村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人均健身器材擁有率低于臨猗縣平均水平(見表2),角杯鄉農村日間照料服務中心人均服務設施擁有率較低。
(二)居民參與率低
農村居家養老在角杯鄉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制度不健全,必要的設施設備不完善,農村居民參與率低。在已開始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的石彪村和角杯村,僅有7%的老人參與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到日間照料中心接受服務,而目前運城市投入運營的農村日間照料中心的平均參與率為20%,與平均水平相差13個百分點。
二、臨猗縣角杯鄉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資金來源有限,養老建設滯后
在農民個人上交方面,農民由于個人收入不足,用于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資金有限。農村居民收入按照收入來源可分為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角杯鄉農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臨猗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由于農業的產業弱質性和人多地少的現實資源約束,使得以農業收入為主的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無法保障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第二,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只有依靠銀行存款,銀行存款利率低,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微乎其微。第三,農村地區的轉移性收入主要是依靠國家的惠農政策,主要有退耕還林還草收入和糧食補貼,但是角杯鄉人均耕地面積不足3畝,轉移性收入有限。
(二)薪酬待遇微薄、社會認可程度低
薪酬待遇低,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來吸收專業服務人員。人力資源理論中,薪酬是指員工為提供勞動而得到的各種貨幣與實物報酬的總和。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工資、勞動分紅和福利。而目前在臨猗縣角杯鄉的日間照料中心,服務人員的薪酬僅僅只有工資這一項,且每月工資僅為1300元,遠低于全國平均的2000-2500元。這樣使得專業服務人員更容易流向大城市,愿意留在農村地區服務的專業人員少之又少。
(三)準入門檻低,服務水平低
首先,服務人員準入門檻低,既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明確的文憑限制,因此從事該工作的主要群體為下崗失業人員、農村閑暇人員以及部分退休人員,低門檻使得服務人員的來源更為廣泛,但在客觀上也造成了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其次,臨猗縣目前對服務人員采取的是政府培訓,培訓內容大都集中于基本護理技能的培訓,缺乏職業道德和心理護理方面的內容培訓,內容不完善,專業服務容易失準。
薪酬沒有吸引力,社會認可程度低,服務人員數量不足,再加上服務人員準入門檻低,培訓體系的不完善,使得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低,愿意來農村服務的專業服務人員就越來越緊缺。
三、對策建議
居家養老在我國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是很正常的,針對在角杯鄉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試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來促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取得進一步發展。
(一)拓寬籌資渠道,整合養老資金
目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資金來源不穩定,資金規模小嚴重制約了養老服務的發展。同時農民收入水平低也拖了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后腿。因此,拓寬籌資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緩解資金量不足的有效辦法。
(二)重視專業素養,提高服務水平
首先,要提高專業服務人員的準入門檻,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服務質量好、專業水平高的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其次,豐富培訓內容和方式。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可以分為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崗前培訓確保從業者具備基本的老年護理知識與技能,在崗培訓應注重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更深一級的崗位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9]。最后,加強培訓規劃,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
參考文獻:
[1]李文娜.我國農村居家養老發展問題探析[D].武漢科技大學,2011.
[2]徐寒冰.城市居家養老的社區服務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3]黨新民.農村政策傳播模式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4]張寶義,呂彥方.天津市民辦養老機構基本現狀的調查[J].社會工作,2006,(2):53-55.
[5]張慧,郝勇,周淑芬,張曼.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10:14-16.
作者簡介:
王春燕(1990-),女,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
裴菁菁(1992-),女,山西運城人,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在職研究生,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峽門回族鄉政府科員,研究方向:社會保障與農村發展。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