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徐海清+劉大鵬
【摘要】本文針對應用型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各高校轉型過程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 應用轉型 教師隊伍建設
1、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由于各種因素影響,高等教育主要以學術型、研究型為價值導向,忽視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以及高校擴招帶來大量高校畢業生,使得這種辦學理念整體上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從而加劇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為此,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同時,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則對此作了具體安排。這是國家層面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也是高校改革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教育行政部門未來相當長時期內要持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在推進這項改革過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這個應用型院校轉型過程中,“雙師型”教師建設成為了高校轉型中的較為重要也亟待解決的問題。
2、應用型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2.1、應用型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待遇不足,實踐能力有待提升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大學擴招,導致了各院校師資需求不足的問題愈加突出,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全國院校擁有專任教師生師比不合理,遠高于教育部的要求,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更少,與教育部要求的“雙師型” 教師比例達到50%左右的要求相差甚遠。院校70%左右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上講臺,有的學校甚至高達95%,大多數教師的實踐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必須的專業技能;有實際工作經驗和技能的骨干教師和專業教學帶頭人匱乏。教育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的同時,各大轉型的院校師資結構也很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院校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等待遇偏低,加之應用型教育已有的基礎較薄弱,教學經費短缺,使得教師隊伍穩定性較差,更缺乏學術帶頭人和其他優秀教師資源;二是各轉型院校結構不合理,企業聘任的實踐型極少,教師職稱普遍偏低,初級職稱占非專任教師總數的比重高,高級職稱的人數較少,且職稱結構嚴重偏向理論教學方面。
2.2、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少,缺少專門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評估體系不夠完善
應用型教師素質的培養是職業教育成果的保障,因此,培養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應用型教育轉型的重中之重。從目前情況來看,教師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歷層次的培訓還沒有暢通渠道;技能培訓難以對口;培訓內容與教學實際脫節;多數學校的師資培訓還停留在老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上;師資培訓只注重追求數量不注重質量和效益,只注重業務培訓不注重全面素質提高,只注重擴大規模不注重優化結構。另外,學校與社會有一定的脫節,各院校的教師很少有機會能進行實踐,實踐場所缺乏。
3、應用型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
3.1、加強培訓與獲取職業技能證書結合
各院校要不斷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拓展培訓網絡如可以參加校內培訓、校企合作培訓、師資培養基地培訓、以及參加網絡培訓等。加強教師的崗前培訓、教學能力培訓、教材建設與課程開發培訓和繼續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鼓勵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必須參加職業技能取證培訓,不斷提高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適應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2、社會聘用與校企合作相結合
根據學校實踐教學工作的需要,從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社會名家、高級技術人員、或通過與企業合建實驗室、實訓基地、訂單式培養等方式,由企業有關專家到學校充當“兼職教師”,比如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會計學院就與會計師事務所相互合作,聘請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的會計師來參與教學,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達到了人才培養的目的。同時,學院也選派部分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習,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重要支撐,有利于“工學結合”的深入開展。
3.3、教師掛職鍛煉與頂崗實習相結合
有計劃地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赴企業和行業一線掛職鍛煉,近幾年來學院每年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云南省各企業一線掛職鍛煉,了解生產企業對學生的需求情況以及對教學的需求,對長期建立校企合作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為了解決教師隊伍缺乏實踐經驗,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應用型轉型的教學目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各院校應該有計劃地讓青年教師到企業和行業一線進行頂崗實習,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管理中,這樣可以有效地學習實際操作技能,掌握企業生產、服務、管理的理念、技術和技能,采集專業教學、學生實驗實訓所需的各種專業實踐技術資料等,把行業和技術領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隨著應用型院校轉型的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教師已經成為應用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努力打造一只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張鐵巖,高職高專“雙師型”師資建設的幾點思考[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03(6)
[2]吳婭,淺談獨立學院法學專業雙師型教師之構建[J],中國
培訓,2015(6)
[3]徐春艷,高職院“雙師型”教師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長春
教育學院學報(19)
基金項目: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校級課題(2015D012Y)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5C098Y)。
作者簡介:張志新,男,白族,云南大學滇池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政與財務風險、項目風險。
徐海清(通訊作者),女,漢族,云南大學滇池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及其實踐教學。
劉大鵬,男,漢族,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市場與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