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影業務還剛剛起步,仍處于布局階段。我們習慣多做出一些成績后,再回過頭來談新麗的布局和構想。”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告訴《綜藝報》。
相比曹華益個人的低調,新麗傳媒其實在電影領域的探索很早。2010年,新麗參投了電影《山楂樹之戀》,后來又投資了《失戀33天》《隱婚男女》《101次求婚》《搜索》等幾部票房口碑都不錯的作品。
新麗傳媒推廣部人員告訴記者,“新麗的電影業務經歷了從參投到主導的過程,獨立投資電影是從《搜索》開始,此后是《101次求婚》,今年加大了電影項目的開發力度,預計今年年底和明年都會有新麗的新片上映。”
“一劇兩星”效應
新麗傳媒近年來在電視劇領域異軍突起,《辣媽正傳》《大丈夫》《一仆二主》等劇,不僅成為各大頒獎典禮上的拿獎大戶,更是成為收視三甲榜上的常客。藝恩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民營電視劇制作公司,在所有衛視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共有4487集,占據總播出量的38%。華策影視以1176集雄踞衛視頻道播出量榜首,第二位本山傳媒共播出712集,新麗傳媒以653集的數量位居第三。
“新麗在圈內的口碑很好,從電視劇作品《辣媽正傳》《大丈夫》《一仆二主》以及出品的電影作品來看,挑選項目的能力比較強,屬于有發展潛力的公司。但一劇兩星政策確實對他們產生了影響,像《辣媽正傳》《大丈夫》等劇,基本上已經碰觸到了行業天花板。一劇兩星政策之后,新劇在收益體量上恐怕很難有更大突破。所以新麗必須要增加電影板塊,以平衡收入來源。”某圈內資深人士介紹說。
2013年,新麗傳媒的電視劇業務收入3.7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4.95%,業務結構比較單一。由于精品劇播出反響好,單集售賣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從2011年的222.94萬元,上漲到2012年的230.46萬元,再到2013年的284萬元。其中,《辣媽正傳》和《大丈夫》的單集價格超過400萬元,前者38集后者48集,僅這兩部劇集就為新麗帶來了3.44億元的收入。同時,《辣媽正傳》的網絡版權也實現每集超過100萬元的高價。
曹華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目前新麗傳媒的業務重心已經開始向電影轉移,因為電視劇的發展存在瓶頸。“新麗傳媒目前保持每年5-6部劇的產量,但做10部以上就不太現實了,因為市場容量有限,并且電視臺的購片價格存在天花板。電影則不同,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使得未來的電視劇市場供需關系、價格體系,包括演員的片酬等諸多元素都變得不太明朗,行業處于觀望期。曹華益表示,一項政策的出臺,肯定會伴隨過渡的陣痛、適應期,“一劇兩星”政策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我個人認為,那些缺乏特色、題材老舊、定位不準的電視劇,容易受到很大沖擊,甚至是賠錢。電視劇在生產數量上一直供大于求,明年仍會如此;但另一方面,從劇作品質和質量上來看,好劇的市場一直是供不應求的。‘好劇荒’的現象不會隨著‘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而有所改變。”
布局電影
8月26日,由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共同出品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舉行了開機儀式,這部改編自同名話劇的電影,多次創造了話劇票房的“神話”,目前已演出300余場,是開心麻花系列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電影版基本沿用了開心麻花的原班主創,由80后新銳閆非、彭大魔聯合執導影片,兩人也是近幾年開心麻花所有春晚小品的導演和編劇,被譽為春晚新生代中的“黃金組合”。
新麗傳媒的另一部電影作品《我的早更女友》在4月底殺青,將于賀歲檔上映。由郭在容擔綱導演,周迅、佟大為、張梓琳、鐘漢良主演。這部電影關注了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年輕人,反映了他們在巨大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下的生存和感情狀態,講述了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喜劇愛情故事。
由新麗傳媒、美國哥倫比亞影業、21世紀盛凱影業聯合出品,陳凱歌執導的中美合拍民國功夫喜劇大片《道士下山》,自2月4日開機以來已經連續拍攝近7個月。該片匯集了王寶強、郭富城、張震、林志玲、吳建豪、范偉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幕后制作團隊皆是國際大腕”。影片改編自徐浩峰同名小說,講述了民國時期,小道士何安下為了躲避糧荒,下山謀生的“奇幻漂流記”, 被稱為“水滸式群像傳奇”。這也是新麗的年度大戲。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新麗還有幾個電影項目正在籌備中。《辣媽正傳》的導演沈嚴正在運作一個都市愛情題材的項目,此外新麗還在考慮翻拍國外的優秀題材,例如韓國電影《我妻子的一切》等。知情人告訴記者,“從新麗傳媒目前已經公布和正在籌備的項目看,他們主要落點還是在都市時尚情感戲,而且更傾向于喜劇。這跟他們做電視劇的風格比較類似,相當于把《辣媽正傳》《大丈夫》這樣的題材,升級成為了大電影。從操作層面上來說,這樣能降低難度和風險。”
曹華益對國產電影的判斷是,“目前電影市場形勢好,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小成本的國產愛情、喜劇電影在票房上取得成功,誘導了很多人投入到電影創作生產中,行業顯得比較熱鬧。但它也會導致一波慘烈地洗牌,不可能人人拍電影都能賺到錢。中國電影還是要在藝術質量、創作水準上下工夫。長遠看,還是優質電影會勝出。”
籌謀上市
7月1日,當新麗傳媒出品的懷舊都市情感大劇《相愛十年》在湖南衛視熱播時,它的招股說明書也悄然發布。早在2012年末,新麗傳媒就進入過證監會的初審名單,但在今年1月由于股權變更,臨時中止了IPO申請,此次發布為重啟IPO計劃。
新麗傳媒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發行股票不超過5500萬股,募集資金約9.2億元,全部用于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未來兩年,公司將投拍電視劇12部,投拍電影6部。
盡管新麗傳媒生產出了多部有社會影響力、收視、口碑都不錯的作品,但資金短缺依然是它的進階掣肘。顯示,新麗在2011年之后業務突飛猛進,三年來營業收入分別是2.99億元、3.05億元和4.43億元,對應凈利潤6431.37萬元,8171.89萬元和12739.97萬元。但公司現金流情況卻不理想:與大多數影視傳媒類公司上市前的狀態一樣,對應近三年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全部為負,資金之痛已成為制約新麗發展的關鍵因素。
電視劇相對電影來說,回款周期漫長。很多電視臺與制作公司簽約后,前期只會支付小部分定金,待電視劇播出后,電視臺再根據收視率情況結款。一部電視劇從投資開拍到收到尾款,大多要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拍電視劇永遠是拆東墻補西墻,拿周轉資金進行拍攝。而電影投資資金回款較快,以現在熱門的中小影片為例,從投拍到放映結束,約6—10個月,再到電影院結款3-6個月不等。所以電影的資金周期在9-16月之間,遠比電視劇24個月資金周轉要快。
另外,電影的投資門檻較低,市場收益空間較大,一部小成本影片1000多萬元就可制作完成。而電視劇市場競爭激烈,精品劇成本逐年上升。有報道,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離婚律師》成本已達到1.3億元。
新麗傳媒用于影視制作的資金來源,最主要是銀行貸款。招股書顯示,2013年末,子公司新麗電視與華夏銀行簽訂一份為期一年的9000萬元借款合同。此前新麗傳媒向北京銀行、華夏銀行、華美銀行各借入合計1.2億元貸款,期限從18-24個月不等。
改變融資現狀、解決資金缺口,成為新麗傳媒上市的最大動力。想要上市成功,顯然僅有電視劇一個業務品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無論是從分散經營風險,還是從解決資金鏈條缺口、向資本講故事,以及符合未來產業趨勢等方面來看,新麗傳媒進軍電影產業,都是一步必走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