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格雷澤是從音樂錄影帶與廣告出發、進而躍上大銀幕的英國導演。早期他曾為極具風格的樂團拍攝MV,相對音樂視覺上的豐碩成果,他的個人長片拍得不多,只有3部。《皮囊之下》就是第三部,也是他的最新作品。
斯嘉麗·約翰遜是該片最大牌的明星,然而電影《皮囊之下》的光芒不止于此。導演要講述的并非一個講究劇情的故事,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戲劇沖擊力絲毫不弱。主創們將矛盾從事件轉移到了角色身上,看似懸念四起的電影,并沒有跟隨事件前進,變成了一部向內的心理探索。
故事的架構并不難懂,可以形容為蘇格蘭版的《畫皮》加《倩女幽魂》。斯嘉麗扮演獵殺人類的外星美艷異煞,不停誘惑落單的單身男子,讓異形吃掉他們的血肉,只剩下皮囊。格雷澤在這里出人意料地止住了話頭,將鏡頭轉而對準了那個披著美人皮的外星異形。
這個角度并不算刁鉆,歐美商業片中存在大量文本可以參考。一個生命體,為什么會獲得人性?或者說,靈魂與軀殼真的會互相依存嗎?在前不久遭受爭議的《遺落戰境》里,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克隆人通過不斷閱讀與聆聽,鋪墊了自我的靈魂課程。電影里比比皆是的文學作品和流行音樂將這個靈魂再造工程講述得活靈活現。格雷澤的路徑當然與此不同,倒像是借著阿莫多瓦的靈光,從《吾棲之膚》的皮囊里走向宇宙。
格雷澤給了斯嘉麗·約翰遜一層美麗的皮。外附的皮囊最終滋長了女異煞的內里,這樣玩味的手法,要感謝原著小說豐滿的設定。這副皮囊天天被女主角看在眼里,她用它實施誘惑,請君入甕,最終又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皮囊給予她的更多意義。連語言都經由外界灌輸訓練的一具工具,最終有了自己真實的體驗。
還有更可細細玩味的。故事借助女性來完成這一寓言,顯得細膩又回味悠長。女性對自身的認知,本來大可拍100萬部電影,可在這復雜的情境中,格雷澤并沒有忘記展示女性獨特的內心層次。斯嘉麗·約翰遜也將一個可怕的外星生物慢慢渴望了解自己、渴望得到愛欲的心情不慌不忙地展示出來。當真要和人類發生關系時,她突然發瘋地用電燈照自己的私處,讓一段本來在試探中的關系戛然而止。而當她猶疑地要想和過去決裂,從車上跳下來沖進霧中時,無可避免地提醒著觀眾那一套安東尼奧尼所執導的《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在對面孔和身體的迷戀與疑惑中,無論來自哪個星球,最終我們都走失了。
《撥云見日》
(1983年)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伊斯特伍德執導的惟一一部哈利卡拉翰警探電影。他把男主角從商業大片的有型警探拉到了人性與法制的黑暗線上。盡管整部電影的節奏有些不調,可幾幕追逐與兇殺戲拍得可圈可點,篇末致敬西部電影的槍戰更是讓人血脈賁張。
《醋勁小雞》
(1985年)
導演:克勞德·夏布洛爾
夏布洛爾有一種詭異的幽默感,盡管很多人表示他對希區柯克的推崇并不到位,可他拍攝的推理電影都有豐富的人物互動和難以言說的喜感。他從一樁不動產交易出發,挖出了讓人無從評論的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