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訥河市第三中學的卞思軍、長發中心學校的儀修龍、訥河市育才學校的胡海波三位化學老師用不同形式設計了同一節課的板書。板書設計形式不同、結構不同、各自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解決都給出了自己的創新思路,現將此案例呈現如下:
提綱式板書就是抓住教學主干和學習重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提煉,從而形成概括性很強的知識結構。筆者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水的凈化》一課時,采用了提綱式板書,如下:
1.中心明確——有利于凸顯知識目標
本節課從純水、天然水及自來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凈化問題。首先呈現的是凈水方法靜置沉淀,它是凈水方法中層次最低級的,是讓天然水中顆粒大的靜置下沉,而水中顆粒小的固體雜質,利用明礬溶于水生成膠狀物吸附使之沉降,而第三步是過濾,它是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初中階段混合物的分離常用方法之一,所以板書設計突出該知識點,把它的適用范圍,使用的儀器,特別是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充分體現出來,通過以上操作水的凈化程度為去除不溶性雜質,達到的指標為澄清。板書這樣設計學生一目了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再展示凈水方法中的活性炭吸附、投氯或漂白粉,使天然水最終變成無色、無味、無菌、澄清透明,變成可以飲用的自來水。最后通過煮沸、蒸餾又可以使水的硬度降低,而板書設計中巧奪天工,利用了簡單的幾字和圖示,就將較難理解的硬水軟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設計充分體現了知識目標。
2.發散思維——有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學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的雜質,也知道生活用水來自自來水廠,但不了解自來水廠的具體生產過程。本課板書設計,緊密圍繞“凈水方法”“凈化程度”“達到指標”三條線索。凈水方法以及相關化學實驗操作知識技能特別是過濾,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板書設計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動手探究過濾、蒸餾等實驗操作,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另外,硬水軟化涉及到軟水和硬水的概念、鑒別與應用,是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即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3.化繁為簡——有利于學生對本課知識更好地歸納、總結和記憶
這樣的板書設計,把本課對水的凈化和軟化等知識進行明確地概括和歸納。對于教學環節來說,課堂小結部分節省了很多時間,對于教學內容來說,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掌握知識點,并且準確地把握重點和難點。從教材編排的內容上看,本課題安排了分離混合物的一些化學基本操作方法的介紹,其間也穿插著純水、硬水、軟水等概念的知識。教材從純水與自然界的水在視覺上的差別引入水凈化的一些方法,不同的凈化方法可以除去不同的雜質,從而進一步深化。板書設計,恰使本節內容進行了精準地概括,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清晰,尤其對水的凈化步驟、方法的概括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4.實驗探究——有利于情感目標的實現
學生看到板書后,就會覺得這節課的知識脈絡很清晰。把復雜的凈化過程具體化、疑難的知識簡單化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對生活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提升了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知識來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情感。這樣的板書設計,還能讓學生知曉水凈化之難,培養他們樹立珍惜水、愛護水,感受到一杯水來之不易,節約每一滴珍貴水資源的思想意識。
5.條理清晰——有利于陶冶學生追求藝術的完美
通過“箭頭”板圖形式的設計,比普通板書更加新穎,層次更加分明,條理更加清晰。作為一種可視語言,它是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手段,遠比多媒體教學留給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更為持久,是本節課教學內容展開于空間、表現為靜態、感覺在視覺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種藝術形式美的體現。
雖然一節優秀的板書設計不等于一堂成功的課,但是精彩的化學課絕不可以沒有出色的板書。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采用了提綱式板書,在教學實踐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