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哈爾濱市香坊區一直在進行“大問題教學”和“生命化教育”的學習和實踐。2014年5月,我聆聽黃愛華老師的“方程的意義“一課和專題講座,更是將“大問題教學”的學習推向一個高潮。在聆聽課和講座過后,我迷茫了一陣,腦子里一直在畫問號:這就是大問題教學嗎?大問題教學的課中為什么沒有情境呀?平時老師挖空心思創設的教學情境都沒有用處嗎?黃愛華老師說,如果大問題教學都是一個模式,那這樣的課堂將毫無生命力可言,可是為什么我看到的大問題教學的展示課都是一個模式呢?那老師教學的創新性何以體現呢?大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回答的模式是“請大家聽我說,我要強調的是,大家還有問題嗎,感謝大家的傾聽”,我總覺得,只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就好,有必要讓學生的回答都用這樣統一刻板的模式嗎?帶著這許多還尚未解決的問題,我又走進了課堂,依然不打算生搬硬套地教學生去學這幾句話,決定用我理解的方式去教學,教學的內容是“三角形的分類”。
首先我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任意的三角形,但是有要求,你畫出的三角形要是不一樣的。指定時間半分鐘,看誰畫的多。這一下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即感知了三角形的特征,又為后面分類進行了“取材”。以往我們都是把教師給出的三角形分類,現在這些三角形都來自于學生。學生畫好后報個數,因為時間比較短,學生畫的三角形個數都不多,然后我讓學生同桌兩個人互相看一看,比較一下,把兩個人畫的三角形放在一起,這樣一方面三角形的種類比較全,另一方面促使合作學習自然生成。“這么多的三角形,大家想想接下來我們要做什么呢?”學生脫口而出“分類”。分類是數學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思想,在這里自然滲透體現,學生在今后學習的時候就會知道,當很多物體雜亂無章的時候,我們就要對他們進行分類。講到這里我一直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也比較輕松。
接下來讓學生把三角形標上序號,然后分類,同桌合作。讓我驚奇的是合作后的匯報。第一組匯報的同學主動提出:“老師我想用實物投影演示。”我心里一陣歡喜,這說明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已經把自己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他不是在等待被動地去接受,而是主動提出要求,主動要演示。我笑:“現在就給你切換到實物投影,請大家看小信同學的演示。”該同學和同桌自信地來到實物投影前,第一句話他說“請大家看”,此言一出,我震驚不小。這不就是大問題統領下學生的回答嗎?接著該同學開始有理有據地講起了自己的分類方法。講畢,我順勢趕快引導,大家聽懂了嗎?這樣,你問問大家是否還有問題。該生馬上很認真地問:“大家還有問題嗎?”不想這一問,真的有同學問:“你為什么這么分類呢?”呀,這下分類標準不就出來了嗎?我心里竊喜。第一個同學匯報結束,大家似乎很喜歡這種方式,接著又有好幾個小組競相匯報。尤其是對提問的環節比較感興趣,因為怕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所以各小組匯報的時候也格外認真,努力把自己的分類方法闡述清楚,把自己想要強調的內容進行強調。其他同學因為還有提問題參與的機會,所以也都聽得很認真,并仔細思考。這樣,后面的教學環節都使我覺得比較輕松,學生整堂課思維也都比較活躍。
通過這一堂課的實踐,忽然間對之前一連串的問號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當我們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本著這樣的理念去設計并實施教學的時候,學生會不自覺地成為課堂的主人,他會有想展示的欲望,所以之前說的模板式的回答,不是我們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發自內心、他要做主人時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做的只是引導,那么無論是知識,還是這種匯報的方式,學生都自然接受,絲毫不會覺得牽強。而關于情境,我覺得大可不必糾結了,我喜歡情境,我就可以去創設適合學生的或者學生喜歡的情境,沒有必要在第一環節就非要讓學生先說學什么,再針對學的內容問問題,只要是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要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些都是可以的。關鍵是教師的理念,教師要拋開“不放心”,真正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這樣去設計教學和呈現的課堂才會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而這不恰恰就是大問題教學的基本理念嗎?一節課之間,之前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接下來的幾節課中,本著這一理念,我又繼續著我的實踐。“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學生探究后,主動呈現了表格匯總法,其他學生覺得哪個小組匯報得清楚,點評一下為什么,因為他們小組把測量的結果繪制成了表格,這樣看的清楚,同時便于統計。這樣,數學學習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表格法,又滲透于無形。“圖形拼組”一課,學生展示完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一學生問:“為什么我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是長方形呢?”多好的問題呀,使學生在細微處發現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是正方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是長方形,并能從道理上去說明,培養了學生空間觀念以及思維的邏輯性,等等。
進而,我又思考:在這樣的理念下怎樣評價鼓勵學生更好些。黃愛華老師說,不能輕易鼓掌,那什么時候鼓掌?于是練習時,我也讓學生去講,如果講的條理清楚,你聽懂了,就把掌聲送給這名同學。這樣,鼓掌變成了一種生生互評的方式,學生很喜歡,他們不吝惜把掌聲送給同學,也希望自己能站在講臺前去做小老師。
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我看到了課堂的變化,更欣喜的是看到了學生的轉變,感謝“大問題教學”。探索還在進行,實踐還在繼續。愿 “大問題教學”扎根課堂,我們能不斷創新探索出更好的教育方式。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香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