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設計型人才開始供不應求。但是,由于傳統平面設計基礎教學被舊的思想觀念束縛、教學方法陳舊、教育內容與專業脫節,致使平面設計基礎教學的創新迫在眉睫。
關鍵詞:平面設計 基礎教學 創新
引 言
平面設計是指作者將不同的圖形、文字、符號等按照一定的規律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一種創作方法。我國早期的平面設計教學主要是教授傳統工藝美術,實際應用的范圍較狹窄,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對平面設計型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平面設計完成了從“工藝美術教育”到“設計創新教育”的轉變。
一、平面設計基礎教學的現狀
平面設計基礎教學是指在平面設計的教學中,把各種造型的要素都具體納入學習的領域中,讓學生熟悉各種材料的物質屬性、構造及使用加工方法,通過基礎的練習,讓他們的創造力、實踐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平面設計基礎是平面設計的延伸,是從事平面設計行業的前提條件。縱觀整個平面設計的基礎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現狀:
第一,學校開設的課程數量不斷增多。隨著社會對設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一些專業與非專業的學校都相繼逐漸開設了學習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包裝設計等平面設計的課程,各種與設計相關的課程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第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隨著開設設計課程的學校不斷增多,各種問題也隨之凸顯,最為明顯的就是教學質量的參差不齊。那些只是為了開課而開課的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大多只能讓學生學到皮毛,既不能滿足專業型人才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而以設計為主的專業學校在開設平面設計的課程時,能夠較好地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可用的人才。
第三,出現了一股學習設計的熱潮。社會需求的刺激加上學校軟、硬件設施的逐漸健全,越來越多的學生與成人在選擇學習專業時,一味地選擇就業前景較好的平面設計專業,使得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股學習平面設計熱潮。
二、平面設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新技術、新理念、新信息不斷更新發展,平面設計雖然順應了大時代的發展潮流,但是,由于思想觀念、教學模式等原因,平面設計的基礎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的束縛
思想觀念的束縛首先表現在思維模式的僵化上。傳統的授課模式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教師要主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觀念下,師生的行為也被束縛起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課本為先。在實踐課程中,也只會讓學生按照課本步驟來,忽略了自主性和創新性。而學生到學校來是學習知識的,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上課,接收到的是教師傳授的知識,在教師思想觀念受到束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變得呆板起來。 在遇到問題時,習慣性地尋找“先例”,繼而翻書本查資料,看看別人怎么做的,然后再問老師,已經形成了“對著做、照著干”的習慣,嚴重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
思想觀念的束縛還表現在缺乏創新上。我國的平面設計起步較晚,對于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的研究大多是參照國外的成功經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經驗都適合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思想觀念受到束縛,不能將國外的成功經驗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找出適合我國平面設計基礎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
(二)對設計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
第一,平面設計的基礎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長期以來,我們把平面設計的基礎教學分為練習和創作兩個不同的方面,練習在前,創作在后。這種做法忽視了設計教學與其他教學的區別,將設計教學中的技能訓練和創作割裂開來。與傳統教學相比, 平面設計是一門設計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對設計型人才的需求,也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第二,平面設計的基礎教學與傳統美術教育混淆。傳統的美術繪畫教育以圖畫為主,傳遞給人們的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其最主要的作用是陶冶情操,用來欣賞居多。而設計教學不僅僅是賞心悅目,而且經濟性更強。設計教學是來源于傳統美術繪畫教學,但又加入了新的文字、符號等其他元素,利用創造性的思維,指導創作者設計出令人滿意的具有經濟效益的作品的教學模式。
(三)具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材內容單一,與專業脫節。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設計專業采用的教材內容都差不多,廣告設計、視覺傳達等不同專業使用同一套教材,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準確獲得專業知識,所學專業與所學知識脫節。第二,綜合性不強。平面設計基礎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設計類科目,與藝術、人文、繪畫等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單獨存在而脫離其他科學。而縱觀我國的平面設計基礎教學不難發現,大多數課程的設置往往只圍繞著設計本身開展,很少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使得我國的平面設計課程呈現出片面性。第三,教學方式方法陳舊。其具體體現在:過分強調“由技入道”。許多藝術院校的設計課程過分強調技能訓練,出現了“課內課外皆練習”的局面。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出來的作品不僅缺乏創造性思維,而且容易使得作品設計大同小異,缺少獨特性。
三、創新及其研究
我國設計事業的發展需要設計人才,而要想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就必須改變國平面設計基礎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思維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創新。
(一)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
設計教學的創新首先體現在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教師新的教育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認識觀,還體現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首先就要形成新的認識觀。新的認識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知識。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所以,教師在進行設計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形成新的認識觀,要不斷地接收新知識、新理念。這個新知識不僅僅只是平面設計方面的知識,還包括與平面設計有關的任何知識。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任何一個人都是發展著的人,同樣,學生也是一樣,學生雖然經驗與學識不如教師,但是學生的思維固著較輕,創造能力更強,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專業學習理念,以適應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還要擯棄過去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形成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活力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新的設計教學模式。教師要形成新的學生觀是指在設計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平面設計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美、運用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奇思妙想轉變成現實。
(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第一,設計教學模式多樣化。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或方法,教師在平面設計的教學中應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將教學與創新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重復教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學習,忽略了課題的理論性、可操作性,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專業設計能力的發展。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師在平面設計的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組織教學;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板塊的特性,選擇自主學習;可以由教師提出課題,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獨立或以團體的形式完成。
第二,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平面設計是一門想象性可以無限延伸的課程。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課堂呆板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不高。而設計教學的創新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呆板沉悶的教學氛圍,設計精彩適宜的情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效率最大化。
(三)創造性實踐教學
平面設計基礎教育的創新還要求教學、研究和實踐三者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在這種教育體系下,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為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服務,教學研究可以為教學實踐作指導,教學實踐可以驗證教學研究的可行性。此外,在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豐富對平面設計的理論素養,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結 語
當今社會,設計不再僅僅是一門學科,而是一門技術,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設計。培養一個優秀的平面設計的專業型人才,涉及到觀念、知識、能力的方方面面。要解決平面設計基礎教育展現出來的種種問題,教師必須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的思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與模式,實現教育、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徐軍.論平面設計基礎教學的創新[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2] 于宏.試論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3] 王蕓輝.高等教育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實踐若干因素的思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6)
[4] 許平.藝術設計教育盲目擴張之憂[N].中國文化報,2011-02-06(08)
[5] 彭亮.中國當代設計教育反思——制造大國的設計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J] 簡訊[J].創意設計源,2013(01)
作者簡介:
劉牧原,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視覺傳達理論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