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選擇了天空,要學會在閃電雷鳴的日子里,展翅飛翔,因為,蒼茫的云霄之上,正是雄鷹的故鄉。”2013年10月23日,在河北經濟學院春秋講堂,著名書法家、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潘學聰深情地與大學生們分享詩歌《選擇》。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潘學聰藝術講座《書法與人生》,是河北省“文化惠民——百名藝術家進校園”系列活動中的一次。據悉,2013年9月26日以來,參加“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的志愿者藝術家20余人,分別走進河北省內十幾所高校,為大學生送去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講座。
志愿者藝術家們用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行動,傳遞黨和政府對青年學子的關懷,通過豐富多彩的講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心間播撒熱愛中華文化、熱愛民族藝術的種子,受到師生廣泛好評,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影響。
藝術家校園講壇精彩開壇
2013年9月26日下午,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活動中心禮堂,成為“百名藝術家進校園”的第一站。
民盟中央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文化廳巡視員、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邊發吉登上講臺。邊發吉以《我們所處的時代與文化發展》為主題開講。他說,有理想有信念,人才能更充實。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間里,他從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藝術分工、文化發展、文化本體等方面進行闡述。從歷史人物故事到我們身邊的軼事趣聞,講演深入淺出,啟發了學生們對文化信念、價值取向的深刻思考。能夠容納一千多人的禮堂座無虛席。同學們反響強烈,掌聲陣陣。
活動結束后,速遞物流專業的大一新生高曉宇對記者說:“平時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得不深,單靠自己可想不到這么深刻,我覺得很受啟發。”另一位大一同學謝榕說,她感觸最深的是演講中對市井文化的闡釋。“從來也不知道這也屬于文化中的一種,今天挺有收獲的。”
2013年10月10日下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祁海峰在河北科技大學作了題為《當代美術創作漫談》的專題學術講座,近500名師生現場聆聽。同日,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學者鄭一民來到河北醫科大學,就《燕趙歷史文化與使命》與廣大師生交流互動。千人禮堂座無虛席,講座中,鄭一民引經據典,通過翔實的史料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為同學們講述了河北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介紹了河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企業(行業)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著名書法家范碩在河北美術學院多功能廳,為大學生講授了《歷代名家法帖賞析》課程。范碩通過圖文并茂的幻燈片課件,帶領大家一起欣賞了從秦漢到明清歷代名家法帖的代表作品,并將自己對各位書法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分享給在座的同學。
2013年10月14日,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關仁山來到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一樓報告廳,作了題為《鄉土文學在新時期的困境與探索》的講座。關仁山結合自身長期的創作經驗,以深邃的眼光全面深入剖析了新時期以來中國鄉土文學的生態景觀、作家面臨的諸多難題,以及未來鄉土文學的出路等問題。他提出:當代鄉土作家要想寫出好作品,除了要深入生活,勤于觀察思考之外,還要時刻保持一顆“閑心”,自覺地抵制外界的喧囂與誘惑,努力培養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藝術修養,為作品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懷。
2013年10月17日下午,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旭宇先生來到河北師范大學,為書法專業師生及全校書法愛好者作了題為《書法藝術》的專題講座。他對自己首倡的“今楷”理念,以藝術為原點,以學術為高度,分別就緣起、發展、反響三個層面進行講解。對于書法界和社會上對“今楷”的褒貶,先生毫不避諱,娓娓道來,既展現了個人獨樹一幟的藝術理念和學術精神,更展露出一位書法大家令人敬仰的寬廣胸懷。講座結束后,旭宇先生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一耐心解答,并對部分同學的書法作品進行了精彩點評。
夢想與夢想的激情碰撞
“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我受到了新的啟發,也堅定了對文學夢想的追求,激發了創新的動力,這是一個巨大的收獲。”文藝志愿者、著名報告文學作家李春雷說,這個時代提供給每一個人“人生出彩”的機遇,只要你執著夢想,永不放棄,你的夢想就會開花,這不僅對于年輕人有意義,對于藝術家本身也具有現實意義。
“如果我們的一次交談、一場講座就能給年輕人追夢、圓夢的動力,那么,這無疑是每一位文藝家回報社會的契機,更是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的一次生動實踐。我會堅持下去,不間斷地志愿服務基層。”李春雷說。
李春雷說出了每一位志愿服務藝術家的心聲。
2013年10月24日下午,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賈吉慶來到河北科技大學,為學子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戲劇漫談》的講座。講座中,賈吉慶不僅與大家分享了多個戲劇大師的人生故事,還充分發揮自己多方面的表演才華,朗誦詩歌《我的自白書》、《我愛這土地》,表演了京劇《智取威虎山》和歌劇《白毛女》選段,并對該校話劇團成員現場表演的話劇《分手大師(科大版)》進行點評。他優秀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精湛的戲劇表演,為年輕學子深深折服。
2013年10月24日,河北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汪帆為石家莊學院廣大師生進行專場講座——《河北影視態勢分析》。講座中,他以“河北電影電視的發展和歷史”為主題,以時間為主線,從河北影視沖出洼地的戰斗談起,講述了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和河北影視的發展歷程、當代形態以及未來發展態勢。為了增強講座的生動性、趣味性和直觀性,展示河北影視的優秀作品,講座中播放了河北影視的代表作品紀錄片《國旗阿媽啦》和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的精彩片段。講座結束,聽者意猶未盡,紛紛跟出禮堂,向汪帆求教關于影視創作與欣賞中的各種問題。
2013年10月24日,河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常志來到石家莊經濟學院,作了題為《曲藝的創作與表演之快板》的專題講座。常志先生用一生去熱愛快板并稱自己“為快板忙活了一輩子”,自己就是“為快板而生”。這種對藝術的熱愛、獻身精神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講座詼諧幽默、妙語連珠,還有即興表演的快板小段兒穿插其間,藝術家講得激情澎湃,同學們聽得興味盎然。本來計劃一個半小時的課,不知不覺中延長到了兩個多小時。
藝術家們的一場場講座,不僅點燃了青年學子的藝術激情,更激發了他們追尋文化夢想的信心和勇氣。
“我曾有一個藝術夢想,它是那么大,可現實卻讓我離它漸行漸遠……”2013年10月22日深夜,文藝志愿者、劇作家周喜俊收到一條600字的尋夢求助短信,落款是“您的學生”。幾經周折,周喜俊見到了發短信的人,她叫趙淑雅,一位懷抱藝術夢想從農村走出來的90后女孩。她從小熱愛藝術,但由于家里條件不好,在學藝術需要巨額的費用面前,她產生了這樣的疑問:“自己的藝術夢想真的那么遙不可及嗎?”
在“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河北傳媒學院大講堂上,趙淑雅聆聽了一場周喜俊的講座。周喜俊講述了自己從一位普通的農村女孩成長為執著文學夢想的劇作家的經歷。演講一下子觸動了趙淑雅的痛處,她邊聽邊哭,最后鼓足勇氣把自己用節衣縮食省下錢創拍的視頻《我的未來不是夢》寄給了周喜俊,請她指導幫助。幾天后,周喜俊給趙淑雅回信:“剛看過你的視頻,真的讓我好感動。我相信你的夢想一定能成真!”短短幾句肯定的話,又讓趙淑雅淚如泉涌。
“夢成于道。對年輕一代的夢想要給予正確的肯定和引導,否則一株文化幼苗或許會因為缺少陽光而日漸枯萎。”周喜俊明白,在這個社會轉型的重要節點,年輕一代正在經歷追夢的考驗,激情澎湃的青春夢想,期待著正確的引導。周喜俊說,這也許就是“百名藝術家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最現實的社會意義。
許多像趙淑雅一樣的莘莘學子,通過“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找回了自己的夢想;而像周喜俊一樣的眾多文藝家志愿者,也通過走進校園收獲了他們久違的青春激情,為自己的藝術生命找到了新的動力。
不是“收官”,僅僅是一個好的開始
2013年11月4日下午,在河北經貿大學會議中心禮堂,中國書法家協會新聞出版委員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時任)劉金凱作了題為《書法與文化的關系》的精彩講座。
距講座開始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同學們已經帶著筆記本從校園四面八方涌來。會展專業二班的大一新生劉瑤,對這場講座十分期待。她說:“我平時就特別喜歡書法,我特別想知道怎樣才能把字練好。”得知藝術家來學校開設講座,小姑娘早早就來了。“我們宿舍自己辦了個文化節,文化節交流作品就是書法。”金融專業的大一學生孫浩說,舍友們都特別喜歡書法,平時大家也經常交流心得,聽說有這個講座,特別想聽聽專家是怎么欣賞書法的。
200多人的會議中心禮堂幾乎座無虛席。“15個院系的同學都有,大家報名特別踴躍。”負責維持秩序的學生會工作人員陳浩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講座中,劉金凱主要從“如何認識書法”和“書法與其他藝術的關系”兩個方面為同學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由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講到蘇軾的《寒食帖》,還講到了書法和戲劇、畫作、音樂、政治等方面的關系,旁征博引,妙趣橫生。“我從來不知道書法不僅是傳統文化,還與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有很重要的聯系。聽了這堂講座,挺開闊視野的。” 金融專業大二學生姚樹強對記者說。
講到“藝術能夠豐富人生,也能夠照亮人生”, 劉金凱說:“藝術作用于心,使人的心靈升華。”“藝術對社會是一種責任方式。藝術雖然不能直接改變世界,但卻可以通過改造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們的內驅力(心靈)而間接改變世界。”另外,“藝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能夠起到健康、快樂、向上的引領作用,能夠讓你感覺身心愉悅。”
“百名藝術家進校園”第一期,一共有20位藝術家志愿者深入校園開壇講座。劉金凱的書法講座,為第一期活動畫上了一個精彩的句號。
河北省企業(行業)文聯副主席、著名詩人靳亞利,也是“百名藝術家進校園”首期活動的支教志愿者。2013年10月10日下午,他走進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以《漫談:詩歌創作與欣賞》為題,與大學生們深情分享了詩歌的魅力。他說,詩歌應該體現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作家和讀者一起在詩歌中不斷實現人格完善。講座結束時,他帶領大家欣賞了多首名詩,希望同學們喜歡詩歌,熱情創作,過詩意的生活。
靳亞利的詩歌講座足足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講座現場詩情洋溢。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家進校園,直接與大學生分享親身創作經驗,重在實踐性,這是與一般課堂教學的重要區別。這樣的分享,讓學生感覺作家不再神秘、創作不再神秘,可激勵那些有寫作夢想的青年人迅速投入創作實踐。這樣的分享課,應該是大學教改的一個方向。”靳亞利認為,進校園開講堂義務支教,是有責任感的藝術家應有的擔當。給大學生講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要實現藝術家進校園的常態化、長效化,關鍵是建立一條長期有效的組織、聯絡機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者遴選機制。
“這次‘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由不同的藝術家為學生們帶來了不同藝術門類的知識,能夠從不同藝術角度啟發學生的理想、情操,為他們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教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談到此次活動的意義,劉金凱如此評價藝術家志愿者進校園的意義。
在石家莊、邯鄲、保定、唐山各地高校,河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蔡海波,河北省影視家協會主席呂振俠,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李憲法,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等紛紛加入到文藝志愿者的隊伍中來。大家積極探討、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文藝家支教進校園如何與大中專院校對接,建立起新的模式,從而開辟面向大學生的長期講堂,從短期客串到建立長效機制,讓“百名藝術家進校園”活動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劉金凱說:“‘百名藝術家進校園’第一期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文藝支教的活動不會停止,接下來的‘千名文藝志愿者下基層’、‘萬名文藝骨干大培訓’等文藝志愿服務項目也將有序開展。”(本文圖片由張羅義、常黎青、董廣娜、周珍珍等提供)
(責編: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