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認識的馮仲英,是一位國家公務員,曾發表過無數篇學術論文,他又是一位詩人,曾發表過上百首詩詞,同時出版過詩集《心海濤聲》。而如今他是個畫家,是一位地地道道追求自然美的山水畫家,他的國畫作品正是靠學識支撐起來的。
近日,我認真地翻閱了《馮仲英書畫作品選》,從中發現他的作品層次清晰,透露出一股厚重穩健、樸秀多姿的氣息,表現出虛實相映、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近景的山石、樹木都描摹得極其精細而富有韻律節奏;遠景的云霧山脈只用淡淡墨彩,卻令人在這色與墨的畫面中體會到豐富的內容。細看畫面敷色極均勻、亮麗,色彩的過渡又十分自然,干凈利落。大場景中,盡管幾種色彩兼施并用,但又不花不亂,不浮不跳,線與墨渾然一體,水乳交融,別出心裁。畫老樹繁枝,筆筆著力,或蒼老或挺秀,繁而不亂,加強了畫境的深邃感而又毫不蕪雜。山石的皴筆或繁或簡,堅挺樸質,不泥古,不專師一家,顯示了深厚的傳統技巧以及自身獨有的格律。畫以境取勝,在實景的描繪中注入了感人的空間意象,將情感自然融入山水畫之中,體現出濃郁的時代氣息。
《云朵霞光》是馮仲英描繪太行山上云濤四起壯觀景色的佳作。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畫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潑寫,然后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用花青勾勒皴擦,再以淡赭色作適當鋪墊,使之色墨交融,渾然一片,呈現出太行山區的獨特景觀。全圖色墨融和,意境閑雅,傳達出作者淡泊曠遠的審美情趣。
《龍脈》以“之”字型的長城作為作者的想象物來作構圖,把沉郁的太行山喻作具有生命的龍脈,以三行不同的形態走向分別畫出,產生了一種縱深、突兀、幽然的神韻。 此幅作品,主峰突出,小峰簇擁,群山連綿,畫得嚴實堅厚。由于層次錯落有致,并無上重下輕之弊。構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足見馮仲英匠心獨特。
馮仲英從事繪畫藝術完全出于自身的愛好,完全靠自學美術史,自學歷代大家和近代、當代名家的作品。他的山水畫作品,通過獨特的筆墨語言,最能體現出太行山超然的個性特征。馮仲英認為挖掘太行山深奧內涵是永無止境的。為此,我相信,他一定會在繪畫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責編:劉賢)